初三語文詩歌鑒賞訓練題附答案
初三語文詩歌鑒賞訓練題(一)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①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注]①五色臂絲:荊楚風俗,端午節(jié)以五彩絲系臂。
23、這首詞最突出的表現(xiàn)手法是什么?請分別結合上闋和下闋作簡要分析。(請分層分點回答,否則不得分)(6分)
答:
初三語文詩歌鑒賞訓練題答案
23、①手法:對比。②上闋中眾人的繁忙喜慶和作者的獨自惆悵形成對比;③下闋中世俗對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讀《離騷》的深切感傷形成對比。(答“反襯”,且簡析合理也可)
初三語文詩歌鑒賞訓練題(二)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山亭柳·贈歌者①
晏殊
家住西秦,賭②博藝③隨身。花柳上④,斗尖新。偶學念奴⑤聲調(diào),有時高遏行云。蜀錦纏頭無數(shù),不負辛勤。
數(shù)年來往咸京道,殘杯冷炙漫銷魂。衷腸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見采,不辭遍唱陽春⑥。一曲當筵落淚,重掩羅巾。
注:①本詞為作者知永興軍時所作,當時年已衰老,政治失意。②賭:比賽競爭。③博藝:精通多種藝術技能。④花柳:泛指一切歌舞技巧。⑤念奴:唐天寶年間著名歌女。⑥《陽春》:即《陽春曲》,一種屬于“陽春白雪”的高雅歌曲。詞中指代歌妓所特別擅長的花柳尖新之曲。
8.全詞塑造了一個怎樣的歌者形象,是怎樣塑造的?(5分)
9. 試比較下片最后兩句與《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兩句在所抒發(fā)的感情上的不同。(6分)
初三語文詩歌鑒賞訓練題答案
8.這首詞塑造了一位年輕時技藝高超受人追捧,年老色衰之后境遇凄冷失意悲傷的歌女形象。(2分)詞的上片運用正側面結合的手法,通過歌者的口吻回憶當年多才多藝及其受人追捧的情景。(1分)下片由回憶回到現(xiàn)實,寫歌女四處奔波,青春流逝,無處托身的
悲辛。(2分)
9.①本詞中流淚者為歌女,她在酒筵前唱歌,想起當年得意之時,眼下卻這樣凄清冷落,不禁流下了眼淚(2分);而白詩流淚者為作者自己,聽到琵琶女的自述和凄涼的曲聲,自己的衣衫都被淚水浸濕了。(1分)②本詞描寫歌女流淚,直接抒發(fā)歌女內(nèi)心的痛苦悲傷,進而表達對歌女悲涼遭遇的同情,同時作者由歌女之悲哀,引起了自身遭貶受逐,客居外鄉(xiāng)的悲傷(2分);而白詩直接以自己流淚來抒發(fā)遭貶謫后內(nèi)心的孤獨寂寞之感(1分)。
初三語文詩歌鑒賞訓練題附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