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物理試卷帶答案
2017中考物理試卷
1. 國慶節,小明乘座旅游船游覽了“百里烏江畫廊”。旅游船在湖面上航行,小明坐在該旅游船的座位上。如果說他是靜止的,則選擇的參照物是
A.該旅游船 B.湖岸邊的樹 C.湖中的水 D.遠處的山
2. 如圖1所示的四種情景中,屬于光的反射的是
A.手影; B.鉛筆在水面上折斷了;C.景物在水中的倒影D.手指看上去變“大”了
3. 利用凸透鏡使物體成倒立、縮小實像的原理制作的光學器材是
A.放大鏡 B.照相機 C.幻燈機 D.潛望鏡
4. 物體放在凸透鏡的主光軸上,在距透鏡40cm處的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像,則該透鏡的焦距可能為
A.48cm B.38cm C.28cm D.17cm
5.下列幾種物態變化中,屬于液化的是( )
A. 燒開水時冒“白汽” B.用久的燈絲變細
C.北方冬天的霧凇 D. 初春,皚皚白雪開始消融
6.下列現象不可能出現的是( )
A.寒冷的冬天,冰凍的衣服會變干
B.潮濕的夏天,從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會出現小水珠
C.從冰箱中取出的冰塊立即熔化成水
D.有風的天氣,游泳后從水中出來會感覺特別冷
7.小明同學觀看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的節目時,常見運動員關節扭傷后,醫護人員馬上給他噴涂一種霧狀物.那是什么呢?小明到醫院做了一個調查,原來是極易揮發的液態氯乙烷,用它可讓運動員的皮膚迅速冷卻,達到麻醉作用,在一段時間內無疼痛感,這是由于氯乙烷( )
A.液化放熱 B.汽化吸熱 C.凝固放熱 D.熔化吸熱
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一塊磚切成體積相等的兩塊后,磚的密度變為原來的一半
B.鐵的密度比鋁的密度大,表示鐵的質量大于鋁的質量
C.密度不同的兩個物體,其質量一定不同
D.銅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1m3銅的質量為8.9×103kg
9. 小明拿了一瓶可樂,剛要喝時不小心掉在了地上,灑出了一些可樂,則瓶內的( )
A.可樂密度不變而質量減小了 B.可樂密度和質量都減小了
C.可樂密度增大而質量減小了 D.不好判定
10. 甲物質的密度為2.5 t/m3,乙物質的密度為2.5 kg/dm3,丙物質的密度為2.5 g/cm3,丁物質的密度為250 kg/m3,其中密度最小的物質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7分)
11. 如圖2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被測物塊的長度是 cm。
12.“諺語”是我國民間文化的一部分,其語言簡練、含義深刻。有句諺語說:“霜前冷,雪后寒。”它說明了霜是由于溫度_____使空氣中水蒸氣發生_____而形成的;雪后,由于_____而導致氣溫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13.從冰箱冷藏室取出一瓶礦泉水,會看到瓶的表面出現小水珠,這是空氣中的水蒸氣 形成的;從冰箱冷凍室取出凍肉,會看到凍肉表面結霜,這是空氣中的水蒸氣 形成的。(填寫物態變化名稱)
14.小李從平面鏡里看到平面鏡對面的電子鐘的示數如圖3所示,這時的實際時間是
15.小強同學由于不注意用眼衛生,造成近視.他看遠處物體時,眼球成像情況如圖4中的 所示(選填“甲”或“乙”)。應采用 透鏡加以矯正。
16. 廚房中有許多與物理有關的知識:炒菜時加碘鹽不宜與油同時加熱。這是因為碘高溫下很容易____ _;被沸騰的油噴濺到比開水傷得厲害,是因為油的__ __高。
17. 解釋下列生活中常見的熱現象:
(1)在高山上燒水時,溫度不到90℃水就沸騰了,是因為水的沸點與 有關;(2)天熱時,狗常把舌頭伸出口,實際上是利用 來調節體溫(3)清晨草葉上晶瑩的露珠,這是 現象;(4)冬天,冰凍的濕衣服直接變干是 現象
18. 某同學調節托盤天平平衡時,發現指針停在分度盤的右側。要使天平平衡,應將橫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當他用天平測物體質量時,發現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左側,這時應該在天平右盤中______(選填“增加”或“減少”)砝碼;當他在天平右盤中放入50 g、20 g和5 g的砝碼各一個,并將游碼撥到如圖5所示的位置時,指針恰好指在分度盤的中央,則被測物體的質量為____________。
19.教室里的黑板有時會“反光”晃眼,這是黑板表面發生了 反射;老師放在講桌上的教具從各個角度多能看到,這是教具發生 反射.
20. “×××”牌早餐奶每盒中裝有的牛奶質量約為275 g,體積為250mL,由此可以估算出牛奶的密度約為____________kg/m3。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將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1. 普通教室一般長約為8 m,寬約為6 m,空間高約是______m,若空氣的密度約為1.29 kg/m3,則一間普通教室中空氣的質量為__________kg。
22. 如圖6所示是水的密度—溫度圖象,從圖中你能得出什么信息?說出至少兩條你發現的信息。
(1)_____________ 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三.實驗題(每空1分,共22分)
23.小凡同學在4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量相同的水,進行如下圖7所示的實驗探究,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溫度、水的表面積和水面上方空氣流動快慢有關.
(1)通過A、B兩圖的對比,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 有關。(2)通過 ¬ 兩圖的對比,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溫度有關。
(3)小凡同學猜想水蒸發快慢還可能與水的質量有關,于是繼續進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環境下的兩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別滴上一滴和兩滴水(如圖8所示).結果發現甲圖中水先蒸發完,于是他得出結論:水蒸發快慢與水的質量有關,水的質量越小蒸發越快.從實驗設計環節看,他沒有控制水的
(選填“質量”或“表面積”)相同;從得出結論環節看,“根據誰先蒸發完,判斷誰蒸發快”是否正確? 是否正確?(選填“正確”或“不正確”),理由是 。
24.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各組使用相同焦距的凸透鏡進行實驗,小華所在的小組實驗操作規范,測量準確,該小組實驗記錄如下表
實驗序號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質
1 12.00 24.00 倒立,放大,實像
2 16.00 16.00 倒立,等大,實像
3 20.00 13.33 倒立,縮小,實像
4 30.00 10.91 倒立,縮小,實像
(1)請你根據上表信息,求出凸透鏡的焦距f= cm.在實驗中,我們需要讓蠟燭,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在 。
(2)分析數據可知,在一定范圍內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越近,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同時發現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就 。
(3)小華所在的小組把蠟燭放在該凸透鏡的焦點上,凸透鏡固定不動,在調節光屏與凸透鏡的距離的過程中,在光屏上觀察到的是
(4)若燭焰,凸透鏡,光屏分別放在某位置時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當凸透鏡位置不變,燭焰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一小段距離時,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光屏應向 (遠離/靠近)凸透鏡方向移動適當的距離。
(5)對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鏡,一個物距應該對應唯一的像距,但從各組匯報數據中發現,物距均為12.00cm時,有三個小組所測像距分別為23.00cm,25.00cm,26.00cm.若他們的數據差別不是因為長度測量誤差導致的,你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操作原因是 .
25. 小華同學為了測量某種液體的密度,進行以下實驗
(1)把天平放在 ,將游碼移至 處,然后調節 ,使天平橫梁平衡。
(2)接下來進行以下3項操作:
A.用天平測量燒杯和剩余醋的總質量m1;
B.將待測醋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出燒杯和老醋的總質量m2;
C.將燒杯中的一部醋分倒入量筒,測出這部分老醋的體積V;
以上操作的正確順序是: 、 、 (填字母代號)。
(3)由圖9所示,可得杯子及杯內剩余液體的總質量為 g.液體的體積為 cm3.
(4)根據 實驗數據計算出液體的密度是 g/cm3= kg/m3.
四.計算題(每小題3分,共21分)
26.2013年5月17日,隨著“轟隆”一聲炮響,連接彭水縣老城區和靛水新城的重點工程“摩圍山隧道”全線貫通。該隧道全長3.6公里,雙向4車道。該隧道的貫通為彭水經濟的發展和彭水新城的建設提供了保證。若該隧道的設計時速為36 km/h,則求:
(1)隧道時速合多少米/秒?
(2)完全通過該隧道需要多少時間?
27.小明的媽媽買了一個標有容積為4。5L的一桶某植物油,小明想辦法測出了油的質量為4。05 kg,求:
(1)該植物油的密度為多少?
(2)若用它來裝密度為0.8×103kg/m3酒精,能裝多少千克酒精?
28. 有一個玻璃瓶,它的質量為0.1千克。當瓶內裝滿水時,瓶和水的總質量為0.4千克。用此瓶裝金屬粒若干,瓶和金屬顆粒的總質量是0.8千克,若在裝金屬顆粒的瓶中再裝滿水時,瓶、金屬顆粒和水的總質量為0.9千克。求:
(1)玻璃瓶的容積。
(2)金屬顆粒的質量。
(3)金屬顆粒的密度。
下一頁查看>>>2017中考物理試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