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公辦大學有哪些
大學名稱 | 2023世界排名 | 2023國內排名 |
清華大學 | 23 | 1 |
北京大學 | 39 | 2 |
上海交通大學 | 89 | 3 |
浙江大學 | 93 | 4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102 | 5 |
華中科技大學 | 109 | 6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112 | 7 |
復旦大學 | 116 | 8 |
南京大學 | 123 | 9 |
中山大學 | 129 | 10 |
武漢大學 | 150 | 11 |
湖南大學 | 168 | 12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196 | 13 |
同濟大學 | 196 | 13 |
中南大學 | 209 | 15 |
南方科技大學 | 213 | 16 |
華南理工大學 | 219 | 17 |
西安交通大學 | 219 | 17 |
電子科技大學 | 231 | 19 |
東南大學 | 234 | 20 |
廈門大學 | 247 | 2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253 | 22 |
南開大學 | 256 | 23 |
天津大學 | 260 | 24 |
北京師范大學 | 269 | 25 |
深圳大學 | 271 | 26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282 | 27 |
北京理工大學 | 298 | 28 |
四川大學 | 304 | 29 |
蘇州大學 | 311 | 30 |
華東師范大學 | 321 | 31 |
中國農業大學 | 332 | 32 |
西北工業大學 | 333 | 33 |
武漢理工大學 | 342 | 34 |
山東大學 | 368 | 35 |
長沙理工大學 | 372 | 36 |
山東科技大學 | 377 | 37 |
重慶大學 | 379 | 38 |
鄭州大學 | 385 | 39 |
大連理工大學 | 392 | 40 |
北京化工大學 | 421 | 41 |
吉林大學 | 421 | 41 |
上海大學 | 421 | 41 |
北京科技大學 | 441 | 44 |
上海科技大學 | 447 | 45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468 | 46 |
南京農業大學 | 483 | 47 |
華中農業大學 | 501 | 48 |
華中師范大學 | 512 | 49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512 | 49 |
中國人民大學 | 520 | 51 |
福州大學 | 531 | 52 |
南京理工大學 | 531 | 52 |
暨南大學 | 540 | 54 |
蘭州大學 | 540 | 54 |
廣州大學 | 551 | 56 |
中國礦業大學 | 570 | 57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590 | 58 |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 | 593 | 59 |
北京交通大學 | 598 | 60 |
江南大學 | 598 | 60 |
南京工業大學 | 618 | 62 |
東北大學 | 618 | 62 |
北京工業大學 | 643 | 64 |
華東理工大學 | 643 | 64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643 | 64 |
浙江師范大學 | 649 | 67 |
廣東工業大學 | 653 | 68 |
河海大學 | 653 | 68 |
西南交通大學 | 653 | 68 |
中國海洋大學 | 662 | 71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667 | 72 |
西南大學 | 667 | 72 |
浙江工業大學 | 673 | 74 |
北京郵電大學 | 679 | 75 |
東華大學 | 688 | 76 |
南京師范大學 | 702 | 77 |
華南農業大學 | 702 | 77 |
西南財經大學 | 717 | 79 |
南京醫科大學 | 736 | 80 |
華北電力大學 | 739 | 81 |
南昌大學 | 745 | 82 |
南京林業大學 | 759 | 83 |
華南師范大學 | 770 | 84 |
新高考志愿填報是什么規則
1、錄取批次設置方面的變化,將公費師范生和免費醫學定向生放在了本科提前批B段,實行平行志愿。小語種、海洋運輸等專業放在了本科批,實行平行志愿。
2、志愿填報模式的變化第一,平行志愿批次的志愿單位發生了變化。志愿填報具體到某個學校的某個專業,以專業(專業類)+學校為單位,即1個“專業(類)+學校”為1個志愿,專業成為關鍵和基礎。第二,平行志愿批次的數量有所調整。
志愿單位的改變直接帶來了數量的變化,改革后普通類每次最多可填報96個志愿,藝術類、體育類每次最多可填報70個志愿。
3、增加了選考科目要求。新模式下,考生選報專業需要關注每個專業的選科要求,看自己是否符合要求。
4、取消了“院校專業服從調劑”。“專業(專業類)+學校”的填報模式,取消了專業調劑,考生不必擔心被調劑的風險。
2023新高考志愿填報模式有哪幾種
1.“院校專業組”
一個院校+一個專業組就是一個志愿。新高考每個學校會將專業設置成不同的專業組,對考生的選考科目有要求。如果一個學校所有專業都對選科沒有要求,那么這個學校所有專業可以設置成一個專業組,如果學校某幾個專業要求必須選某一科,那么這些專業可以成為一個專業組。
2.“專業類+學校”
新高考這種模式是先選專業再選學校,一個專業+一個學校為一個志愿。例如你想報考北京大學,那么你要先選擇專業,數學+北京大學、化學+北京大學、中文+北京大學這是三個志愿。
這種新高考志愿填報模式相比傳統報志愿模式能報的志愿數量大大增加,同時考生要關注每個專業對選科的要求,保證了考生所報志愿專業是自己喜歡的。
填報志愿選擇學校和專業的方法
一、專業。現在高考志愿填報都是先出分數再填報志愿,這就大大降低了風險。首先是自己的分數,當你的分數足夠高時基本不用考慮其他限制,志愿基本可以填報大部分專業。
考慮自己從事的行業,每個時期都會有熱門專業,也就是當前社會發展急缺的人才。對今后找工作有很大幫助,但熱門也就意味著報考人數較多,分數較高,風險和收益始終成正比,報考不上很可能被調劑到其他冷門專業,這個要有心理準備。
二、學校。從性質上大致可分為理工,師范類,醫藥,綜合性大學,每個學校都有自己見長的方向。從層次上可分為985,211,一本,二本,三本,專科,看需求和能力。比如有些一本比有些211還厲害,這都是正常的。
因此,高考填報志愿一定要綜合自身條件,既不能盲從,也不能被他人左右,我個人建議以自己的興趣愛好作為首選條件加以斟酌。
填報高考志愿的方法
1、選擇哪個學校
在這提醒朋友們,填報的幾個志愿中一定要注意梯度,尤其是分數正好卡線的朋友。不要一味的追求名校,把所有志愿選擇同一層次的學校,更忌全部志愿扎堆名校。
2、選擇什么專業
其實志愿專業并無冷熱之分,就算當時火熱,誰也說不上等你畢業的時候會是什么樣。而且,大學畢業后,很大一部分人從事的工作與自己的專業不對口。選擇志愿專業最主要的是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基礎,或者畢業后想從事的工作有特殊要求的專業,比如想當醫生,就得選擇相對應的專業。
3、盡早了解志愿填報的相關信息
不要高考完就一味的進入瘋狂模式,要盡早的去了解學校和專業。很多名稱看起來相似的專業其實所學的課程、發展方向的禪意是非常大的。舉個例子: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壓根不能當牙醫,能當牙醫的是口腔醫學專業。所以不要等到該填報了,才想起來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