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學晉江校區和本部比較區別
1、所處地區不同:福州大學本部又被稱作是旗山校區,與福州大學晉江校區是處于不同位置的校區。
2、院系不同:福州大學晉江校區主要包括福州大學晉江研究生院、福州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晉江分園暨福州大學晉江研究院、福州大學大學生創業教育園、福州大學先進制造學院、福州大學海洋學院。而福州大學本部的學院有電氣與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網站學院、石油化工學院、化學學院、土木與工程學院。
福州大學一共分為旗山校區,怡山校區,銅盤校區,泉港校區,集美校區,鼓浪嶼校區以及晉江校區,總占地面積7000余畝。其中晉江校區和其他校區一樣,都是全日制本科一批招生。
福州大學晉江校區位于福建省晉江市金井鎮,與金門島隔海相望,總規劃占地面積1380畝,已建成500余畝。校區立足晉江經濟社會發展特點,持續深化校地合作,根據晉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及福大“雙一流”建設要求,設置電子信息、機械、材料化工、土木、生物醫藥、資源環境、物流等專業。
福州大學怎么樣
1.你應該考得很好,不然福州大學這些專業不是那么好進的。都是非常好的專業,進去你就賺了,穩穩得被公司簽走,無壓力。就算讀研,保研率都特別高。
2.我是福州大學結構工程專業的研究生,橋梁還可以,老師不錯。
3.福州大學工商管理專業雖然是小系,但是很團結,學長學姐都特別好,很溫馨。
4.這分數還是有希望上福州大學的金融系,像財務管理,會計等專業在福大管院也很好的,也適合女生,記得服從調劑,以免專業填報不合理被退檔。省外院校你這分數也糾結啊。好點的或者熱門城市的也難考上,自己去查查近三年學校的平均錄取線即可挑選了。
考大學填報志愿的方法
1.確定志愿填報信息查詢渠道
學生們會領取到招生計劃專刊、錄取資料匯編、招生百問等紙質材料;網絡時代,如果習慣于網絡查詢,各省教育考試院官網、陽光高考網、各高校的官網是可靠的信息來源。江蘇省考生利用“江蘇招生考試網”查詢信息也比較方便,其中首頁有一項“大數據中心”,點開后會有專業大數據、高校大數據等信息,十分豐富且有用。各類官網上都可能看到高校招生簡章、專業和院校介紹、招生計劃等重要的信息。這樣的渠道,官方、權威、可信。一定不要被傳言、小道消息誤導!
2.初選志愿形成細目表
初選志愿,要制作一份細目表。大致操作是這樣的:①依據分數排名,圈定可以報考院校名單。一定要依據排名!分數相對值的參考意義更大,絕對分數每年都是在變化的。②在圈定的高校名單里,分地區(根據距離遠近、經濟發展水平、心理認可度等進行分類)確定初選地區。③初定院校和專業,至少分三類:沖(根據最近三年招生情況,覺得被錄取有希望但希望較小)、穩(根據最近三年招生情況,覺得被錄取希望很大)、保(根據最近三年招生情況,基本確保會被錄取),對于以上三種情況,各選取3—5所高校備選。在細目表中,按照地區、院校、專業分列記錄,排列初選的沖、穩、保三種類型的高校和專業。
3.再選確定擬報院校和專業
針對形成的初選細目表,分類、逐個查詢擬報院校和專業,查詢院校的招生簡章、在本省的招生計劃、近三年在本省招生的投檔線和分數段、招收專業在本省錄取分數的排名,明確院校和專業的招生要求、招生人數,結合自己的體檢報告、英語口語等級等,不要誤選,造成志愿無效。
4.終選形成志愿填報
在綜合分析院校和專業的基礎上,進行志愿終選。綜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家庭經濟、地區、院校、專業等,比對自己分數的排名和往年錄取分數排名情況,進行志愿排序。一般而言,第一志愿要沖,之后的2—3個志愿要穩,第四或第五個志愿要適當降檔,要比較有把握被錄取,也就是要保。
高考怎么選擇學校
對于高分考生而言,學校在一定程度上比城市更重要,選擇985的話,一定要擠到北京上海。(例如,同等分數下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就優于上海大學,而非相反。)(注:985/211概念現在在財政意義上已被“雙一流”取代,但作為學校等級劃分,本文仍沿襲原來稱謂。)
對于一般分數本來選擇就不多的考生而言,城市則比學校更重要。為大學生活的完整性,最好不要在自己家所在的城市上大學,除非你在同等分數段沒有更好的選擇。最好能在北京接受一段時間的教育,如果打算研究生出境讀,最好是在北京上本科,研究生出境。
如果有在上海工作的意愿,最好不要選擇上海以外的學校。PS:上海對本地高校畢業生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照顧都遠強于北京,因此在上海上學的人留在上海比在北京上學的人留在北京容易。
如果想去珠三角工作,沒必要一定去廣東上大學,因為珠三角比京滬都開放,別的省名校的校友資源在當地也完全吃得開。
但如果打算研究生在境內讀,可以考慮本科階段到二線城市,研究生階段轉到北京或者上海。在哪個二線城市上學,也得仔細看看看,三線城市最好就不要去了。(平心而論,二線城市最好的就是杭州、南京、武漢、成都,不去這四個城市,能考上中科大或者西安交大當然也不錯。)
高考怎么選擇專業
1.了解高校招生培養政策
各高校專業招生培養有所不同。除了按專業招生模式,有的高校結合自身發展特點、各專業方向之間的關聯情況,按大類招生培養模式,讓學生在后續學習的過程中逐步確定適合自己的具體專業。
考生在報考時,要全面了解各高校各專業的辦學實力與培養方向,如專業的學術水平、師資力量、就業前景以及往年招生情況等綜合實力。認真分析比較各高校往年各專業的錄取最低分和排名,根據自身能力、高考成績綜合考慮。
2.從自身條件出發,規避專業招生的特殊要求
進行專業的選擇時,要提前對照《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和高校招生章程或簡章中一些專業對身體條件、報考語種和單科成績要求等等的特殊要求。如色盲考生不能報考應用物理學、天文學、地理科學、應用氣象學……等專業;色弱考生不能報考農學、園藝、植物保護、茶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