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的閱讀心得體會
《俗世奇人》講了許多個人的故事。他們都有特殊的外號,其中本名已經沒有人之知道了,像:刷子李,九婆等人;有的本名雖然還有人知道,但知道的人不多,還張大力,蘇七塊等人。他們能有特殊的絕活,比如說:刷子李可以刷墻時穿著一身黑,刷完后,全身上下竟沒有一個白點……
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捏泥人,治牙,養鳥……都是手藝人,個個有絕活,這個世界真是五彩繽紛,千奇百怪。雖然我覺得有些地方不符合常理,但是,如果把它們當做超人來理解,來崇拜,則會有另一番惟妙惟肖的滋味,如果在現實生活中,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古怪人,這么幽默,這么厲害的人該多好!
因為這本書幽默,所以,在看這本書時,如果想笑就大聲笑出來,甚至可以忘掉整整一年的煩惱。
看完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一個人雖然不可能哪一個方面都很優秀,至少也有某一個方面本領很優秀,所以,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利用自己的優勢,努力訓練出裝,屬于自己的“絕活”,長大之后才能在社會上建立屬于自己的“天地”。
俗世奇人的閱讀心得體會(精選篇2)
今天,我又讀了《俗世奇人》。發現了一個奇人叫“好嘴楊巴”知道他為什么叫“好嘴楊巴”嗎?讓我來告訴你吧。
“好嘴楊巴”一看肯定覺得覺得他的嘴非常厲害。是的,他的嘴特別厲害。他還有一個兄弟叫楊七,他們合伙開了一家在民間很有名的茶湯。有一次,李鴻章來天津,地方的府縣道臺費盡心思,終于想到了“楊家茶湯”。
下午,李中堂聽過本地小曲后要嘗嘗茶湯。茶湯來了,李中堂手端起茶“啪”的一聲把茶湯打碎了,楊七楊巴慌忙跪下。楊巴想清楚了,因為李中堂沒喝過茶湯,以為碎芝麻是臟東西,然而楊巴想了一個好主意,說了一句:“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愛吃壓碎的芝麻粒,惹惱了大人。”
李中堂知道了,也順著坡下了說:“不知者無罪!雖然我不喜歡吃碎芝麻,但你的茶湯名滿津門,也該嘉獎!
好一個“好嘴楊巴”,其實他原來叫楊八,因為他的嘴好,所以把“八”換成了“巴”。這就是奇人楊八。
俗世奇人的閱讀心得體會(精選篇3)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很好看的書,它叫做《俗世奇人》。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這本書,不過就算沒看過也沒有關系。我來幫你們介紹一下主要內容。
《俗世奇人》主要講了水陸碼頭,居民五方雜處,性格迥然不同。然燕趙故地,血氣方剛;水咸土堿,風習強悍。近百余年來,舉凡大災大難無不首當其沖,因而生出各種怪異人物。
當我看到蘇大夫有個各色的規矩,凡是來瞧病,無論貧富親疏,必得先拿出七塊銀元放在桌子上,他才肯治病,否則絕不搭理。這叫嘛規矩?就這規矩人家罵他認錢不認人。我就覺得雖然他的醫術高明可是這錢也太貴了吧!真是認錢不認人。可看到后來我才覺得他其實也是很善良的,他還免費給人看病呢。又當我看到忽然三輪車夫張四闖了進來,往門上一靠,右手托著左胳膊肘,腦袋瓜子直淌汗,顯然摔壞了胳膊,疼得夠勁。這句話使我充分地體會到了三輪車夫張四的痛苦,還將他的表情寫的很傳神。這句話讓我覺得作者寫的很好。
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古代的'許多人物的故事如泥人張,刷子李,背頭楊,藍眼,張大力,蘇七塊等人的故事。讓我知道了許多民間故事。
俗世奇人的閱讀心得體會(精選篇4)
讀了俗世奇人以后,我覺得馮驥才描寫人物的方法十分特別,他描寫的眾多人物性格鮮明、栩栩如生,讓人一看這篇文章就記住了這個性格鮮明的人物,這就是我很喜歡馮驥才寫的俗世奇人的原因。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俗世奇人中出現的都是一些各行各業的傳奇人物,他們的技術都很精湛,大家都很嫉妒。但他們是通過辛苦努力才得到的成果,大家都認為他們只是有天賦卻不認為他們有多么努力。刻磚劉、泥人張、機器王、風箏魏等等,他們的綽號是因為天津人喜歡把這種人的姓和他們拿手擅長的行當連在一起稱呼,這些稱呼十分特別,十分好記,而且還會引起大家的興趣。
“生活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淡。”這些人把生活過得一點也不平淡,他們是靠自己的手藝,和精湛的技術將自己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這些都是靠手藝,他們精湛的手藝才把生活過得不平淡。
俗世奇人的閱讀心得體會(精選篇5)
今天,我在讀一本老師推薦的書《俗世奇人》,這本書我一口氣給看完了,看完后我受益匪淺。
為什么我一口氣看完了呢?因為這本書太好看了,這本書里的人是非常神奇的,比如:蘇七塊,他醫治胳膊,不等病人覺疼,斷骨頭就接上了。刷子李,他用白油漆刷墻,自己卻穿上一身黑衣服,連一點都不會落到身上。張大力,他身強力蠻,力大沒邊,一下子就能舉起青石大鎖。認牙,他治牙不用問病人,只要往里瞅一眼全知道,一下子就治好了。……他們都是各有絕活的,這樣才能在天津界混下去呀!
我還有一個原因為什么我一口氣讀完。因為這本書里面有許多好詞好句,四字詞語多的無法數數,所以作者用上這些詞才把這本書寫得神奇,書里的18個故事,作者把它寫得生動形象。
當我讀完這一本《俗世奇人》,我馬上就想起了每一次寫作文。我寫作文總是很難下筆,下筆了我還是思前想后,不知從何下筆。可是這位作者是寫的那么生動形象啊!我猜作者應該讀過不少書,所以知識廣闊,用上了好詞好句。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我希望大家要多讀書,才能獲得受益匪淺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