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勇氣的讀書心得體會
《蝴蝶的勇氣》,讀到這樣的題目,你也許會感到疑惑,也許會感到可笑——一只弱不經風的小蝴蝶會有怎樣的勇氣?懷著好奇,我一口氣讀完了這個感人的故事。
那年,作者去叢林時路過一個池塘時,意外地受到了一只蝴蝶的襲擊,襲擊者一次又一次地攻擊,用著全身的力氣。后來,作者為了弄清楚原委,就退后幾步,然后跟著蝴蝶的飛行蹤跡,來到了它的老巢——池塘的一角,終于明白它這是在保護配偶。雌蝴蝶停歇著,纖弱無力,好像已經不行了。雄蝴蝶把翅膀一張一合,好像在給配偶扇風。作者小心翼翼地繞過水坑到小路的另一邊——雄蝴蝶為了它的伴侶在向幾千倍大于它的敵人進攻時所表現出的大無畏氣概值得作者這么做。它最終贏得了和它伴侶廝守在一起的最后時光,靜靜地,不受打擾。
一只蝴蝶,當自己已受傷的愛侶面臨生命危機的時候,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勇敢地一次又一次地與龐大的敵人作斗爭,為的只是保護自己心愛的伴侶不再受傷害……我讀了文章感動極了,為蝴蝶的勇氣而震撼,更為純潔的愛而鼓掌。蝴蝶沒有山盟海誓,但在強大的敵人面前,卻愿意付出生命。蝴蝶弱小,卻懂得偉大無私的愛,而人類呢,什么海枯石爛,什么山盟海誓,在災難面前還不是“大難臨頭各自飛”,和蝴蝶比起來,人類的愛情算什么,不如一次愛的撞擊,不如一次對愛侶的拼死呵護。蝴蝶愛的勇氣怎不令人感動呢?
啊!可愛的蝴蝶,偉大的蝴蝶,勇敢的蝴蝶,更是可敬的蝴蝶!這樣的動物朋友,同樣值得我們以生命去呵護!
簡短勇氣的讀書心得體會(精選篇2)
每個學生都是一棵果樹,只是結果的多少和季節不同。作為一名教師,要用放大鏡看學生的優點,用縮小鏡看學生的缺點,寬容的態度處理學生的錯誤。如作業中有的學生答對的很少,甚至全錯,但我們可以從作業書寫的認真態度,能否按時獨立完成等方面給予肯定和鼓勵;對上課不專心聽講、講話、搞小動作等學生,可用他們的能夠接受的語言吸引他們,或在課外找他們談心,等等,想方設法的去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初中生天性好奇,求知欲盛,作為課堂氣氛的調控者,可把一定的時間留給學生,啟發學生提出各種問題和設想,發表意見看法,讓他們展露靈性,展示個性,使課堂氛圍輕松愉快,這樣學生思維得到了更多的訓練,我們也可從學生的觀點中吸取自己所疏忽或未能想到的東西。在上完一節課后,應引導學生自我總結,并說清楚為什么,使學生能夠自己抓重難點,如果學生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要告訴他們應采取什么策略,還要幫助學生把本節課學過的知識和以前學過的知識聯系起來,使它們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同時反思自己一堂課的教學過程,總結成功之處,反思失敗的地方和原因,并加以改正,以備下次再用。
回首十幾年教學路,我若有所悟:原來,育人永遠是一門藝術,永遠沒有固定的“套路”,而是以欣賞的眼光,接納學生一切優點和包容他們的缺點...
讀完《花的勇氣》,我心頭怦然一震,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氣!文中的小花在冷風冷雨中茁壯成長、傲然挺立,讓作者的心情由失望遺憾變成驚奇,最后被小花的精神、勇氣所感動。
在生活中,人也不是一樣嗎?愛迪生做電燈,失敗了無數次,但他依然由勇氣做下去,最后取得成功。海倫。凱勒雖然是盲人,但她依然寫出了許多書。杏林子,雖然得了罕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但身殘志不殘,寫了許多的書,致力于推動殘障福利工作。
像我也需要勇氣,小時候學走路,我常常摔倒,但是我會勇敢地爬起,繼續走,慢慢就學會走路了。小時候我從樓梯上滾下來,我不知道哪來地勇氣,頭撞破,還是沒哭,在醫院縫了很多針也不哭。這不就是勇氣嗎?
是呀,世界上,因為勇氣小花能在嚴寒中綻放;因為勇氣樹木能在峭壁懸崖上茁壯生長;因為勇氣動物能在到處是危險地森林中覓食;因為勇氣我能不畏困難,快樂成長。
簡短勇氣的讀書心得體會(精選篇4)
導言部分,源自教學心靈的教學,指出,教師應教導自己認識自我。
弗洛伊德說:“人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當一個老師如此真實的了解自我是誰時,才會了解他的學生們是誰。其實,作為教師,我們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于對“我們自己是誰”的認識。(“我是誰”?我想做什么?我為什么去做?我如何去做?)好的老師,正如作者所說,具有聯合的能力,他們能夠將自己、所教學科和他們的學生編織成復雜的聯系網,以便學生能夠學會去編織一個他們自己的世界。這些編織者用的方法也不盡相同:講授法、蘇格拉底是的對話、實驗室實驗、協作解決問題、有創造性的小發明。好老師形成的聯合不在于他們的方法,而在于他們的心靈——即人類自身在整個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基于這樣的前提,我懂得: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
在書中,作者介紹了自己30年來在教學方面的探索,舉了這樣一個例子說明,他教過成千上萬的學生,參加過很多教學研討會,觀摩過其他老師的教學,閱讀了不少教學著作,反思了自己的經驗,也積累了一大堆實實在在的方法,但是每逢走進一個新的班級,好像一切又都重新開始。這些問題常常是他驚慌,而他對這些問題的反應,盡管隨著歲月的磨煉,表面上圓滑老練了,但實際上仍感力不從心,像一個初出茅廬的新手一樣摸索著。30年來,他努力探索教學技巧,但上的每一節課似乎都會遇到同樣的情況的:我的學生和我,面對面地進行一種古老精深的、被稱之為教育的交流。但他發現,教學技巧雖能應付,但是僅僅靠技巧是不夠的。當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時,唯一能供我立即利用的資源是:我的自身認同、我的自我的個性、還有身為人師的“我”的意識——如果沒有這種意識,我就意識不到學習者“你”的存在。
由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清晰的了解自己對于教學是一件多么有益的一件事,當我們忘記了自己內心的多樣性,忘記了自己走向個性的漫長持續的過程,我對學生的期望是過分的,不真實的。任何真正可信的教學要求最終是來自教師內心的呼喚。這種呼喚使我尊重真實的自我。
簡短勇氣的讀書心得體會(精選篇5)
今天下午的語文課上,和我的學生一起學習了馮驥才先生的作品《花的勇氣》。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計劃用一節課把這篇課文講完,課前布置了預習作業,自己也在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所以胸有成竹地走進課堂。
課前讀過幾遍課文,文章的精彩毋庸置疑,然而,在課堂上和學生的交流之后產生的更深的感悟卻是自己都始料未及的。
文章講的是四月份,作者來到維也那,由于作者太喜歡花兒了,所以,大片大片的綠地在作者的眼里顯得如此單調,頓覺乏味,失望之情油然而生。而同行的小呂一句提醒,讓作者眼前一亮,白的,紫的,黃的。五顏六色的小花被覆蓋在綠草的下面。那么多、那么密、那么遼闊!作者在驚喜之余又感到遺憾:不能親眼目睹花兒盛開的壯觀景象!也許是上天被作者的愛花之情感動,就在作者要離開的時候,汽車行駛在路上,細雨綿綿之中,車窗外流動的顏色使小呂將車停下:去看吧——你的花。是的,“我”的花!好一片花的原野!那千萬朵藏身小草的小花不知什么時候全冒出來了,頓時,改天換地,整個世界鋪滿了全新的色彩。
是啊,看似弱不禁風的小花,如何在這冷風冷雨中傲然挺立,拔地而起!好一個拔地而起!
平時,我對花是可有可無的,路邊的花朵雖然能夠為我平添些許快樂,但從無仰視的感覺,而今天讀到的風雨中的小花卻足以讓我改變以前對花的漠不關心。
我們大概都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生命,似這小草,似這小花。風風雨雨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吧!又有誰能說一生中只有坦途,沒有坎坷?想起以前走過的路,溝溝坎坎,有時竟真的失去前進的力氣了,想過放棄,也想過逃避,但最終還要面對。今時今日,孩子們童真的話語似乎點醒了我。是啊,小小的花兒居然不懼風雨,我們又有什么理由在困難面前退縮呢?此時,想起了臺灣殘疾歌手鄭智化的歌曲《水手》中那句激勵人心的歌詞: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擦干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擦干淚,不要問為什么。
是啊,無論你多么弱小,無論你遇到多大的挫折,只要有勇氣,就會有希望!讓我們共同記住:生命的意味是——勇氣!
本來計劃一節課結束的,沒想到用了兩節課。學生們暢所欲言,交流感悟,此時此刻,倒覺得他們成了我的老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