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看見》的心得體會
這本書描寫了一位小女孩姬得,在放暑假的時候,她和弟弟到農場度假,卻巧遇一位美麗的少女吉麗的故事得。
想像力豐富的姬得獨自帶著弟弟約翰到伯父的農場過暑假,她為自己和弟弟取了新名字,她叫姬得,弟弟叫腳指男孩。在農場里,他們遇見一位高佻美麗、氣質優雅的養豬女孩吉麗,姬得對她深深著迷,還把她當成偶像!
有一天,姬得在一本老舊的雜志上看見一張非洲皇室女王的照片,那人長得和吉麗很像。于是她猜想吉麗也是女王,所以她把吉麗的故事告訴村里的每一個孩子,吉麗則是想盡各種方法,再三向姬得解釋自己不是女王,但是姬得還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不聽吉麗任何的解釋,反而覺得吉麗是個偉大的女王,不想讓身分曝光呢!之后的日子里她每天跟蹤吉麗,希望找到更多線索。直到在一次特別的會面中,吉麗告訴姬得自己真的并不是女王,姬得才終于相信坦然回到現實。
故事結束了,雖然吉麗不是真正的女王,不過,在姬得的心目中吉麗仍然是一個女王,是她精神上、心靈上的女王!
我們要分辨夢幻與現實之間的不同,并勇敢面對現實。只要勇敢走出幻想、回歸殘酷的現實、重新肯定自我,相信自己,也必定實現夢想。
讀《看見》的心得體會篇2
恰逢看了柴靜最新的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回憶起之前看過她寫的《看見》,便翻出來再回味一遍。結果重讀那些事件,發現仍然感觸頗深。讀完書,閉上眼,那些事件猶如一部電影,在我眼前一幀一幀閃過。
我曾思考過,究竟是什么力量給予我如此大的震撼。最終,我在章節題目中找到了答案——真實。真實自有萬鈞之力,這一句話狠狠地敲擊在了我的心上,心都為之一震。無論是華南虎照片的真假之爭,采訪排污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質問,還是記者隱瞞教師收留兒童卻收報酬的事情,都讓我真切地感受到真實的力量。"準確是這一工種最重要的工藝,而自我感動、感動先行是準確最大的敵人。真相常流失于涕淚交加中。"這是一名觀眾在博客上批評柴靜的話,令我感觸頗深。讀完這句話,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客觀看待一件事物或評判一個人的困難之所在。尤其對于像柴靜這樣的記者身份來說。因此,我認為記者和法官在某個層面上是具有相同性質的——公正。用旁觀的角度去看問題,記者亦需要以中立客觀的立場去報道真相。一味地批評、抨擊只是嘩眾取寵,只會誤導人們,引起公憤,社會秩序甚至會陷入無限的黑暗當中。因為,記者是最接近事件真相的人,是真相的搬運工。當人們無法準確了解真相時,只能通過記者來尋找答案。而輿論,往往是無法估量的強大武器。
"新舊之間沒有怨訟,唯有真與偽是大敵。"這句話,我認為是全書的精髓所在。新,即新聞;舊,即舊識。它們之間本無沖突,因為時間車輪不止,新的始終會變為舊的。而真偽,永遠是兩個對立的層面。記者雖總是奔跑在新聞最前線,但讀歷史,卻能鍛煉追求真相的精神。"生活就是生活,他沒有站在哪一方的立場上,不贊美,不責難,甚至也不惋惜,但求了解認識而已。"不僅是記者,學會不隨聲附和地盲從,不一知半解地盲信,不激烈評詆地盲沖動,更應該是我們所應培養的素質,是體現一個人的修養所在吧。
我的夢想職業是律師。因此,書中的律師郝勁松吸引了我。他并不是什么為大企業大事件辯訴的人,他只是以"公民"的名義,在與這社會上的不公、不合理作斗爭。"我要把他們拖上戰場,我不一定能贏,但我會讓他們覺得痛,讓他們害怕有十幾二十個像我這樣的人站出來,讓他們因為害怕而迅速地改變。"的確,任何地方出現權益受到侵害的現象都可以說是長期溫水煮青蛙的過程。權利擺在那兒,不是用來做政治題,用來供養,而是切切實實落到百姓自己身上的。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我們應勇于糾正錯誤,與不公抗爭,這不是反動,而是對這個社會盡一份自己的責任,努力讓它變得更好,不是嗎?"權利是用來伸張的,否則權利就只是一張紙,"郝勁松,這個名字讓我認識到了"公民"兩個字的含義,讓我看到了正義,讓我看到了曙光。而我,也決心做一個像他那樣的人,獨立而不盲從,不受欺騙,不依賴門戶,不依賴別人,這就是獨立的精神。
柴靜對于人性及精神的挖掘讓我懂得,當真到極致,便不再存在什么無法抹平的矛盾。
讀《看見》的心得體會篇3
“在清水里嗆嗆,血水里泡泡,咸水里滾滾,十年之后咱們再來討論。”原來,明白一個道理需要好久好久,這就是成長。
柴靜有她的情懷。“他人經受的,我必經受。”是懷著這樣的想法,才推著她一直關注一些別人不愿意關注的社會問題。柴靜的同事們送她一副對聯:“柴小靜,勇于自省,永遠任性。”柴靜的確也是這樣的人,如對聯上說的一般。柴靜在日記里寫:一個人得被自己的弱點綁架多少次啊。她試著克服自己的些許暴躁,害怕自己在半山腰就號啕大哭,。
在她身上,我看到的是她的情懷和她的弱點。她最初的弱點是不夠客觀,她也一直努力改著。然而,若是一個人不用有如她那般的情懷,那個人極有可能永遠都無法擁有。
書里有句話“實習的醫生都很同情受傷的人,會陪著他們難過,但是如果一個醫生只是握著病人的胳膊,淚水漣漣,這幫不了他們,冷靜詢問才能求解。”那時的柴靜,不就像一個實習醫生嗎?她有著人們所說的文藝范兒,字里行間可以看出:天藍得不知所終,頭頂肥大松軟的白云,過好久笨重地翻一個身。傍晚風暴快來滿天黑,只有長云的底部痛痛快快一抹鮮紅。
?“我有一個階段,勒令自己不能在節目中帶著感受,認為客觀的前提是不動聲色,真相會流失在涕淚交加中,但這之后我覺得世間有另一種可能——客觀是對事件中的任何一方都投入其中,有所感受,相互沖突的感受自會相互克制,達到平衡,呈現出“客觀”的結果,露出世界的本來面目。”所以,文藝和客觀并不矛盾。柴靜可以看見天空的美好,嘆一聲天空湛藍,不知所終,吟一句海子的“天空一無所有,為何給我安慰。”
“生活就是嚴峻的歷,學的越快越好,我永遠忘不了那一記耳光,對我來說,它就像一個吻。”這句話里,我看到了柴靜的歷練,她也走過艱辛歲月,但的那一句,既說出了艱辛,也看到了孩子般對生活的熱情和信心。在柴靜身上,我看見了真正的成長。下面引一段柴靜的采訪:我不感到“輕”,我覺得每天過得快快樂樂,有飯吃,有床睡,三兩知己與我玩耍便已足夠。生活多浪漫,多美好。
“嗯,這沒錯。和豬的本能一樣”!
在柴靜的身上,我看不到懶惰,她永遠追求進步。“風動,樹梢動,月光動,你別動,就會看到端倪。”這句話讓我震驚,我看見了柴靜的決心,那是她的成長總結:永遠堅定不移。
《一代宗師》里宮二對著葉問說了一段話,“我爹常說,習武之人有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我見過自己,也算見過天地,可惜見不到眾生。這條路我沒走完,希望你能把它走下去。柴靜做到了。
那是我認識的柴靜,永遠任性,卻堅定不移。
讀《看見》的心得體會篇4
深藍色的封裝,一位極具親和力的女子和幾位老人的合照,中間大大的“看見”兩個字,署名是柴靜。無意間,在網上看見這本書,思索良久決定了買下它,不為其他,只為那封面上的微笑。本以為本書是一位記者輝煌一生的自捧,但事實往往出乎意料,她在這本書中寫下的是她不斷犯錯、不斷推翻、不斷疑問、不斷重建的成長經歷。
從進入央視到陳虻之死,十年看見,我看見的是一位尖銳、激進的少女逐漸磨平棱角,溫和圓潤,破繭成蝶的成人禮。將近一周,匆匆看完了這本書,它給我最大的震撼與共鳴,不是人,不是事,而是在一次次話語交鋒中正與逆的悖論。
在第二章《那個溫熱的跳動就是活著》中,走進非典病房內,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病房深處那心若死灰不復溫的呢喃,更不是那個護士的失神彷徨,而是危難中柴靜奮勇當先的決絕,“我不知道能不能播,但我管不了那么多了,一個聲音告訴我,我必須知道。”霎時我的心臟猛地一頓,血液停了一秒。腦海中又回蕩起她的話語“我摸著血管,這就是最原始的東西。活著就是活著。在所有的災難中,這個溫熱的跳動就是活著。”
第三章《雙城的創傷》里,“我從來沒有想過一個節目會以無解來結尾,一直到我明白真實的世界即使可能如此。對人的認識有多深,呈現才有多深。……雙城連續服毒事件調查到最后,我們發現,最大的謎,其實是孩子的內心世界。”故事最后的無解給我們以一種無能為力,但更多的是真實,柴靜是人,不是神。
第七章里,《山西!山西!》頗有文藝范的開篇層層遞進引出了老生常談的話題,環保——污染!她用近乎于白描的語言,平鋪直述講:“山西省長誰來干,臨汾人民說了算”,“當年送我小蝌蚪的小男孩,是國土局的一個科長,服刑一年”平平淡淡的兩句話,給予了同為山西人的我一種深深的共鳴。
《看見》寫的不是人,不是事,而是人生。故事所透出的哲理性,思維性、邏輯性和真實性,引發了我們一個又一個深刻的思考。但更多的是對一個個現實悲劇的無奈與無能為力。我想“中國夢”就是想要建立一個美好的烏托邦世界,讓這些悲劇不再重演吧,這是國人的夢,也是我的夢。終有一天我要站到足夠的高度,為著這業奉獻我的熱血與生命。這是我的夢也是中國夢!
后記
從非典病房里溫熱而跳動的血管,到雙城創傷中迷情的內心世界;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山西,到真假華南虎的精神檢驗,再從已命名之的“柴靜_觀察”,到5-12汶川告急……一件件如數家珍。十年已至,伴隨著柴靜的故事給予我們的震撼與共鳴,我們不假思索的從蒙昧中掙脫,體驗真實的活著,正如她所說:“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記了我們為何而出發”
讀《看見》的心得體會篇5
“在寧靜的無知山谷里,人們過著幸福的生活。”然而,蒼穹之下,有人打破平靜大聲呼喊醒來,呼喚看見。看見什么?看見憤怒,看見痛苦,看見勇氣,看見真相,看見通往真實之路上的復雜人性,像森林里抽枝發芽盤根交錯的重重蔭蔽,像無盡波濤下浮沉擺蕩清澈又渾濁的海底世界,最終我們掙脫蒙昧與刻板化的慣性,看見自己堅固武裝的外殼下脆弱細嫩的內心,看見那些潛伏在無意識里對人和世界的理解。在生命中,我們需要這樣的片刻,停下來想一想正在做什么,正在經歷什么,從而獲得一種震顫的成長的力量,像電光劃破長空,驚蟄的春雷滾過,然后大雨滂沱。
柴靜的文字,像她筆下描述過的四川深山里雪中滿樹的小橘子,小小的鮮紅一粒,是被風雪淬過的甜,是從柔軟心底凝出的鋒銳與剛強,飽含對這個世界的熱愛與溫柔。“能夠知道世界是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