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閱讀心得初三話題作文1000字
有許多書伴隨著我們成長,我們從中吸取精華和營養,更加茁壯成長。上個星期,我讀了《安妮日記》,感覺既真切又感人。
安妮·費蘭克是一個二戰時期、納粹大屠殺猶太人時一個15歲猶太女孩。她有一個姐姐瑪格,本來一家人其樂融融,但是希特勒對猶太人實施種族滅絕,費蘭克家被迫住進了秘密小屋。此外,同居一室的還有一個牙醫,幾對夫妻,一個叫彼得的男孩。在這一段充滿噩夢的將近25個月的危險日子里,安妮用純真而感人的筆觸記錄下了躲藏在秘密小屋的恐懼、害怕,以及與彼得之間真摯的少男少女的情意。安妮夢見親愛的已經過世的外婆,夢見親愛的朋友達莉,心里充滿了焦慮和擔心。而日記是她最好的傾訴,也是二戰期間猶太人悲慘命運的一個證明!日記本是安妮13歲生日時收到的一份禮物,她給日記本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吉蒂”,向它吐露自己的心聲以及自己內心的無助與煩惱,思考生命和戰爭……
在安妮15歲那年的8月份,有人告密,秘密小屋的八個人全部被捕。數日后,安妮和姐姐瑪格死于集中營,八人中只有安妮的父親一人生還。
在《安妮日記》時,在大的戰爭背景下,我們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溫暖人心的東西。有一種歡快溫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的。她說:“我必須承認,坐在天窗下面,感覺到陽光照在你的面頰上,擁抱著一個可愛的男孩,有什么比這更愉快嗎?”安妮說:“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并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她活在整個世界整個人類最柔軟的那個角落。但是《安妮日記》的內容其中也包括了:恐懼、不安、奴役與饑寒交迫。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有一名記者和作家,卻因為希特勒發動的一場邪惡的戰爭,于花季之齡死與納粹集中營,陰冷、黑暗的集中營成為她生命的終點,真摯的情感與卑微的希望,貫通整本日記。寫作時的孤獨與秘密的保存,卻轉為世人的廣大回響。善良、正直畢竟才是普世價值。《安妮日記》不僅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心靈世界的獨白,更是德軍占領下的任命苦難生活的報道。
一本日記,讓我們體會到戰爭的殘酷與無情,體會到了猶太人的悲慘命運!讓我們認識到了納粹惡魔給人類整體以及每個個體帶來的傷害以及無可彌補的傷痛!
安妮日記閱讀心得初三話題作文1000字【篇2】
讀了這本《安妮日記》,它真的是一本日記,還是一位處于青春期的少女的日記。
安妮是一位德籍猶太人,這本日記記錄了安妮和家人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她本人的諸多情感和思想。看到「德籍」、「猶太人」和「密室」,你可能已經猜到了安妮的命運以及他們藏身的原因,定然是跟納粹有關系,不過我不太想介紹這段歷史,這些信息很容易獲取到。
我只是寫寫讀后感而已。
不過為了更好的敘述,還是得簡單介紹一下背景。因為_發起的戰爭和反猶主義,安妮和家人被迫藏身密室,除了安妮一家,也有另外幾位猶太人。日記的時間跨度是13歲到15歲。
因為這是一本真實的日記,作為男生去窺探一位13歲少女的日記,有一種很微妙的感覺。13歲的安妮和其他少女的心智其實是差不多的,雖然她自己自以為很有主見和想法(和年輕時候的我們是一樣的),這也在后來被她在日記中親口承認。那時的安妮會寫下她認識的人的性格,哪些人她喜歡,哪些人她討厭,哪些人在追求她等等,她寫她沒有真正的朋友,她說紙比人有耐心。她的日記多是些瑣碎的話題,也是些熟悉的話題,有家人相處的矛盾和抱怨,有青春萌動的情愛,也有自己對外界的見解和評論,思想上看起來還是有些簡單和膚淺。在日記的后10%會看到成熟一點的文字,開始對自我有一些反思和分析,相較之前,心智明顯有成長。
這樣一本書和二戰拉上關系,完全是因為安妮的境遇,我很同情安妮及其他猶太人的遭遇,不過我的側重點是從安妮身上,能看到我們過去青春的影子。
有一個年紀我們也是這樣,覺得自己很孤單,對世界有許多「獨特」的看法,喜歡記錄傷感的句子,喜歡念矯情的詩,對世界充滿希望,對自由無比看重。我們總覺得自己比大人們聰明,覺得自己活得更通透,還會嘆息人們被物欲壓彎了腰。作文里可能常常看到“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如今看這些就有些幼稚了,幼稚的不是觀點,而是說話時的思考深度。我有時候羨慕年少的自己,因為他在認真地感受世界,不過那時的他是膚淺的。正如安妮說,那時的安妮是快樂的,但卻是膚淺的。兩者是一樣的。
不同時期去審視相同的事物,會得到完全的不同感受,但可能觀點卻是一致的。這也是看書過程中,感受比較強烈的一點,因為就像在看過去的自己嘛。我還想了一個比喻,人的成長就像是壁畫,畫完第一層,抹白,畫第二層,再抹白,畫第三層。每一次都會推翻過去,但畫的內容和主題可能并不會有多大變化,越到后面越懷念前面的畫,也就是所謂的赤子之心,內容和主題沒變,但是厚度增加了不少。某種程度上來講,我還是喜歡那個膚淺的自己,因為他很簡單,成年人不得不面對復雜,想要回歸簡單,不知需要多少心性的修煉。
安妮日記閱讀心得初三話題作文1000字【篇3】
好久沒有看到這么讓人心痛的故事了。由于安妮一家是猶太人,在二戰期間為了躲避納粹的逮捕,一家人躲進了閣樓,一躲就是兩年多。在這兩年里,安妮在她的日記“吉蒂”里記錄了這兩年的心路歷程和點點滴滴。
從安妮的文字不難看出,她年紀雖小,但卻心智成熟,天性樂觀,洞察一切,明辨是非。之所以會讀《安妮日記》是因為知道阿姆斯特丹有這么一個博物館叫安妮之家。這個博物館因《安妮日記》而聞名于世。于是懷揣好奇,開始看這本書。從序言開始,就知道這本書折射的是二戰時期被陰霾籠罩下的歷史。也是從序言便知道,安妮一家的最終結局。直到現在寫下“安妮一家的最終結局”,仍然抑制不住留下眼淚。安妮記錄了他們在密室里的日常生活;記錄了住在一起的人們心情變化,喜怒哀樂;記錄了她對生活的惶恐和希望。文字生動而活潑,看書的過程中我分明看到了一部活生生的電影,看到安妮可愛的樣子。
如果,如果在看安妮的日記之前,我不知道她們的結局該有多好。安妮一次次的寫到戰爭到年底有可能就結束了,她們有可能就重獲自由了。每次看到這些字眼,反而更加心痛,心痛即使她生性樂觀,但現實卻不是如她所愿。如果提前不知道結局,我一定像安妮一樣,滿懷希望,雖然當下生活艱難,煎熬,但終會過去。我會期待安妮回歸自由的那一天,我會期待她穿上合身的漂亮裙子那一天,我會期待她暢快的呼吸自由空氣的那一天。讀日記的整個過程中自己的心情復雜而糾結,好像越往后她離自由越近,又好像越往后讀,越接近她的悲慘命運。
不敢想象,安妮被抓到集中營會是怎樣的心情。她聰明,成熟,心思細膩,活生生,該如何面對納粹集中營地獄一般的摧殘。不敢想象,當自己的所有希望全部幻化成泡影,該有多絕望,心痛。集中營的日子里,她還會不會經常想起她的日記本“吉蒂”。安妮逝世后的一個周,德軍宣布投降。她最終的最終沒有堅持到最后,沒有看到黎明。戰后,只有安妮的父親生存了下來,此時的父親又該是怎樣的痛徹心扉。他為了保護妻女,從德國搬家到了阿姆斯特丹,又進而攜全家搬進密室,可是,所有一切努力最終還是敗給了殘酷的戰爭。他拿到安妮的日記后,又是懷著怎樣的心情讀她心愛的小女兒的心路歷程,躍然紙上的明明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明明是一個鮮活的生命。
很久沒有讀到一本書,像《安妮日記》一樣,給我帶來如此強烈的心痛。愿世界和平,愿不再有任何人因為戰爭顛沛流離。
安妮日記閱讀心得初三話題作文1000字【篇4】
同一個安妮怎么會有兩種不同的人生結局呢?現實中是不可能的,這樣的事情只有在文學作品創作中才會發生。我所讀到的安妮,恰巧就被安排進了兩種不同文學作品中,一個是日記體的《安妮日記》,一個是小說體的《樓上的房間》。
說來確實巧合,我竟然能在前后兩個毫無關聯的活動中,遇到描寫同一個人(安妮)的兩部作品,并同時引起了我閱讀的興趣。最先接觸到的是《安妮日記》,那是我幾周前在校園小蜜蜂讀書活動節上買到的一本書,封面上那個坐在窗前的女孩看起來和我差不多大,一身淡藍典雅的長裙,一席烏黑光亮的長發,單手托著腮,凝望著窗外,那憂郁而期待的眼神一下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斷定這是一本值得品味的好書。可是,恰逢期中考試,我剛看了個開頭,還沒來得及仔細閱讀,就只好暫時將它束之高閣了。
近日,南京市小學生“找尋我愛的書”主題征文活動如火如荼得開始了,了解完征文信息后,就津津有味地收看起先鋒中小學生網上作文平臺里的“好書導讀微視頻”,在277集好書推薦的視頻短片中,我隨手點開了第P089集視頻,南京市致遠外國語小學姚鑫老師在短片中向我們推薦了小說《樓上的房間》。隨著她將故事梗概一層層鋪展開來,我眼前再次浮現出窗前那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安妮!故事情節如此相似,竟然有如此巧合的兩本書嗎?帶著這個疑問,我迅速跑進書房,從書架中翻出了那本剛買不久的《安妮日記》,我捧著書,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如饑似渴地閱讀起來,讀完這本書用去我整整三個下午的閑暇時光,我終于弄明白了。
《安妮日記》是安妮·弗蘭克13歲時所寫,采用日記體形式,詳細記錄了她在兩年多時間里躲避德國納粹搜捕的生活經歷,她終日躲在狹小的密室中,充滿恐懼、痛苦和煎熬,就連最基本的溫飽和自由都得不到保障,就連去窗口看看外面的世界也變得那么奢侈,一旦被納粹發現,如花的生命就隨時可能被終結,但她始終保持著一顆樂觀的心,她把密室的生活變成了一場有趣的探險,危險變成了浪漫,恐懼變成了新奇,這里發生的一切都成為她筆下的日記素材。不幸地是,最終納粹還是發現并抓捕了她,這位猶太女孩16歲時死于納粹的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她的日記,后來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歷史證據。
看完《安妮日記》,我對安妮的結局感到萬分的悲傷,雖然這是歷史事實,但我還是不忍心相信這樣一個年輕少女的生命被敵人無情地扼殺。我立刻讓媽媽幫我從網上預訂了新書《樓上的房間》,作者約翰娜·賴斯根據《安妮日記》寫就了這部小說,大概是出于美好的愿望吧,他為安妮重新塑造了一個完美的結局。雖然由于長期困頓于狹小的空間,導致她肌肉萎縮,行動艱難,但在小說的最后,安妮還是頑強地活了下來,她終于等到了盼望已久的和平與自由。我很喜歡小說的這個結局,它讓我深刻地理解了戰爭的殘酷和自由的可貴。
能夠對照著閱讀同一個故事不同體裁的作品,這實在是個巧合,留給我更多的則是收獲。通過這樣的兩本書,我既讀出了真實的歷史,也讀出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希冀。閱讀,讓歷史上的人變得更顯得有血有肉,豐富感人,也讓現實中的我更懂得有情有義,珍愛生活。
安妮日記閱讀心得初三話題作文1000字【篇5】
在二次大戰的硝煙中,在納粹瘋狂迫害的恐怖中,一位少女用日記記錄了這可怕的一切。
這個未到花季的少女,迫不得已地躲進了密室。在花一般的年齡,卻要接受這黑暗、動蕩的年代,這公平么?枯燥的空氣,單調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各種行為動作受到壓制。黎明前的黑暗,怎么這么長!怎么那樣不公!怎么如此令人難以接受!沒有一個人可以忍受。黎明真的會來么?我在暗暗地問自己,從心底里祝福安妮……
密室中的生活枯燥壓抑,但是絕不能放棄希望!安妮想成為作家和記者,可這個美麗的愿望在當時那股勢不可擋的'黑暗洪流下顯得那么脆弱,像閃著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寫道:“我仰視天空,冥冥中覺得世界還能好轉,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在此同時,我必須執著我的理想。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我這些理想!”讀到此,我仿佛看到一個不屈的靈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吶喊,帶著心中不可泯滅的希望。
經過密室中無數個漫漫日夜,安妮由一個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蛻變為一名成熟的少女。在十五歲生日時,安妮有了驚人的成長。她已將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會層次,開始思考男女平等等問題了:“現代婦女要爭取完全獨立的權利了!”“但獨立也不夠,婦女還應該獲得尊重!”“我譴責的是我們的價值系統,和那些不承認女人在社會中的角色偉大、困難的男人!”……實在讓人難以想像!在那樣一個戰火蔓延、人人自危、無數人倒在血泊中的時代,身居密室將近兩年的十五歲少女安妮居然能談起了男女平等這個深刻的社會問題。讀到此處,我不禁感嘆,戰爭能摧毀一切,唯獨不能侵占一顆堅強、勇敢、自由的心。
在危難中艱苦成就,不顧一切,只為了一種信念。這個信念之火,在令人窒息的密室里還能燃燒嗎?
我的眼圈有一點紅,想說話卻又動不了嘴,手有些顫抖——安妮被殺了!一名如花少女最終沒有逃過被納粹殘害的命運。當她在貝根貝爾森集中營永遠地閉上雙眼時,距離她的十六歲生日尚差三個月。安妮生前寫道:“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繼續活著。”她的愿望終能得償。我相信《安妮日記》會一直流傳下去。控訴戰爭與丑惡,宣揚和平與友善,安妮用她真摯的文筆,感動和啟迪了一代又一代人。為什么?為什么正義的人總是難逃死亡?
牙齒緊咬著,把頭往天上抬,我發現天空是那么藍,這是自己平時沒有注意到的。安妮在密室里比我們更渴望光明。敬佩,惋惜,悲哀,氣憤……這些字眼交織在我的心里。人們都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對于安妮來說,死亡是一種解脫,并且,她的日記留傳到了現在,這已經是最好的回報,可是我為什么卻不能對此感到滿意呢?
哎——輕輕地一聲嘆息,無言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