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鵝讀書心得體會
讀完了豐子愷與《白鵝》這本書后,我漸漸地喜歡上了白鵝。并對白鵝的步態、樣子、叫聲都更加了解。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只步態傲慢的白鵝。
《白鵝》的第4自然段的1、2兩句,更讓我了解到鵝的傲慢。“鵝的步態,更是傲慢了。大體上與鴨相同,但鴨的步調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忽然我仿佛看到了一只鵝,正向我大搖大擺的走來。
鵝吃東西更讓人奇怪。“先吃一口飯(冷飯),再喝一口水,然后到別處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約這些泥草也有各種可口的滋味。”
我喜歡鵝,喜歡這雪白的“大鳥”。要是我家也有一只“大鳥”就好了。
白鵝讀書心得體會(精選篇2)
讀了豐子愷先生寫的白鵝,讓我感慨萬千,在他的筆下,白鵝是那么的高傲,然后又寫了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展開描敘,淋漓盡致地展示了鵝的另一面。
文中寫道養鵝等于養狗,它也能看守門戶以前我只知道狗是人類的好朋友,最主要的還可以看守門戶,保護主人的財產不受壞人侵害,讀了豐先生的白鵝后才知道鵝也可以看守門戶,真是讓我大吃一驚,凡是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甚至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亞于狗的狂吠看來我對鵝的了解還是比較少的,他家的鵝可以為他看守庭院,還可以和狗相提并論,著讓我對鵝的看法有了進一步的改變。
以前我回老家過年時就特討厭鵝,因為鵝的叫聲實在讓我覺得刺耳,動不動就鵝鵝鵝的狂叫,有時候還伸長脖子來亂喊一通,吵得我實在無法忍受,特別是大公鵝,你趕它走它還死命的狂叫一番,甚至還會咬你幾口,然后大搖大擺的走出去。
我讀了豐先生的白鵝才了解到原來這是它在看守門戶,我以前都誤解它了,因為它把我當作是陌生人了。鵝,是我們的好朋友,我以后再也不討厭鵝了。
白鵝讀書心得體會(精選篇3)
最近媽媽買了很多書,其中一本叫《白鵝》,這本書是豐子愷寫的。豐子愷是上個世紀著名文學家、漫畫家和翻譯家,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文藝大師,代表作有《緣緣堂隨筆》、《護生畫集》等。
讀了《白鵝》,我最有感觸的一點是豐子愷做父親的樣子。豐子愷有好多個小孩,他們是阿寶、華珍、軟軟,相比其他威嚴的父親,豐子愷更慈愛一些。在《華珍的日記》第二則里,他說,打人是不好的。在華真打碎了寒暑表,媽媽要打她時,正是豐子愷說,“不行”。
豐子愷覺得童年是一生中的黃金時代,是很真實的。他教導兒女的方式是給孩子講故事、讓孩子講故事、讓孩子懂得交流見,另外,他還要孩子光明正大地做人,不要虛偽。
豐子愷有很多興趣愛好,從《童年趣事》里可以看出他喜歡吃蟹、養蠶和釣魚。另外作為一個大文學家,他很喜歡閱讀和寫作。
讀了《白鵝》,我認識了豐子愷這個人,我希望以后能讀更多豐子愷的文章。
白鵝讀書心得體會(精選篇4)
當我初讀《白鵝》這本好書時,我對里面的資料一點也不明白,不知在說些什么?唯一了解的就是小學時學過的課文“白鵝”。但是過了這么多年,我都忘了,準備好好回憶下。當我在細細看這本書時。這本書主要寫了豐子愷自從辭了職,就住進了自建的“沙坪小屋”,過著清貧寂寞而又苦悶的生活。在讀書、作畫之余,他還在院子里種豆、種菜、養鵝聊以安慰,期間寫成了《白鵝》這篇經典的動物之作。我印象最深的自然是“白鵝”這篇文章。在住進了自建的“沙坪小屋”,一位遠行的朋友送給作者一只鵝。那只鵝一進院子,便伸長了頭頸,左顧右盼,作者一看這姿態,想道:“好一個高傲的動物!”之后,作者便留心觀察,從白鵝的叫聲、步態、吃相三個方面來突出白鵝形態的特點,運用上了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極其傳神的描述出白鵝。比如:白鵝嚴肅鄭重的叫聲、像“凈角出場一般從容的步態”、像“老爺一樣架子十足的吃相”,都讓人情不自禁地發笑。作者還用上這種人與動物之間的比較手法來突出鵝的特點。比如:獅子、老虎,頭都是大的,表示其力強。麒麟、駱駝,頭都是高的,表示其刁奸猥鄙。豬啰、烏龜等,頭都是縮的,表示其冥頑愚蠢。鵝的頭在比例上比駱駝更高,與麒麟相似,正是高超的性格的表示。而在它的叫聲、
步態、吃相中,更表示出一種傲慢。這讓我想到了豐子愷的一句名言說得好:“無論貧賤之人,丑陋之人,勞動者,黃包車夫,只要是順其自然的天性而動,都是美的姿態的所有者,都可禮贊。”作者的這種喜愛之情并不僅僅流于表面,而是有深厚的感情基礎,就是作者與這些小動物相處,為他的生活增添了情趣。也為他寫作創造更多空間。作者對于小動物的贊美和喜愛,都是發自內心的。豐子愷寫的散文,小中見大,構思精巧。雖然是以瑣碎的小事說明大道理,豐子愷的文章卻沒有生硬的感覺,反而讓人感覺很自然,而且妙趣橫生。作者在文章中融入了自己對于人生好處的感悟和理解,在其平淡樸素的文字底下,充溢著濃郁的哲理,讓人信服。
白鵝讀書心得體會(精選篇5)
讀了這篇文章之后,我感到鵝是多么的傲慢。從它的叫聲、步態和吃想中可以看出,它已經高傲得讓人不勝其煩。但這個高傲不是指瞧不起另人,而是有雄性動物的意識。第三段寫的叫聲很明顯,雄性動物見到其它動物進來,就會把它趕出去,白鵝這樣叫的意思就是為了不讓別人進來。
鵝的步態,也許天生就有。而且雄性動物首領在審視同族動物時,也用這樣類似的步態行走。吃飯的雄性動物高傲不在于吃東西走來走去,而在于它與狗爭東西吃。它的這種行為與大雄獅相似。當母獅子疲勞地將自己口中的食物拿回家時,雄獅子卻一下子竄出來搶奪母獅子口中的食物,母獅子已經很累了,就只能把食物送給它,雄獅子就得到了可口的食物了。
白鵝只要咬一口狗,狗就會把食物還給它。不過白鵝空間是家養鵝,沒那么高的警惕性。它總是不照顧自己的飯,飯就被狗吃光了。
家養鵝居然有野生雄性動物的“高傲”,了得!
白鵝讀書心得體會(精選篇6)
白鵝是四年級上冊的一遍課文,我在預習的時候反復讀了好幾遍,文中那只憨態可掬的白鵝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讓我想到了很多。
這篇課文主要說了,一只可愛的白鵝有著獨特的叫聲、傲慢的步態和從容的走路姿勢以及高傲的儀態。白鵝每次吃飯時,總是要有一個人從旁邊侍候。那是因為它吃飯時,鄰居家的狗,總是趁白鵝去吃野草、水和泥的時候,偷吃它的食物,以至于白鵝再次回到飯罐吃飯時,才發現狗已經把主人給自己的食物全吃完了。
這只白鵝是幸運的,因為它有關愛自己的主人,所以才可以過著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可是,能夠過這種好日子的動物畢竟是少數,我們看見現在的大酒店里,以珍稀動物或者它們的器官做食料的現象已經非常普遍,多不勝數。像中國娃娃魚、中華鱘、鯊魚翅、熊掌、燕窩等等,都擺上了人們的餐桌。
唉,這些可憐的動物,它們本該在大自然里盡情生活;在適合自己生存的環境里自由玩耍,可是一旦落在那些貪婪獵人的手中,它們的命運就再也沒法由自己掌握了。它們變成了貪吃人的口中美食,變成了貪心老板沾滿血腥的金錢。
其實人也是動物,人類本來應該把動物當做自己的好朋友,愛護它,關心它、保護它。可是現在人類卻變著法兒地捕殺它們,破壞它們安逸的生存環境,以至于讓一些珍稀動物瀕臨滅種,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那樣就會造成生態不平衡,這樣做的最后結果只能是讓人類變得越來越孤單、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
如果人類和動物成為好朋友,去關心它、保護它,與他們交朋友、和諧相處,那么,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就不會變得孤單,我們的生存環境會變得更加溫暖舒適、更加和諧豐富。那將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白鵝讀書心得體會(精選篇7)
《白鵝》一書是豐子愷先生散文的選編本。這本書,將先生的作品分為“贊美童真”、“藝術理念”、“感悟自然”、“人生哲理”四輯,共計三十三篇。書的最大特色就是在每一輯之前都有導入語,仿佛將你帶入一個個有著精美建筑風格的圣殿。我最回味的是有著《白鵝》一文的“感悟自然”這一輯。
“感悟自然”主要寫了豐子愷先生觀賞大自然,對生命的感悟。如《桂林的山》,桂林山水之美世人皆知,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說法,文人墨客無不為之傾心。豐子愷先生的《桂林的山》這篇文章中卻有著獨到的見解。先生形象地把桂林比作一個大庭院,把桂林的山比作院子里的大筍,令人捧腹,卻又不得不佩服他比喻的貼切。在否認了世人的公論后,豐子愷先生又提出了一種新的說法:“桂林山水奇天下。”他認為“甲”有盡善盡美的意思,而美是具足圓滿的,不必須奇;奇是罕有少見的,不必須美。“美”與“奇”不能混淆一氣。桂林的山,奇而不美。聯想四年級下冊的第二篇課文《桂林山水》,真是感概萬千:先生的思想不拘泥于定式,在看事物時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對于名山勝水也不盲目崇拜,能夠提出自己真實的想法,這種率直的性情,足以令人深思。
在豐子愷爺爺眼里,兒童是他最充實的回憶,動物是他最完美的感情。豐子愷爺爺明白孩子,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漫畫故事大講堂”。我看完了這本書,并沒有看到豐子愷爺爺用優美的語句來描述,用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句子,可在這些樸素的話語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豐子愷爺爺養動物時的快樂,和那些天真活潑的孩子們在一齊時的幸福。我真想在茶坊樂園里和豐子愷爺爺談笑風聲,一齊談談鴨子們的團結,不畏死亡的精神,看一看那些在他口中要伺候的官。豐子愷爺爺愛漫畫、愛藝術,更愛孩子。在他樸實的話語里我明白了,孩子就要擁有活力和快樂,拋開煩惱,好好地去珍惜童年的每一天。
讓我們的童年生活充滿活力、充滿自信、充滿歡樂。
豐子愷先生兼有漫畫家的身份,所以讀《白鵝》這本書,猶如欣賞一幅幅精美的畫卷,我回味無窮。
白鵝讀書心得體會(精選篇8)
在家禽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鵝了,她是那么美麗,毛像白白的云朵,腳像一把橙色的扇子,她的眼睛,則像一顆明亮圓潤的黑寶石。
對于鵝的高傲,這篇文章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寫:鵝的步態,更是高傲了,大體上與鴨相似,但鴨的步調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最讓我感興趣的,還是對鵝的吃相的描寫,它吃飯的時候真是大模大樣,連吃法都一絲不茍!我想,豐子愷爺爺可能只差點想遞上一張餐巾紙給它擦擦嘴角的口水了。
記得五六歲的時候我讀過這篇文章,那時我還以為是騙人的,小小的鵝怎么可能那么高傲呢?直到我七歲那年的一個下午,那天我和表妹,小姨,媽媽爸爸還有幾個我不認識的叔叔一起去岳陽的一個農莊玩,那里養著一群彩色羽毛的雞和幾只白鵝,我們想拔幾根彩色羽毛,就開始追逐那群雞,誰知,那些雞都是賽跑高手,短短幾秒鐘,他們就不知跑哪兒去了,我們只好“改行”向那幾只鵝發起了進攻,想不到,這些鵝根本不逃跑,我們攔住一只后,它竟然想啄我們,表妹想給她點“懲罰”,就從地上撿起一根樹枝,擺出一副要抽打它的樣子,而它呢,好象沒看見若無其事的樣子,我們只有棄棍投降放了它,它也就不客氣的邁開大踏步從容的走開了,一點也不管我們站在那里哭笑不得。
鵝真是一種高傲的動物!
白鵝讀書心得體會(精選篇9)
初次拿到這本書,我還以為作者只是養了幾只鵝,單純的講講鵝的生活習性而已,但看了看,和我想象的一點兒也不一樣。
我大體的看了一下目錄,明白《白鵝》指的是豐子愷的兒女們,而書的內容則是描寫了那些孩子們的天真的故事。
《給我的孩子們》:豐子愷真是個性情直率的人,文字嘗嘗發自于內心,質樸自然,這篇寫給孩子們的美文,更是充滿了真情,和童趣。樸素的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孩子真誠的愛;并不精美華麗的字句,感情卻牽動人心,真摯悠長;短短的幾個小故事,卻體現出作為一名父親的對兒女們的愛。
《憶兒時》:這篇文章講述了豐子愷兒時所做的三件賞心樂事:第一件事是養蠶,第二件事是在中秋吃蟹(其實我也很喜歡吃),第三件事是和王囡囡去釣魚。對于那個時代的孩子來說,這三件事只不過是一些極其平常且瑣碎的小事,但出現在豐子愷的筆下,這些瑣碎,平常的小事,卻有了特別醇厚的味道。
《兒女》:豐子愷愛兒女,依戀著他們。豐子愷的文章描寫了對兒女們的關心和愛護,。作者從將兒女們送到鄉間后引發開,不難看出,豐子愷很牽掛她們,平平敘述,好像面對面似的,娓娓而談,異常的親切,自然,讓我們了解到作為父親應有的對兒女的感情。
白鵝讀書心得體會(精選篇10)
我最后讀完了《白鵝》這本書。掩卷而思,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豐子愷先生的《車廂社會》這篇文章。
豐子愷先生經常坐火車,但是只是江灣到上海的小火車。他最初乘火車時,他覺得自己被裝在一個大木箱里,機械拖了這個大木箱狂奔。
車上有許多零碎的事,有許多人用行李、大腿、書來占據位置,其實他們只買了一張票。他們遇見來尋找座位的鄉下人,鄉下人請求他把行李或腿拿開讓座,但是那些人用種種借口不讓鄉下人坐。說那里有人哪,前面很空。
豐子愷先生把這些丑惡的人描繪得淋漓盡致。在車廂社會里,在人間社會里所有的現象,在那里都有縮影。在火車上,每人都買了票,可有些人卻占據位置,人人都是平等的。這就像我們生活中的沒道德的人。
那些占座位的人,等到查票了,還罵那些坐在行李上的人或抱了小孩扶了老人的人。生活是多么的不公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