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小木屋讀書心得體會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書心得體會篇1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羅蘭。懷德的代表作,是美國第一代人的'拓荒史,也是一部美國西部草原的風情史。這本書用優美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在草原上發生的一個又一個驚險的故事。
主人公勞拉和瑪麗是兩個可愛的小女孩,她們跟著爸爸查爾斯和媽媽卡羅琳,乘著馬車,一起來到了堪薩斯州大草原,建造出了屬于他們自己的小房子、馬圈、牛圈、井和菜地。在美麗而充滿危險的草原上,勞拉和瑪麗經歷過赤身裸體的印第安人、草原大火、野狼襲擊等各種危險,但是在爸爸親手蓋的溫馨小木屋中,一家人還是度過了一段自給自足的甜美時光。雖然他們性格各異,但都為家人的幸福而頑強的奮斗著。
其實查爾斯一家很特別,特別是查爾斯喜歡唱歌,喜歡拉小提琴,而且他身上有種西部牛仔的血性和狂野。當遇到狼群的那個夜晚,大家都睡著了,只要他一個人帶著槍,守在窗前,時刻守護著家人的安全,這讓我很感動。因為在這么危險的狼群之前,查爾斯并沒有選擇逃避,而是選擇了守護家人安全。我要學習查爾斯的勇敢和負責,在任何困難面前,我們都不能逃避,而要勇敢面對,盡力爭取最好的結果。
主人公瑪麗和勞拉對任何人都非常友善,比如在對待印第安人的態度上,其他白人拓荒者都和印第安人成為仇人,最后被印第安人殺掉,而他們卻和印第安人成為了朋友。有一次,查爾斯一家面臨著生命危險,才會有一個名叫蘇答杜謝尼的印第安人來拯救他們。
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查爾斯的勇敢,它能讓我不畏懼困難,在危險面前從容不迫,從而戰勝一切困難。我也學到了瑪麗和勞拉的友善,這能讓我交到更多優秀的朋友,使自己一生受益。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書心得體會篇2
新華書店有各式各樣的書。一進入書店我就往小學部奔去,看著琳瑯滿目的書本我眼花繚亂了,但是但我看見《草原上的小木屋》時。我被它吸引了。草原上不是應該是蒙古包嘛?怎么會變成小木屋呢?
買回家一看:原來是主人公勞拉和勞拉的家人離開了她們長期居住的森林里的小木屋。反而在草原上造起了小木屋。她們在草原上的小木屋中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情。讓她們交到了許多愿意幫助她們,照顧她們的好朋友。得到了真情和友誼。
《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告訴我一些生活上的知識。面對困難應該怎么去處理。比如說,我們會遇到學習方面上的困難,在書本上有許多不會做的題目,那么我們應該怎么樣去理解。就像造小木屋一樣。遇到狼群后造建了兩扇堅固的門之后修壁爐,蓋屋頂鋪地板。一步步的來。遇到問題后解決問題。比如:我在學習上遇到不會做的題目。第一,我可以自己去找一些資料,我自己去理解了才可以;第二,我可以問家人或者老師,她們會一一解釋給我聽,直到我知道,明白,理解為止;第三,我還要自己回想一下記住題目,使自己以后遇到這題目也會做。還有如果在考試結束后,假設成績不好我們先要反思自己為什么會做錯,老師講評的時候認真的聽講,將錯題抄在自己的本子上,再在自己的本子上讓家長或者老師處幾道題目,練到對的為止。也可以在基礎知識等其他知識題目中選擇書中幾個詞語,句子訓練一下。當然,也可以買幾本資料書看一下訓練一下,這樣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讀了這本書,我學會了許多生活本領以及自然界的知識,等的生活的艱苦與快樂!
《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不但內容豐富,而且讓我感觸很深,在讀這本書時,有時會微微地笑,有時會感動地哭,從中獲得了許多知識和教育。這本書敘述了西部草原的拓荒故事,勞拉一家艱辛的生活,長途跋涉的勞累他們不怕,重建小木屋的辛苦他們不怕,被狼群包圍的威脅他們也不怕……一個個小故事像一顆顆珍珠晶瑩剔透、生動感人。他們用智慧和行動勇敢地克服了種種困難。他們那堅持不懈的精神取得了最后的勝利。書中還把各個人物寫得非常生動:有百折不撓、關心家人的查爾斯爸爸;有勤勞、勇敢的卡羅琳媽媽;有幽默友好的愛德華先生;有文靜、懂事的姐姐瑪麗;有惹人喜愛的小寶寶嘉利;還有忠誠、聽話的狗狗杰克……活靈活現的人物讓我久久沉浸在故事里感受這堅強而幸福的一家人,從他們身上,讓我知道了堅持就有希望、有勝利,當一個人遇到困難時,不應該去害怕,而是勇敢去面對,去解決,這樣人就會有進步,社會才會發展。
他們的日子過得雖然艱辛,而那簡陋的小木屋卻充滿了愛,裝滿了幸福。他們感到無比溫馨。我們這一代的小朋友,有許多人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卻還不知足。有許多人不知父母辛苦,不知為人父母的艱辛,不知父母白手起家的辛勞,賺來的血汗錢,任意浪費,不節約用錢,不關心父母的身體,這樣的小朋友就有必要認真閱讀一下《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了。讀過這本書就會收獲很多,就能體會“大樹底下好乘涼”的意境,也會懂得珍惜,目前擁有的一切幸福。
幸福是一個甜蜜的字眼,它不在他方,就在我們身邊,幸福來之不易,因此需要我們珍惜,珍惜幸福相當于珍惜生命,無論你的生活是多么的艱難,只要懷著一顆珍惜幸福的心就會倍感幸福。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書心得體會篇4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和《草原上的小木屋》這兩本書是姊妹篇,它們都是美國著名作家羅蘭·英格斯·懷德的作品。羅蘭從65歲開始寫作,花了十年左右的時間寫了9本書,這套系列書都是根據羅蘭早年的真實經歷寫的。不過,我只買了其中最精彩的兩本。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說的是作者小時候和爸爸、媽媽、姐姐和小妹妹,一起生活在大森林的一幢小木屋里。一年四季,大自然景象變化無窮。爸爸打獵、種地,媽媽料理家務、照料孩子,他們自己生產需要的物品,生活雖然簡單但充滿快樂。
《草原上的小木屋》講的是羅蘭七歲時,全家離開了大森林,坐著大篷車,歷經艱難來到了大草原上。他們又建起了自己的小木屋,開荒種地、打獵,遇到很多危險,最后因為印第安人保護區不向白人開放,他們又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大草原。
羅蘭一家之所以能戰勝險惡的環境,健康生活在的大森林里和大草原上,是因為他們具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百折不撓的精神。他們吃的住的幾乎都是自己生產的,他們還經歷過野獸的襲擊、草原大火、疾病、嚴寒、印第安人的騷擾等各種磨難,但都沒有放棄拓荒,仍是頑強地生活了下來。要是換了我們這些人,恐怕早就忍受不了、逃跑了。
雖然生活艱辛,吃的很簡單,住的很簡陋,但是他們依然感受到了幸福。他們一起干活,分享勞動果實,感受到了幸福;他們一起戰勝困難,感受到了幸福;他們一起講故事、拉琴唱歌,感受到了幸福;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每逢圣誕節,小孩們收到的禮物雖然十分簡單,但她們感受到了巨大的幸福。這讓我感到,財富和幸福并不是直接劃等號的。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書心得體會篇5
我覺得這是一本讓我們走進草原生活的書。這本書寫出了勞拉、瑪麗和爸爸媽媽去大草原前的告別,寫出了他們在大草原的生活,還寫出了他們離開大草原時的不舍。
讀了這本書,我還交了幾個好朋友,一個是天真的勞拉,還有一個是文靜的瑪麗;她們的爸爸很勇敢,他們的媽媽很溫柔。她們給兩匹馬各取了一個名字:皮特、帕蒂。“爸爸”還交了一個朋友,名字叫愛德華。在她家門旁邊有一條屬于印第安人的路。所以,有很多印第安人出現,勞拉她們睡都睡不好。離路再遠一點,有牛和狼在叫,勞拉她們就更睡不好了。勞拉、瑪麗還有爸爸在印第安人的營地旁邊的路上找珠子,把找回來的珠子串成項鏈送給媽媽當禮物,印第安人還常常到小木屋里借東西,我們與印第安人結成了朋友。哦!對了,小木屋都是爸爸和愛德華先生一起蓋的。最害怕的是小木屋和大草原著火的時候,先說說小木屋著火的時候吧!那時候屋頂上面就像染了紅色的頭發。一塊木板掉到了地板上,哦!我忘說她們有一只名字叫杰克的狗和一個小寶寶嘉莉。勞拉連想都沒想就一把抓住沉重的搖椅背,使出全身力氣向后拉,她把搖椅連同坐在上面的瑪麗和嘉莉拉了出來。勞拉,我覺得你是我見過的最勇敢的孩子。我要向你學習!再說說大草原著火的時候吧!那時候,爸爸媽媽把一桶桶水倒入火中,鳥兒飛來飛去,兔子跳來跳去,大火終于滅了,太驚險了。爸爸到鎮上去趕集的日子,勞拉和瑪麗還有媽媽日日盼望,希望爸爸能早點回來,這里寫出了勞拉和瑪麗對爸爸的思念。
讀了這本書,激起了我對草原生活的向往,我真想去親身體驗一下大草原上的生活。你呢!想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