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詩詞鑒賞及誦讀心得
中華詩詞鑒賞及誦讀心得【篇1】
我做詩歌賞析的順序一般是這樣的,供你參考:
第一步:了解寫作背景
賞析一首詩,我會先了解作者的生平,最關鍵是知道他寫這首詩時處于一個怎樣的環境當中(以李白為例,是剛剛出蜀地,壯志滿懷?還是被貶謫?)。一切景語皆情語。但是在不同的人眼中,景色背后的感情是不一樣的。了解作者寫詩時所處的境遇,就可以幫助我們明白詩人為什么會在這樣的情景中,生發出和其他人不同的感慨。
第二步:通讀詩歌,自行理解
第二步是自己閱讀古詩。遇到不懂的字詞可以自己先聯系上下文猜一猜。能根據詩句直接想象出畫面是的了。最典型的例子是柳宗元“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如果能一下子想象出情景。能體會到后半句漁翁一聲“欸乃”,山水突然變得清亮生動的場景,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還有就是,有了自己基本的理解之后,再去查生字詞的解釋,或是其中的典故,比較不會被這些詞帶著走。
第三步:賞析特定句詞
接下來就是找一找你覺得這首詩里自己特別喜歡的句子,或者詞語。然后試著從它的韻律,節奏,修辭,精煉準確,很多個角度分析一下自己為什么特別喜歡這句詩,或者這個詞。這一步很關鍵,當然從考試角度來說,也考查得最多。不過我覺得很有意思,比如你可以讓自己頭腦風暴一下,找到盡可能多的角度賞析一首詩。
第四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對一首詩有了自己的理解后,可以在網絡上,或者從書上找一些文學大家對于這首詩的賞析。對比看看,會發現有一些層次和角度是我們自己閱讀不曾發現的,也會有一些理解是我們獨有的。這個過程可以幫助我們在接下去閱讀詩歌的時候更深刻,更全面。我大概聽過四位老師的詩歌鑒賞節目,自己看的詩歌賞析集也有十來本,其中現代的葉嘉瑩老師和蒙曼老師的書都很凝練俊逸。葉嘉瑩更清雋,更深刻;蒙曼更有趣,情感更充沛。都是我喜歡的。
中華詩詞鑒賞及誦讀心得【篇2】
我從四個方面談學習詩詞的個人體會:
一.詩詞的格律
首先,在形式上,比較注重聲韻之美與對仗之美,由此產生了詩詞格律的規范要求。它涉及中國文體學、音韻學、詞學、音樂學等多方面的學科,是中國古人對形式美高度關注后的產物。我們如果寫格律詩,既然標了律絕,就要遵守格律詩的規格要求,不守規矩,不成方圓。
有的人說,格律不可以過分遵守,差不多則可,我不太明白,差不多是什么意思?當然,一個字或詞在無法用其他字詞更換的時候,我們要注重立意方面,不可以因辭害意,如崔顥的《黃鶴樓》李白的《靜夜思》等。以前,我也在這方面不太注意,后來,寫完一首詩以后,自己反復讀,才真正感覺到了抑揚頓挫的美,有的詩,寫完了,如果不遵循平仄韻律,讀著拗口,沒有此起彼伏的感覺,這些大家以后試著去切身感覺一下吧。
所以我們盡可能去遵守格律上的要求,符合格律,不要因此而誤導初學者,寫一些不倫不類的格律詩,不過也可以不標律絕,古風也有好的詩詞,像《詩經》等也是一大寶典。要學好格律,首先要知道中華新韻,平水韻,格律詩詞的替,粘,對,這里的內容很多,雖然不是很深奧,也需要下一些功夫,特別是學水韻,入聲字的認識相對麻煩一些,這里就不一一講解了。
二,詩詞的煉字
詩詞鑒賞從要從語言入手,鑒賞詩詞的煉字猶為重要。煉字的本質在于煉意。可以抓住“字與意”這個綱,從注意詞語的特殊用法,體會詩人煉字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的,體會詩人賦予所描繪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詩意,體會詩人主觀情感的外化,體會煉字創造的意境的和諧美和注意虛詞的運用對情感的強化等角度進行鑒賞。
說到詩詞煉字,大家都可能想到賈島寫詩詞“推敲”。想想到煉字的重要。
例如: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殘陽照射在江面上,詩人不說“照”而說“鋪”,有什么表達效果?
這是因為太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的,的確像“鋪”在江面上,體現出詩人用詞的準確、形象;同時,用“鋪”字還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靜,給人安閑、舒適的感覺。要想寫出好的詩詞,煉字猶為重要。
三,詩詞的布局
也就是詩人常說的“起承轉合”,其實,詩詞的寫作和我們講一個故事,寫一篇小說散文是一樣的,起因,經過,結果。在布局操作中追求場景環環相扣的流動與前后呼應的互動,曲折靈活的轉換與自然有機的貫通;局部組接曲折流變、靈轉暢達,整體架構充盈飽滿、一體渾成,充分體現古典詩詞“婉曲回環”的結構形態特征,絕句創作尤為遵循。不是東一句西一句,一些華麗辭藻的堆砌,有的人的詩詞,讀了好多遍,不明白說什么了,零零亂亂,一會兒春,一會兒夏的,看著都是一些美麗的辭藻沒有順序的堆在一起,讓人看了無味。
例子:李白《秋浦歌》之十四: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朗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李太白全集》注曰:“秋浦有銀有銅,此篇蓋詠熔鑄之景也。”即狀寫秋夜冶煉情景,寓意謳歌生命創造之美。起句“爐火照天地”,系全景空間意象組合,爐火熊熊燃燒,映紅天地,夜幕遠眺,景色壯觀,境界開闊;第二句“紅星亂紫煙”,中近景承接,動態視覺折射紫煙飄繞,火星跳躍,色調濃烈,境界奇幻;第三句“赧朗明月夜”,將“赧朗”、“明月”、“夜”三個意象組接,構成靜態時間意象組合體,巧妙轉接,從空間意象轉為時間意象,與前句之意達到“相避”,亦將動態美并存于靜態美,與前句之意達到“相應”,從而完美演繹“相避相應”之規范。
結句“歌曲動寒川”,順靜態意象組合“赧朗明月夜”推演而出,昂揚放歌,寒川激蕩,使靜態聽覺承接更為深邃遙遠。全詩從“起”“承”二句空間性的動態視覺表現遞換為“轉”“合”二句時間性的靜態聽覺表現,視聽應合與動靜應合相組接,造境婉轉幽眇,跌宕深沉,充分體現出絕句婉曲流轉的結構特色。
詩詞是一環緊扣一環的。
剛剛學習詩詞,大部分容易犯布局比較亂的的毛病,湊句的毛病,現在回過頭來看看,才能感覺到。也就如你講一個故事,無論順序還是倒序,都有有次序的講給別人聽。詩詞的布局有好多種方法,再深的,我就不講了。
四,詩詞的立意,這是寫詩詞最主要的
立意,又稱命意。詩詞的立意,是指詩人在構思過程中,根據想要表現的情思、景致、事物、事件等題材,確立作品要表達的主旨、要揭示的生活真諦。臺北的林正三先生在其《詩學概要》中說:“命意即先于心中醞釀出所欲表達之詩意,如作畫必始于構圖,心中先有丘壑,始能形諸筆墨。”
立意決定詩詞的命脈,好的詩詞,立意一定要高,詩詞是雅的文化寶典,所以立意要高雅,現在看到有一些詩詞,讀了題目,就讓人臉紅的詩詞,讀了半天,也不知所云,我認為不可取,雖然詩詞是發自心里的聲音,但是這樣的聲音需要發出來讓人欣賞嗎?當然這里說的高雅也不是故弄玄虛,之乎者也,讓人看不懂,用一些冷僻的字詞。
詩人要胸懷大志,大氣磅礴,為國為民,如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傳世警句,之所以能成為千古絕唱,流傳千年經久不衰,主要是因為詩人面對當時世風不濟、賢能受貶或國破朝亡、或死或降的境遇,道出了很多人想說說不出的、飽含激情和正氣的感嘆,立意準且高。歷朝歷代也有很多為投合政要或迎合世俗而歌功頌德或釋放不滿的詩作,而流傳下來的卻甚少,其關鍵原因則是立意不準、不高、不深。但也不是唱高調,寫一些老干體的口號類詩詞,沒有實質性的內容,這也是做詩詞不提倡的。而是也可以小見大,通過一個點,來擴大成面。一首好的詩詞作品,往往給人以開闊、豁達、大氣,且激情澎湃、產生共鳴、百讀不厭之感,其主要引發人們共鳴的關鍵是立意的高度和角度的選取。
然而要做到詩詞的立意深遠并非易事。要善于觀察、想象、揣摩、提煉、升華,善于撲捉稍縱即逝的時空等等,這些都與作者自身的修養有關。其中,學習立意的有關知識,掌握必要的表達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現在有的詩詞,寫了許多景語,最后沒有綰結詩詞總體要表達的意思,也就是中心思想,其實,寫景主要是為中心思想服務的,不是讓作者作畫,我們初學者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毛病,這是大家必須注意的。
總之,我的體會是:詩詞要在立意,布局,煉字,格律下功夫,做到,立意要高,布局合理,用字準確,格律合轍,詩詞是詩人心里聲音的飛揚,不是平仄句,也不是一些華麗辭藻的堆砌。
中華詩詞鑒賞及誦讀心得【篇3】
偉大的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歷史,這里孕育著文明,傳承著經典,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經典文章猶如一顆顆晶瑩璀璨的明珠,光彩奪目、熠熠生輝,散發著彌久不散的幽香。從古至今那些文學經典被人們代代相傳,在書寫和吟誦中滋潤了無數心靈,使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得到升華。
我,一名普通的小學生,在學校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以來,我從一個懼怕語文課、作文能力爛得一塌糊涂的后進生逐漸成長為一名喜歡語文,摯愛文學的優等生,而在經典誦讀學習過程中的經歷也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
在我上四年級的時候學校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要求各個年級根據同學的不同年齡特點,選擇適合學習和誦讀的經典內容,利用早讀書和課外活動的時間進行學習誦讀。老師為我們找來《論語》《三字經》《唐詩三百首》等經典書籍,從中節選通俗易懂的內容教我們誦讀。一開始同學們對這個活動還蠻有興趣,能夠認真跟著老師抑揚頓挫地朗誦,然而幾天下來后,整天都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一開始整齊劃一的瑯瑯讀書聲變得稀稀瀝瀝、松松散散,誦讀時我們的思想開始游離于經典之外了。
老師也發現了這個問題,那天特地組織大家召開了一個特別的班會,主題就叫“我愛經典誦讀”。在班會上,老師為我們講述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史,讓我們懂得了誦讀經典的意義,并為我們展示了全國各地小學生進行經典誦讀的優秀視頻,老師告訴我們:“這些經典著作都是古代的學者用盡畢生的精力完成的,里面的一字一句都有很深的含意,只有認真閱讀,仔細領會才會品味出它的意蘊,讀到妙處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死記硬背,即使背得滾瓜爛熟,卻并不理解其中含義,又有什么意義?”通過這次班會,我們對經典誦讀有了更深的認識,知道只有用心去讀,認真揣摩,才會領會經典中的精髓。
從那開始,瑯瑯的誦讀聲又開始響徹教室,而這次我們不僅限于無意義地機械記憶,我們在老師的幫助下成立了“小小智囊團”,通過圖書查閱和網絡搜尋,專門負責幫助同學們查找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疑惑;成立了“詩韻小舞臺”,由班里的文藝骨干帶領大家把古詩詞用演唱和舞蹈的方式表現出來,這樣大家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了;我們還成立了“新芽”文學小組,經常開展同題作文、作文互評、作文比賽等活動,讓大家把經典誦讀的感受寫出來,共同分享。從此經典誦讀不再是枯燥的功課,而是我們最喜愛的學習活動, 我們在朝陽初升的清晨里用清脆的聲音朗讀那悠長的韻律;我們在操場的樹蔭下共同分享那一本本圖文并茂的《詩詞賞析》,我們在課外活動的興趣小組里自由交流與探討經典誦讀的精妙,我們在學校組織的經典誦讀展示舞臺上放聲吟誦,盡展班級魅力。 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作文水平也越來越高,特別是我自從成為“新芽”文學小組的組長后,每天負責收集同學們的上報稿件,組織同學開展作文比賽和作文評析,我們還把好的作品打印成電子稿上傳到博客里和全國各地的同學進行交流,并試著向各種刊物投稿。也獲得了一些小小的榮譽:參加全國紀念《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頒布實施十周年征文評選,我的作品《美麗的語言,神奇的文字》榮獲二等獎,參加全市國防征文比賽,我的征文《心中那一抹生命之綠》榮獲一等獎,在學校組織的國防演講比賽中榮獲三等獎,班里很多同學的作文也都陸續在各種報刊發表。 經典誦讀活動開闊了我的視野,增長了我的學識,使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傳統美德、優秀文化的熏陶,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和準則。現在我在 班里是老師眼里的好學生,在家里是人人稱贊的好孩子,這一切都來自于經典誦讀。
感謝經典誦讀讓我的少年時光如此豐盈,感謝經典誦讀讓我的生活如此多姿多彩,我愛經典誦讀!
中華詩詞鑒賞及誦讀心得【篇4】
同學向我推薦了一個節目——《中國詩詞大會》。
已經播過兩期,現在是周五晚上,要播第三期了。我早早地坐在了電視前。節目終于開始了,主持人走到了臺上,介紹了兩位嘉賓,依次介紹了五位上臺的挑戰者,節目分為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個人追逐賽,贏了的選手可以進入第二個環節——擂主爭霸賽,挑戰上期擂主。如果攻擂成功,便可成為本期擂主。
比賽開始,首先出場的是選手單計環,他答對了六道題,就在第六題的時候可能出由于緊張,他并沒有回答成功,只獲得了90多分。第二、第三名選手的分數都超過了他,但分數也不高,到了第四名選手顧世寶,獲得了166的高分,我心里暗暗贊嘆,那么多道題能夠贏得如此輕松,肯定下了不少的功夫呀。
他們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我也在思考,雖然大多數題我都不會,但是也遇到了學過的,比如“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的佳節是指什么節日,我一下就大喊出來——“重陽節”,答對了,哈哈,終于有一個我會的。這時我感到非常驕傲。便繼續跟著選手答題。
到了最后一個選手李四維,他努力拿下10道題,分數遙遙顧世寶,他便進入了擂主爭霸賽。再與上期擂主李子琳較量,起先他遙遙,但不小心以一字之差答錯一題,緊接著讓對手反超了過去,到了最后他們倆以4比4平,在這緊要關頭,李四維輕松拿下最后一分,新的擂主誕生了!我很佩服他,他不但飽讀詩書,而且反應很快,非常自信。我應該向他學習,以后的路還很長,平常多積累知識,到了用武之時才能從容面對。
中華詩詞鑒賞及誦讀心得【篇5】
“輕叩詩歌的大門,我們面前出現了一個美麗的詩的世界……”這是語文書中的一句話。
這次活動結束后,我雖然不能算是受益無窮,但也可以說成是感受至深。
通過這次詩歌學習,我仿佛真的看見了那個詩的美麗的世界。
我學會了怎樣寫詩,自己也嘗試了寫詩。以前都是寫作文,幾乎沒有寫過詩,就算寫了一兩次,也都是胡亂寫的,因為那時還不會。而現在,我真正學會了寫詩。寫第一首詩時有點困難,但寫第二首就漸漸熟悉了,不再那么難寫了。后來,寫的雖然不算好,可也是得心應手了,就像有無數的想象力和靈感充斥在筆端上。
讀詩,光看字面不叫讀詩,而叫看詩。真正的讀古詩,不光要理解古詩的字面意思、整首詩的意思,還要想想古詩表達的情感及寓意,并要體會古詩的意境。可以的話對古詩進行拓展方面的閱讀。了解詩的作者以及他的相關資料、寫詩的時代背景、寫詩的時間……還可以積累一些你喜歡的詩句。你瞧,有時候讀詩讀詩,讀著詩,可不就讀出味道來了嗎?
現在我知道了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什么了,你知道嗎?哈,是《詩經》,它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不過,我以前還以為是冰心的《繁星·春水》呢!因為我以為是現代,可就算是現代,《繁星·春水》也是不正確的,你記住了嗎?
詩的世界真精彩!你注意過嗎?原來啊——有些詩還沒有標點的呢!你一定會很奇怪吧?這是為什么呢?我們寫文章都有帶標點的,可有的詩是怎么沒有呢?這是為了能更好地表達思想感情,讓感情不被標點符號所拘束,一些詩不帶標點符號的原因就是這個了。你明白了嗎?
體會詩中的意境,你的眼前就會浮現出詩中的畫面,詩人所表達的情感你也會體會得一清二楚。
詩的世界真奇妙啊!當你讀著讀著你才會發現你已經被詩歌所深深地吸引了。而且,如果你讀一些詩人的勵志故事的話,你還會從中獲得啟示呢!我們不應該把時間都浪費在玩上。在疲勞學習后適當的娛樂可以舒緩疲勞,放松身心,讓你“繃緊”的皮膚得到放松;而要是沒有限度地玩不學習的話,那就等于浪費時間了,那么你原本“放松”的皮膚就會松弛。其實,學習也是一件快樂的是事情,但有的人卻十分的厭惡學習,這就在于你看待學習的心態了。一個人要是對學習一直充滿厭惡,久而久之,你對學習就只有厭惡了;而你要是對學習樂觀看待,把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那慢慢的,學習對于你來講,就是充滿快樂的了……
“讓我們徜徉在詩歌的百花園里,讓生活充滿詩意,讓詩歌伴我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