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讀書心得初三話題作文1000字
《朝花夕拾》是魯迅在受到政府的壓迫、“學者”們的排擠,又歷經戰亂后寫下的回憶。作者在這樣在紛擾中尋出了一點閑靜來,委實不易,目前是這么離奇,心里是這么復雜。一個人到了只剩了回憶時候,生涯大概總算是無聊了罷,但是有時候竟會連回憶也沒有。
對往事的回憶,只是現實生活的一點安慰,而每一個美好的回憶又都有一個悲慘的結局:百草園和繡像摹本賣掉了,長媽媽也匆匆告別了人世,本應是激發人們的愛心的《二十四孝圖》背后,卻隱藏了謀人性命,教人看的丑惡禍心。有讀書機會了,學校又是“烏煙瘴氣”,想看的書,長輩認為不對,學了知識,卻什么也做不成;爬了幾次桅桿不消說不配做半個水兵;聽了幾年講,下了幾回礦,就能掘出金銀銅錫來么?是在連自己也茫無把握……去留學,并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師長,卻因為感受到醫治人的精神比醫治身體病癥更重要而離別了,在學校辦事兼教書,實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范愛農,終究擺脫不了貧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運。
在對這一連串苦樂參半的事件的記敘中,作者還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貓,小小的,帶給作者遐想的隱鼠的失蹤,只是個象征的意念:“當我失掉了所愛的,心中有著空虛時,我要充填以報仇的惡念!”這才是作者仇貓的動機:它在奪人所愛。從魯迅先生一生的經歷看:嫉惡如仇,不過是對缺乏愛、失落愛、痛惜愛的一個自然反應罷了。
對這個細節下作者又給自己開了個傷心的玩笑:他的仇貓是毫無道理的,雖然貓吃老鼠,但是他的隱鼠卻不是貓吃的,而是被長媽媽踏死的,那么是否要恨長媽媽呢?在下一節回憶中,長媽媽也確實有些讓人生厭,睡覺時占領了全床,滿腦子的窮規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這樣一位長媽媽,卻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別人都不能重視的渴望化成了現實,不懂識文斷字的長媽媽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經》買來,送給了“我”。正因為長媽媽這顆未被舊道德泯滅的愛心,使作者憶起她,追念她。
在朝花夕拾的回憶中,作者多次寫到封建教育的失敗和狹隘。
小的時候,長媽媽的故事里說:“倘若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千萬不可答應他,以免那是害人性命的美女蛇,提防陌生人并假想他就是壞人的邏輯就是這樣灌輸不來的。
朝花夕拾之間,我隨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時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走過求學的過程,一起追憶失去的朋友。沿著這條線索,我看到二十紀初,以”我“為中心的一個個生活場景,人物心理歷程,讀著每一個寓意深遠,回味無窮的結束句,我的心也隨著作者一起起起落落……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初三話題作文1000字(篇2)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經典作品之一。剛開始,我就覺得這哪是什么名著啊,這不就是魯迅先生經歷的事情嗎?那既然這樣,不是每個人都能當作家了嗎?但當我看了其他名著做了對比后,我才發現,我的觀點是錯誤的,魯迅先生的作品會給人帶來不一樣的、獨一無二的感受,它能一直吸引著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只不過有的人的童年苦,有的人的童年樂,那讓我們看看魯迅先生的童年是什么樣的吧!
細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受那字里行間中流露出來的少年魯迅的天真爛漫的感情。邊讀著,我的腦海里便浮現出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生機勃勃的場景,突然,我好像看到了幼年的魯迅,他悄悄地,趁大人們不注意,鉆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有時也采摘一些野生植物,有一次竟為了挖到人形何首烏根,弄壞了泥墻,真是讓人忍俊不禁。他與伙伴們一起捕鳥,每次朋友都能捕到不少,而小魯迅出于性急,總捕不到很多。長媽媽曾給他講過一個神話故事,因此,他十分害怕百草園里的赤練蛇。而在三味書屋,雖說壽鏡吾老先生的教育挺嚴厲,但當他念書入迷時,肯定不知道孩子們在干什么,孩子們就趁機放任自我,有些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而小魯迅呢,則在畫畫。畫的什么呢?哦,原來是在用荊川紙蒙在小說上描繡像,唉別說,還挺好玩呢!
看到這,你是不是覺得魯迅先生的童年是無憂無慮的呢?當然不是了,比如有一次,小魯迅興致勃勃的想要去看迎神賽會,可父親卻要他將《鑒略》背下再去看會,本來興奮的小魯迅一下子泄了氣,但又有什么辦法呢,那就強記唄。從這,我能感受到封建社會對兒童的制約,剝奪了他們天真無邪的本性。唉,面對這樣的社會,我也只能長嘆一聲……
看魯迅先生的作品,也會感到有些酸。哪里酸?心酸。比如《父親的病》,寫父親得了病,魯迅為他請了幾個醫生,可這些庸醫都貪婪錢財、故弄玄虛、草菅人命,只知亂收錢,卻一點也不在意人命,從而耽誤了父親的病。在這一篇中,作者不從正面寫家道衰敗,在父親臨終時,衍太太讓魯迅大聲叫父親,而這卻成了遺留給魯迅的“最大的錯處”。文章感人肺腑,但也不忘暗中諷刺衍太太這個自私多言、愛使壞的形象。面對我們的家人,我們既要有孝心還要有關心;要注意辨別庸醫,面對沒有科學依據的事情,絕不能相信。我們要向孫悟空學習,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明別是非,堅持正確的行為,不能急于求成,否則可能會前功盡棄。
總的來說呢,這本書抒發了魯迅先生對親友、老師以及美好的童年的深切懷念之情,通過自己青少年時期的經歷揭露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書中飽含著魯迅先生對社會的批判,更多的時候,這種批判不僅僅在字面上,而是滲透到情節和任務中,這就更能反映作者楊要表達的感情。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初三話題作文1000字(篇3)
夏日的午后,品讀著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的思緒已經隨魯迅先生的文字飄到了那個久遠的年代。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巨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里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艷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肴,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里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為伍,仿佛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鉆進百草園。油蛉在那里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閑來無趣。
從書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有人說: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沒有感情。教師也曾說過:僅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期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齊,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向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著讀著,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著陽光般的氣息。
小的時候,自我也曾擁有過那樣的光輝世紀。喜歡坐在河岸邊看著鴨子從身前游過,頒著手指頭細數“一只,兩只……”;喜歡奔跑在林間小道,拋開心中的不愉快,盡情去笑,不用管禮數是否;還喜歡躲在一個隱秘的地方,看著同伴進進出出找自我的忙碌身影,最終因為自我躲的技術太高超,無奈,只得向我低頭認輸。想到那里,心中有種竊喜的感覺,說不上來是什么。好象是一個小小的“陰謀”得逞了,又象是躲過了一場小小的“災難”。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歡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初三話題作文1000字(篇4)
拿起那本書架角落的《朝花夕拾》,顯然上面已經有了細塵,我輕輕擦拭一番。當我現在第二次翻開這本散文集的時候,依舊與開始那回一樣,不一會兒就深深地沉浸在魯迅先生的生平回憶里……
談起作者魯迅先生,熟悉之感便涌上心頭,他是我在很久以前就十分崇拜的一位大文豪——“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他的作品就如他的為人一般,正直而充滿著人性的語言。《朝花夕拾》作為他的代表作,很好地詮釋了這些。這是一本內容豐富的散文集,我們的“迅哥兒”通過對童年和青少年時代的生活回憶及對恩師和故友的深切懷念,真實的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心路歷程。
而此書最為吸引我的內容要數最接近我們的“童年時代”了,談起這個話題,我的腦海浮現的便是“碧綠的菜畦,紫紅的桑葚,腿腳不穩的小魯迅,站在光滑的石井欄上,跳上跳下……”
沒錯,就是百草園,也是迅哥兒童年時代的樂園。描述這個充滿美好記憶的勝地那篇文章正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看到這兒的時候,我深深地被作者筆下那個神奇有趣又充滿著向往的地方吸引了!讓我感到驚奇的是,魯迅他在這十篇散文中,唯有這一篇大大減少了他一貫的內容諷刺與揭露批判,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童心與天真,還有童年時代腦海中偶然冒出的那些奇怪的想法與鬼點子。我想,迅哥兒回憶起那個充滿著童年記憶的地方時,一定是心中的童真再次被喚起,帶著這種輕松愉快的心情而寫下的這篇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吧!
讀著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面,感受到作者心中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與童趣。
我的心中那份兒時記憶也就因此被喚起——我的童年時代是在一個叫“馮家灣”的市郊村子里度過的,在那里充斥著我整個童年的美好記憶,回想起來還真是記憶猶新,忍俊不禁吶!那會兒,我有著許多的小伙伴,他們總與我一起到村子里的大片油菜花地玩兒,偶爾還捉捉蟋蟀和螞蚱,小心翼翼地裝進塑料礦泉水瓶里,在瓶蓋上用鐵皮戳幾個洞想著不讓這些小東西悶死。喜歡在那塊菜地上面開心地奔跑,你追我,我趕你,累了就仰躺在這塊不太大但又在我們這群孩子心中如此之大的天地里,偶爾還會聞到泥土混著小野花的香味。有一片兒地方還總能挖到彈珠呢!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七歲的那個秋天,我與伙伴們約定著一起去這片菜地的最南面——那個在我們心中充滿著神秘色彩的新村子里進行我們當時所謂的探險,到達的時候,發現了一片較大的橘樹林呢!而那個季節又是橘子成熟的好時節,一個個金黃色的飽滿橘子看著就要壓彎了枝頭一般,看得人直流口水,我與伙伴們便一人摘了一個解渴吃。不料仿佛是那片橘樹林的主人——一個留著銀色胡渣,戴著草帽的老爺爺看到了我們正在偷橘吃,便大聲呼住我們,不記得當時是誰拉起了我的手,帶著我一起跑過那片菜地,回到我們的村子時,大家一邊喘著氣,一邊看著對方笑著……現在,我已經離開了那個充滿著我童年美好回憶的地方,住進了高樓里面,緊張的學習生活、加快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的喧囂與壓抑更像是給我套上了枷鎖一般,離那個與自然密不可分的童年越來越遠,讓我那份向往著自由的心情越發的強烈。殊不知,這些城市就如青花瓷一般易碎而轉瞬即逝……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那么一個難以忘懷的童年罷?只是他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悄悄地藏進了你心底,魯迅先生用他那獨具魅力的語言文字熏陶著我們的心靈一般,以人性、童真去感受這個世界,卸去偽裝,喚起我們內心最真實的感受——那個即將逝去的童年將永遠深藏于我們心底!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初三話題作文1000字(篇5)
魯迅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作品有很多,有:《吶喊》、《朝花夕拾》、《阿Q正傳》,因為魯迅寫過一句話,說《朝花夕拾》的十篇就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因為好奇一代文豪的童年,于是我今天就懷著激動心情來讀了《朝花夕拾》這本書。當我打開這本書,就被魯迅先生優秀的文筆吸引了,讓我讀后愛不釋手。而使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第一篇《狗、貓、鼠》。
《狗、貓、鼠》——在這篇文章里,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配合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魯迅小時候心愛的一只小隱鼠。雖然后來證實并非貓所害,但魯迅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后來確實吃了小兔子!這篇文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一類人。
從這篇《貓、狗、鼠》能看出當時魯迅的愛憎分明的性格,當他聽說因為自己的《兔和貓》文章而被傳言仇貓時,真的是氣壞了,就像現代生活中,我們丟東西或被別人把自己的東西損壞時或者“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時,我們的做法肯定跟魯迅一樣一定要對這類小人予以反擊,當魯迅后來得知“真兇”并非是貓,而是長媽媽一腳踩死了小隱鼠,魯迅開始對貓客氣,由此看出魯迅的愛憎分明性格里還有對誤會解除冰釋前嫌的那一面。
其實,與其說魯迅先生討厭貓,不如說是借貓來表達他對反動文人和政客殘忍無恥的行徑的痛恨與鄙視!由此我聯想到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發生了誤會,我們的做法是默默生氣,結果是兩敗俱傷,如果社會上像魯迅這樣光明磊落這樣的人多一點。對就是對,是錯誤也會自我反思認識到,朋友之間的矛盾還會有嗎?
讀后感.再者就是魯迅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只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人人都有天性善良的那一面,都可以不用后天教育天生就會對這些弱小的生靈悠然而然生出一些愛心和同情,為什么有人就做不到?這可需要人們反思一下。
《狗貓鼠》的寓意非凡,同時也可以看出魯迅小時候性格就是愛憎分明的,他的性格是有棱角的,而不是光滑的鏡子,這為魯迅今后成為文壇巨匠提供了良好的本質基礎。我讀到一句話說我們除了生活的世界之外,還可以進入到另外一個世界,叫作“文化世界”。我們當然要生活,但是如果沒有文化的熏陶,我們的生活永遠是在一個非常庸俗、卑微的境地當中。讀了魯迅的《朝花夕拾》,我受益匪淺,我覺得我就進入了那個“文化世界”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