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讀書心得感想
活著讀書心得感想【篇1】
故事的主人公叫福貴,是一名富家少爺,生活過得算是相當闊氣,但他不務正業,終日沉浸于嫖賭之中,輸掉了家中所有的田地。他有一個妻子,叫做家珍,也是一個闊綽人家的千金,但她卻沒有一點富家少女的脾氣。這是個好姑娘,即使福貴做再多過分的事,她都任勞任怨,對感情忠貞如一。他們有一對子女,女兒大一點,叫鳳霞,兒子叫有慶。福貴傾家蕩產后,他的父親便過世了,不久母親又病重了,他進城買藥,不料卻被抓住,強行當了國民黨手下的大頭兵,后來歸入共產黨的隊伍,才有幸回了家。經歷過生死劫的福貴體會到了思鄉的情愫,安分了許多。福貴回到家后,才發現母親早已過世,家中只剩下了妻子和一雙兒女。至此以后,福貴開始安心耕田,可喜的是,兒女都很懂事,幫了家里不少忙,可家珍卻得了軟骨病,能干的活越來越少了。兒子有慶在一次給縣長老婆獻血的活動中因失血過多意外身亡,這無疑對福貴的家庭是一個重大的打擊。于是,夫妻倆決定一定要讓女兒過得好一點。鳳霞長大后,家里給她尋了個婆家,男方叫二喜,人老實,厚道,對鳳霞也好。沒過多久,鳳霞懷孕了,但到了生產的時候,由于難產,鳳霞離開了人世,只留下了孩子苦根。鳳霞走后不久家珍也走了,好好的一個家,只剩下了福貴,女婿二喜和外孫苦根。二喜是從事搬運工作的,在一次工作事故中被水泥板夾死。二喜死后,苦根又染上了病,福貴給染病的苦根煮了許多豆子,原想著讓他恢復身體,卻不成想苦根居然吃豆子撐死了。一家人到最后只剩下福貴一個人在田埂間與老黃牛為伴……
這就是《活著》,一部反映現實的偉大著作。它的題目簡單,內容質樸而平凡,但內涵卻發人深省。什么是活著?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是吃,喝,拉,撒,睡。活著看似是這樣的,但在福貴的人生里,卻充滿了戲劇性,充斥了太多的心酸和無奈。但即便如此,福貴也都一一堅持下來了。讀完這本小說讓我感覺世上怎有如此堅強的人,也讓我深深感覺到當時的社會對平凡百姓的摧殘,讓我體會到現在的生活是多么美好。活著也許可以平凡,但絕不會簡單。
命運多舛,癡迷淡然是我覺得對這篇小說最精煉的一個概述。面對自己的人生,你曾癡傻,也曾迷茫,但你還要一直堅持活著,最后看淡一切,平凡度過此生,這仿佛是每個人必經的人生軌跡,但這就是活著。人生來就是為了活著而活著,活到最后,也許你會發現,你終是孤身一人,沒有離不開的人,也沒有過不去的事,一切都是淡如水的。福貴的人生就是這一切的真實寫照,他見證了一家人的相繼離去,當他孤身一人坐在田埂旁,呆呆看天,目空一切的時候,這一切顯得是無比心酸,但這也許就是活著的本質吧。
經歷人世滄桑,
終是空淡一場,
回望流年往事,
笑談變故神傷,
夕陽流水田邊,
孤身獨自吟唱。
活著讀書心得感想【篇2】
這本書篇幅不長,大概十二三萬字,情節緊湊,所以一口氣便讀完了紙質版。整篇小說余華沒有煽情。每一個沉重的悲劇都是痛苦的,每個人都感受到孩子死去般的麻木力量。偶爾有輕松的、優美的、善良的時刻。《活著》是一次殘忍的閱讀。余華不遺余力地展示誤導的命運如何摧殘人的生活。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后離他而去,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卻有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但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他選擇了埋葬仇恨,他們之間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誰亞無法拋棄地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即使是在絕境面前他依舊勸解朋友要堅強地活著,只要活著,只為能夠活著。
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然而每當我想當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己與福貴的差距,或許我無法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后得到內心的升華,然而我卻可以通過對福貴經歷的觀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樣的感慨!
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只要活著就好,只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活著讀書心得感想【篇3】
早上泡在圖書館看完了余華的《活著》。我不明白該怎樣去評價福貴這個人,說他不幸,他卻度過了最為漫長而黑暗的一夜,樂觀而堅強地活著;說他幸運,他又親手埋葬了自我所有的親人,只剩一頭比他年紀還大的病牛陪伴著。
我看到兩個福貴一樣黝黑的脊背在余暉中發光,聽到老人用渾濁的嗓音在空曠的田野間響起: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整本書以老人的敘述為主,作者和我都是旁聽者,坐在午時的山頭上,聽老人默默細數。正如作者所說,很少有人能這么詳細地講述自我的一生,我想這大概是因為福貴這大半輩子都用在回憶過去了,一個人守著7個人的人生,不斷在腦海中放映,無論巨細。
就像書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老人福貴責罵老牛福貴道:“今日有慶,家珍耕了2畝田,苦根還小,也耕了1畝田,你呢,我明白你年紀大了,也就不說出來羞你了。”我不解,明明那里就僅有一人一牛,哪兒來的那么多名字?福貴得意地解釋說,:“如果它(牛)明白僅有它在耕作,就會偷懶的。”呵,多么趣味而憂傷的畫面,其實福貴和他的牛一樣,他們都假想著自我的親人還在,所以從來不曾忘記。
故事的最終,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仿佛是想要哭出來的,但卻又覺得連福貴自我都從未哭泣過,我又在那里流著誰的眼淚呢?
原先,《活著》便是最好的幸運,亦是最大的勇氣。
活著讀書心得感想【篇4】
“這本書表面上叫《活著》,可實際上大家最后都死了。”我一和朋友聊起《活著》這本書的時候,就會講這句話。
《活著》這本書給我的閱讀的體驗實在是太諷刺,太戲劇又太過沉默,還摻雜著一些無法理解的苦痛,這讓我久久不能釋懷。我跟著福貴看他從一個愛好賭博的公子哥變成一貧如洗的窮光蛋,覺得實在是活該。可是看到后面,看著他身邊的家珍、有慶、鳳霞……一個個死去,看著他一次次受到生活殘酷無情地打擊,我卻開始在盼了,盼著能它有一個轉折,盼著福貴最后能有一個被安慰的結局。可越看后面越沒有希望,越看后面甚至想:“接下來福貴也應該要死了吧。”
然而出乎意料地,福貴就這么平靜的接受了一切,作為家里最后一個人默默地活著。看到這個結局,我心里的那些郁結像是和他的歌聲一起,在空曠的傍晚和風一樣飄揚,感覺也沒有那么沉重了。回過神來,是他的活著安慰了我。“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中國的思想一直是這樣的,沉默,溫婉,不動聲色。
我們討厭激進地爭執,暴力地沖突,我覺得活著本身就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其他都顯得不是那么重要。活著本身,就值得讓我們去活著。
活著讀書心得感想【篇5】
《活著》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福貴的故事。文章敘述了福貴從富家少爺因為賭博而輸光家產變成窮人,有外出謀生遇到春生等人,后回家的故事。
故事結尾只剩下富貴和他的老牛,他們仍會繼續活下去。因為他經歷了這么多事,對許多事情已經看淡了。文章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春生開車撞死了富貴的兒子,家珍不愿見他,后春生被組織調查,家珍知道春生過的也不好,在春生離開富貴家時,家珍對他說:“一定要活著,活著。”
人生固然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是因為有了這些困難,我們活得才更加精彩。如果人生總是一帆風順,那這樣的人生必然是無味的,人也會因此而懈怠。只有在困難中,才會使人不斷磨礪,不斷進步。
文中的龍二因為贏了富貴的家產而富裕,但是好日子沒過多久,就因為割資本主義的尾巴而被槍斃。富貴知道龍二被殺后,心中害怕極了,幸好把家產輸給了龍二,不然被槍斃的可就是自己了。
有時,失去一些東西未嘗不是一件幸運的事,富貴正是因為失去了家產,才撿回一條命。失去,是為了更好地獲得。我們不必因為失去了什么東西而悲痛不已,也不必為了得到了什么東西而洋洋得意,得與失都應以平常心來對待,這樣我們才會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活著。
活著,就應該勇敢地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活著,就應該不為了得失而大喜大悲;活著,就要以平常心對待生活中的人或事;活著,就要充滿對生活的信心,腳踏實地地走好生活中的每一步。
活著讀書心得感想【篇6】
釋卷靜坐,合眼卻是滿心的隱痛。痛,痛他人之痛,《活著》里的主人公福貴失去了所有愛他的和他愛的人,夕陽西下,僅有一頭老牛伴他左右,許是一生都要如此寂寥了吧,怎能不痛?痛,痛吾身之痛,活著,于我而言,究竟何等意義,竟是叫我啞口無言,怎可舒懷?
有書評稱:余華在《活著》里要告訴我們的是——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作為一個正要展翅翱翔的四有青年,恕我對此點不甚認同。活著,如果不是為了某些人、某些東西而活著,那么人的誕生就是為了奔赴死亡如此簡單嗎?那痛其母親十月懷胎,苦其父親辛勞撫養,還不如不要來這世間走一遭罷了。
爺爺操勞一生,為黨為國為民,雖然他始終未曾把家人或自己放在心中首位。團圓飯念叨家常時,面對家人的“數落”,他憨憨一笑,不發一語;再發言時,便是說起了他如何當好“開荒牛”的風光事跡,細看那混濁老眼,卻有一泓清流淌過,洗滌了適才的復雜心緒。
爺爺活著,至少在他意氣風發時,如果他僅是為活而活,那么,他還會不辭辛勞地出色完成工作任務,毫不存私地為國家貢獻出他最大的力量嗎?
我想,答案是不可能的。白云蒼狗,人是脆弱的,當他無所依靠時,便失去了支點,是撐不住的。所以我寧愿堅信,人活著,一定是為了某些人、某些東西而活著,因為他們需要一個或更多的理由去讓他們勇敢面對這本就悲慘殘酷的世界;因為活著,本身就是一件好不容易的事。
那么,你還要問起《活著》的主題對錯與否嗎?
一本書能得贊評如此,其內定有乾坤,只看我們如何挖掘罷了。其實對于那句經典書評,我更愿意換個角度思考。
福貴失去了所有愛他的和他愛的人,夕陽西下,僅有一頭老牛伴他左右,許是一生都要如此寂寥了吧。但,只是也許,誰也說不準以后的事。或許福貴在往后活著的日子里,會遇到一位像家珍的珍貴女人,會遇到一個如鳳霞的可愛孩童,會遇到書中沒有往下寫的種種人事物。這樣的或許,你能否定么?然而,死亡卻可以肯定——絕對不存在“或許”。所以呵,活著是多么重要,因為當你以為你已一無所有時,其實你至少還剩下生命,而生命,往往就是奇跡的世外桃源。
我們不是福貴,我們無法得知作者沒寫的福貴以后活著的日子會遇到些什么事,但至少我們可以讀懂作者極力傳遞給我們的積極信息,那就是——活著,比什么都重要,即使我們失去了所有足以支撐自我之物,也要努力活下去。
所以,艱難苦痛如福貴,卻沒有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所以,相比之下仍算幸福的我們,應該選擇勇敢地活著,努力地活著。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人生無論甘或苦,活著本是最妙處。寥寥數筆,始終無法完全參透此書高深禪意,但求理個舒坦,撫平心上微痛淡痕,由是而已。
活著讀書心得感想【篇7】
余華先生的《活著》我已讀完,現在回想起來,心里頭仍是一番淡淡的,卻又無法抹去的苦澀。故事梗概起來很簡單,就是福貴從一個紈绔子弟變成一個平頭老百姓后,在時代洪流下,失去了自己的兒子、妻子、女兒和女婿,甚至唯一的外孫。到頭來,只有一頭老牛與他相依為命。
故事很苦,苦到我不禁一直深思這個故事到底有何意義。現如今我已經想出,所以執筆寫下——“生生”二字。
第一個“生”是指人生。福貴的人生很苦,這似乎是我們現代人生活的真實寫照。呵,誰的人生不苦呢?所以《活著》寫出來是為了告訴我們人生很苦,但是福貴比你還苦,所以珍惜你的人生吧。仔細讀完《活著》后才會發現,福貴的人生并非單純的苦,他的人生也有過甜,不管他是完完整整的從戰場上活著回家,還是女兒風風光光地出嫁,福貴那一刻他肯定感受到了人生的甜。而我們的人生其實也會時不時給我們一點出其不意的甜。看這就是人生,你永遠猜不到下一秒將會發生什么。
第二個“生”就是指生的態度。福貴在他那苦多過甜的人生里,一直抱著生的態度——努力生存,積極生活。《活著》這本書想告訴我們的也就是這個,不管人生多苦,都請你好好兒活。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同樣表達的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其實人總是擁有著選擇的權利,面對苦難,世界給予你的苦痛,你可以選擇報之以歌。
生生,就是我對《活著》的理解與感悟。
活著讀書心得感想【篇8】
王爾德曾經說過:“生活是世界上最罕見的事情。很多人只是存在,僅此而已。”當我讀完《活著》這一書后,很慶幸主人公福貴不是那很多人之一,他真實的活著,而非簡單的存在過。
余華所作的《活著》從福貴自敘年輕時游手好閑嗜賭成性為始,以暮年時與同樣垂垂老矣的老牛作伴消失在暮色中作結,期間伴隨著父母、妻兒、女婿、外孫先后離去的失親之痛,又經歷了戰爭、土改、人民公社、饑荒、__……這是他的一生,又或許可以說這是那一代人的縮影。只不過相較于他人,福貴似乎擁有了更多的苦難。在閱讀時我幾次克服住了不再翻閱的沖動,因為當作者用最最客觀的語調將殘酷的現實一層層剖開呈現在眼前時,那種悲苦更甚、那種震撼愈發讓人難以平靜。
然而當我們由旁觀者的視角轉化為主人公的身份時,當一切的不幸變成了現實,擺在面前時,我們會驚訝的發現福貴的快樂其實多于苦痛,甜蜜可以大過心酸。一夜輸光家產從地主淪為平民,卻因此在土改中逃過一劫,福貴是幸運的。大戶人家的小姐甘愿一生守護在他的身邊不離不棄,恰恰印證了她的名字“家珍”,是家里最珍貴的財富。又聾又啞的鳳霞勤快能干,最終也覓得一樁好姻緣。有慶長跑能手運動會第一,受老師表揚,作為父親同樣驕傲。二喜女婿懂得責任與擔當,孝順長輩,給鳳霞以最好的生活。我們不可否認福貴生活遇見的變故之多,但我們同樣應該知道這些最親近的家人,美好而又溫馨的回憶會是支撐著他一直活下去的力量。
正如作者在自序中寫道:“《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有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他與命運相處的模式并非對抗,而是順其自然,但這并不意味著他的軟弱與妥協。他看見了苦難也看見了幸福,盡管美好總是短暫,僅余的些許溫存總是在不經意間最慘烈的方式從他生命中抽離,但他依舊選擇了不斷向前,不斷生活。有人曾評價說“人太渺小,稀釋成了平凡”,而我認為他并非麻木,他只是在用一種最溫和的方式來告訴我們――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力量。
這本書里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向我們展示了福貴的一生。我并未從中讀到福貴很多的心理描寫,是悲哀自己慘淡的一生,亦或樂觀的積極生活下去,這些都沒有。仿佛在講述時,他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冷靜的旁觀者。但我卻感受到了傳達出來的一份平靜,平靜的接受,平靜的生活。
就像在結尾,老人扛著鋤頭與同樣名為福貴的老年遠去時,在鄉村渺遠的歌聲里,在夕陽沉沉的暮色里,大地正敞露胸懷無聲的召喚著,蒼老而又龐大,充滿著無盡的隱秘感。我知道,這是活著最美好的姿態。
活著讀書心得感想【篇9】
《活著》寫了七個人的生與死。鳳霞難產而死;有慶在校長生孩子時,為她獻血而死;二喜在工地上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家珍因自己的一雙兒女死了,傷心過度而死;苦根吃豆子撐死了。只有福貴還活著。
其中有慶的死最悲催。一個年幼的孩子,為了給校長獻血,在抽血時,臉色由梅紅變蒼白,由蒼白變青紫,直到死也不說一句話。就這樣,被活活地抽干了血。
有慶難道連死都不知道嗎?還是他心中,校長的生比自己的死更重要?這個人讓我百死不得其解。現在有慶這樣的人物在我們身邊已經非常少了。但像他這樣能為別人著想的人還是挺多的。就說我們班的譚老師吧,她是我們的班主任兼數學老師,在我們眼中應該是很厲害的人,她就是“標準答案”。
可有一次,譚老師在算3X+1=13時把X算成了5,我一看這道題,掐指一算結果X是4。我正要舉手的時時候,我們班同學都異口同聲地說:“x不是5而是4。”譚老師仔細算了一遍后,說:“哎呀,果然錯了。幸虧你們提出來,以后有錯都要及時提出來!”我們聽了,不但沒有嘲笑譚老師,反而更加敬重她了!我們也變得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我們不但要像有慶一樣為別人而活,我們更要為自己活。
我明白了余華想借有慶告訴我們,活著有多難,死卻如此簡單,唯有為自己活,才能活出風采!
活著讀書心得感想【篇10】
第一次接觸余華的《活著》應該是大二下學期,那是我剛接觸文學作品,剛開始是當做小說閱讀,慢慢的,我才真正意識到,為什么這個叫做文學作品,可以放在圖書館,而不是像路邊厚厚的小說,只能供人翻閱,上不了大雅之堂。
確實,看完這本書,讓我從新思考人生。讀到書中福貴悲慘的故事,我也情不自禁會流淚。主人翁的故事是一個悲劇結尾,看似離奇,稀有,卻映照出現實生活中很多執迷不悟人的命運。
福貴是幸運的,一出生就有一個好爹,不缺吃不缺穿,家庭富裕,有錢有女人,人人追捧。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可是幸運永遠是短暫的,尤其是這種幸運不是自己爭取而來的時候。
福貴是悲慘的,先是豪賭輸掉家業,隨后爹被氣死,娘病死,隨后幾年,兒子獻血死了、老婆軟骨病死了、女兒大出血死了、女婿泥塊壓死了,甚至連唯一的外孫子也是因為餓的太狠,撐死了。所有死法幾乎都讓福貴一個人遇到了,到頭來,孤獨一人,與一頭年邁老牛相依為命。
聽起來是一個悲慘的故事,我甚至懷疑作者心里陰暗,為什么把故事寫的如此悲慘,命運如此殘酷,竟在主人翁福貴年邁,已經反省之后,唯一外孫還是死了。讓我感嘆人生不易,世事難料,福不雙降禍不單行,一步錯,步步錯。
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悲之處,福貴的悲慘終究還是從年少的紈绔敗家開始,從氣死他爹這個大逆不道的行為開始,就注定他人生的命運之悲慘。時間不會倒流,有些事情注定不可改變,雖然,福貴之后醒悟過來,可為時已晚,唯一的財產已經被抵押,自己又沒有本事,只能任人擺布。
福貴的錯,如果只是由他自己來承擔,倒還沒什么,可,事實往往是,禍及家人,老婆、孩子、甚至孩子的孩子,都陷入深深的厄運。即使到最后福貴極力挽回,為保護家人做了很多犧牲,可已經有心無力,再也回不去,大好光陰已經失去,只能聽從命運安排。
這或許是主人翁的悲哀,也或許是那個時代的悲傷。福貴作為一個男人,始終沒能盡一個男人最大的能量去保護家人,始終讓我耿耿于懷。
但,福貴也是幸運和幸福的,福貴身邊的人沒有一個因為他的敗家和紈绔而離開他,仍然不離不棄,他的老婆家珍,甚至在福貴落魄的時候,堅決拋棄富裕的家庭生活,回到他的身邊,為他生兒育女。福貴也沒有讓家珍失望,努力改變,勉強過上了幾年幸福生活,可謂也經歷了人間稀有的真情和溫情。
直到故事結尾,福貴已經年近遲暮,仍然樂觀積極。嘗盡人家富庶,也嘗盡人家悲慘,福貴一生可謂大起大落,家人一個個隨之而去的打擊,讓他徹底意識到人生無非就是為了平平淡淡的活著,已經沒有任何牽掛。
正像文章所寫:“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人生不過是下山上山,平平淡淡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