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七年級話題作文600字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七年級話題作文600字(篇1)
“飯可以一日不吃,書不可一日不讀。”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內容豐富,精彩絕倫。書中我最喜歡杜甫的《戲為六絕句(其二)》這首詩:“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詩中王勃、楊烔、盧照鄰、駱賓王四人開創了一代詩文的風格和體載,但評論者認為他們做法輕薄,譏笑他們,他們也并沒有灰心,堅持了下來。這告訴我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不管你在做什么,只要堅持不懈,不被身邊不一樣的聲音干擾才能成功。其實我也有這樣的經歷。
暑假的一天,媽媽幫我報了美術興趣班,第一節課,我認真聆聽老師說的每一句話,不放過每一個細節。但我自己動筆的時候,卻怎么也畫不好,臉蛋畫的一邊大一邊小,兩邊一點也不對稱,“完全不是同一個人的臉嘛”,我喃喃自語。我用橡皮擦擦了一遍又一遍,橡皮擦“大胖子”變成“小瘦子”,可還是一點也不滿意。望著我面前堆如山的橡皮渣,我只好接著畫下去,越畫越丑,我就越來越煩躁,我心想:看來我不是畫畫的這塊料,算啦!放棄吧!
坐在我旁邊的畫畫高手望了一下我的畫,笑出聲來,剛好老師不在,坐在各位的“閑事佬”紛紛往我這邊湊:“哈哈,這畫的是什么呀?不男不女的”。“太丑了吧?”
無數嘲笑譏諷在我座位旁回蕩著,我瞬時低下頭,臉紅得像個大蘋果,恨不得變成一只鉆地鼠,挖個地洞,鉆進去。我內心最后那點堅持、希望,被冷水撲滅了。我快要放棄時,突然,我腦海中浮現了《戲為六絕句(其二)》。我仿佛聽見一個聲音:“你只是初學者,加油!不要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
從此以后,我每天堅持去畫畫,進步了不少。
杜甫的《戲為六絕句(其二)》這首詩讓我明白,要堅持不懈,勇往直前,不要在意別人對你的譏笑,相信有一天會成功。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七年級話題作文600字(篇2)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在語文老師的引導下,我不自覺地愛上在浩瀚的詩詞歌賦,它們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細細品味每一篇作品,都能讓人感受到作者當時的所思所想。
然而,令我愛不釋手的還是《唐詩三百首》這本書,其中的每一首古詩都耐人尋味。讀到詩仙李白的《靜夜思》時,一個客路他鄉的詩人迅速出現在眼前,此時的他是多么的思念家鄉的親人,久久不能入睡。讀到王昌齡先生的《從軍行》中“黃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時,讓我體會到將士們在艱苦的環境中奮力殺敵,保家衛國,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此時此刻,我想起中國共產黨無論遇到什么樣前進的困難,面對國外勢力怎樣的阻撓,從來不肯低頭,在困難中砥礪前行,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讓我仿佛置身于巨大的瀑布之上,驚嘆祖國江山的雄偉壯觀。“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讓我看到了一位慈祥的母親在燭光下為即將遠行的孩子縫補衣服,母愛猶如寒冬里的陽光,時刻溫暖著我,今后我們要做一個孝敬長輩的子女;“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把農民伯伯的辛苦呈現到你我眼前,讓我感受到農民的辛苦勞動非常不容易,我們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尊重勞動者的勞動成果。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外來文化的入侵,快餐文化逐漸興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忘記了我們璀璨奪目的傳統文化。有人說,《唐詩三百首》只不過是一本收錄詩歌的著作罷了,然而我卻不這么認為,它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既是一種讓我們知道詩人思鄉情,愛國心,友誼情的渠道,也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縮影,更是我們不離不棄的精神向往,使我獲益無窮。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七年級話題作文600字(篇3)
知識就像汪洋的大海,無邊無際。暑假里爸爸給我買了好幾本書,而我最喜歡的是《唐詩三百首》這本書。因為這本書不僅可以讓我領略到古代文人的才識智慧,而且能帶給我思想的啟迪。
比如同是表達思念家鄉的情感,詩人卻有不同的表現方式,杜甫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李白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王維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安石有“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些千古名句,我和同學們耳熟能詳,都是古代文人墨客智慧的結晶。
《唐詩三百首》這本書我已經讀了好幾遍了,而我最喜歡的還是《游子吟》這首詩。詩中主要介紹了一位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每次讀到這首詩,我的眼前就會浮現媽媽忙碌的身影。我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的事務都由媽媽一個人操持。不但要管理田地里的莊稼,還要照顧我的生活,關心我的學習。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還是寒風刺骨的冬天,媽媽都早早的起床做飯,然后在送我上學。日復一日,媽媽任勞任怨,含辛茹苦的把我撫養長大。可我沒有聽到媽媽抱怨過一句,發過一次牢騷。可我有時為了貪玩,作業總是拖到最后才寫,媽媽為我寫作業的事,不知操了多少的心。現在想想我可真后悔啊,以后我一定要做一個按時完成作業,不讓媽媽操心的孩子。媽媽的愛就像溫暖的陽光,照亮我前行的路;媽媽的愛就像清涼的泉水,滋潤我干涸的心靈;媽媽的愛就像明亮的路燈,指引我前進的方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將用實際行動來報答媽媽對我的愛。
除了《游子吟》這首詩帶給我啟迪外,我從“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中學習到要趁著年少,努力學習;從“一寸光陰一寸金”中領悟到要珍惜時間,不要虛度光陰;從“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中明白要愛惜糧食,拒絕浪費……
唐詩不僅僅是詩,它更是一種精神,是我國的傳統國學,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細細品讀。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七年級話題作文600字(篇4)
蘇軾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讀詩,可提升人的智慧與培養情操。唐詩乃我國文學史上的高峰,世界文學的璀璨明珠,我初識古詩是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醉過方知酒濃”。之后,我便沉醉于唐詩的世界。
初讀詩,讀的是易上口的語句;再讀詩,才讀出了詩中字詞的斟酌;漸漸的,我在師長地指引下,讀出了詩中或悲或喜的情感。我最愛在學校的文化長廊的濃郁書香里,讀讀唐詩,讀李白的豪情,在意境中飲酒放歌;讀杜甫的雄渾,讓我和他一起憂國憂民;讀白居易的清揚暢麗,讓自己感染心添一份清雅……每于內心潮澎湃時,仿佛自己是滿腹經綸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絕句。唐詩陪伴我走過人生的種種境遇,當與友人道別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成為心中的慰藉。當考試失利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鼓勵我突破“行路難”的困境。惟有詩,是我不離不棄的知己和精神支柱。
社會迅速發展,物質充盈卻精神匱乏的時代,很多人忘記了自己的文化之根源和唐詩,去追逐一些索然無味的外來事物。有新聞報道:近六成的人認為中國人崇洋媚外。其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不了解自己文化的精粹和內涵,其實質是極其膚淺和悲哀的。如果我們還不警惕外國文化入侵,有一天我們必將在世界民族之林迷失自我,到時我泱泱中華安在哉!所以,從小開始培養孩子對國學的熱愛之情,在全社會營造濃郁的國學氛圍迫在眉睫。
我覺得唐詩不再只是詩,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向往,是中華文化的縮影。我們都應該讀唐詩愛唐詩,不僅僅是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更是因為唐詩的美,因為唐詩的智慧。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七年級話題作文600字(篇5)
許多中國人,都是在唐詩宋詞里不知不覺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長。小的時候,誰沒有跟著李白看過“床前明月光”?雖然不懂得什么叫思鄉,但孩子的眼睛卻像月光一樣清清亮亮。誰沒有跟著孟浩然背過“春眠不覺曉”?背詩的聲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紛紛啼鳥。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文人墨客在“青山綠水,嬌鶯戲蝶”的意境中寫下了流傳至今的千古名句,或是秋思浩蕩,或是春風飛揚,或是明月千古,或是斜陽晚鐘,又或許是田園林泉和詩酒流連。
翻開《唐詩宋詞三百首》,你應該會聽到江南淅瀝的雨聲,看到碧波上泊著的烏蓬船。青蓮居士當時“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豪氣,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帶給我同樣的震撼,一個是詩仙俠士,一個是愛國不惜生命的偉人,在歷史這條奔流不息的滔滔大河中,他們流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在杜甫“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的纏綿俏麗中,我又感受到了詩人把這美如畫的情景描寫的如此惟妙惟肖,留給我們的是清雅秀麗的余韻。
“宛轉峨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這幾句詩,不正是把那種感嘆時光無情的悲涼之感表達的淋漓盡致嗎?這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把對時光的不舍與感嘆融入了這一個個字中。
從留有濃濃墨香的唐詩宋詞中,我們還能讀到那濃濃的愛國情懷。它們也許是李后主“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深沉嘆息;也許是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愛國激情;又或許是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報國無門的情感。詩人任思想在伏案揮毫中狂舞,任對祖國的滿腔熱血在紙上揮灑,留與后世的一代又一代愛國兒女久久瞻仰。
身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該為祖國擁有如此豐富、瑰麗的文化感到驕傲,我們現代的少年更是要取詩之精華,學詞之涵韻,在這些令人浩氣長舒的詩句中,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七年級話題作文600字(篇6)
帶著對自然的仰慕,《唐詩三百首》邀我共賞山水之氣;攜著對靈魂孫灣敬畏,《唐詩三百首》陪我共唱云天之歌;懷著對思戀的遐想,《唐詩三百首》伴我共品風月之韻。吟誦著華夏經典,品悟著三百多首唐詩,我詩意地前行……
山水之氣
我輕輕地翻開《唐詩三百首》,和王摩詰一起暢游在山水之間。一輪皎潔嬌美的圓月在松枝間穿拂,如水的山間軟泥上縹緲地散落著點點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寶石鑲嵌在大山的錦緞之上,自然而不虛浮,淳樸而不媚俗。一泓清泉靜靜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間,不時地撞擊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漣漪,美好詩意地蕩漾開來,在溪畔的靜夜中氤氳成心中淺淡的思緒。
《唐詩三百首》,讓我欣賞到如此溫柔的山水之氣,美哉!
云天之歌
我緩緩地翻開《唐詩三百首》,和韓昌黎一起放歌云天之上。韓昌黎是塵埃里一朵不敗的圣潔之花,他銘記著“達則兼濟天下”的責任,冒死勸諫唐憲宗不迎佛骨入京,最終被貶潮州。這八千里的潮州路,走亡了愛女,走短了春秋,走白了雙鬢,卻沒有走滅這忠貞不渝的赤膽忠心!在潮州,他興教育、修水利,讓潮州的百姓世代傳誦他的恩德!
《唐詩三百首》,讓我感悟到如此忠誠的云天之歌,壯哉!
風月之韻
我靜靜地翻開《唐詩三百首》,和李商隱一起長眠風月之中。“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是他的癡情;“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是他的感嘆;“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是他的祈愿;“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是他的不羈。那縷堅貞的信念,那份美好的情愫,在歷史的塵埃中彌漫成永恒的纏綿繾倦。
《唐詩三百首》,讓我體味到如此悱惻的風月之韻,妙哉!
沏一杯菊花茶,捧一卷唐詩,窗外有風透過湘簾。驀然回首,細細欣賞那溫柔的山水之氣,感悟那忠誠的云天之歌,體味那悱惻的風月之韻,聽一聽巴山夜雨,品一品宮商角徽羽,倏然,忘了問今夕何夕。
我讀《唐詩三百首》,我看人生三千景,我悟世間五千情……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七年級話題作文600字(篇7)
咱們中國地大物博,中華傳統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許多傳統文化從古代一直流傳至今。有民間工藝品,有毛筆書法,還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其中,唐詩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古人們智慧的結晶、知識的體現,還是成千上萬的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極其重要的一部分。
我讀過的這本《唐詩三百首》,里面記錄了幾百首唐詩,每一首都凝聚了詩人淵博學識的精華。在這么多首詩中間,我最喜歡的是孟郊的《游子吟》和李賀的《昌谷北園新筍》。
《游子吟》的內容是: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從這首詩中我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就像溫暖的春天。母愛,是無私的愛,更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愛!在《游子吟》這首唐詩里,作者孟郊寫的第三句和第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是指一位母親在孩子臨出門前為孩子一針一線地縫制衣服的場景。可想而知,這位母親是多么愛他的孩子啊!現在,我也要即興創作一首歌頌母愛的散文詩:母愛,就像雨傘,為我們遮風擋雨。母愛,就像一杯水,口渴時送來清涼。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溫暖的!
《昌谷北園新筍》這首七言絕句,我也非常喜歡。他的內容是:籜落長竿剝玉開,君看母筍是龍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別卻池園數寸泥。我特別喜歡第三、第四句。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竹筍一夜之間就長高了好多好多,告別了竹園里的泥土。簡短的兩句詩表達了作者李賀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渴望像竹子一樣沖破障礙,建功立業的迫切心情。我也要像竹子和詩人李賀一樣奮發向上!
唐詩只是一首首普通的詩嗎?不,它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筆寶貴的財富。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該把唐詩更好的傳承下去,讓一首首唐詩中的精神影響我們一代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