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學2024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我校2024年繼續在部分省份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簡稱強基計劃),探索多維度考核評價模式,著力選拔一批在化學學科領域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學生進行專門培養,為國家重大戰略領域輸送經世致用后備領軍人才。本文將為大家介紹湖南大學2024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湖南大學2024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一、招生對象及報名條件
在我校安排強基計劃招生的省份,符合202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報名條件,志向遠大,追求卓越,綜合素質優秀,有志于將來從事相關領域開拓性科學研究的考生可申請報名。申請報名考生分為兩類:
第一類:高考成績優異的考生。
第二類:在高中階段獲得過全國奧林匹克競賽(化學、生物、數學、物理、信息學)決賽二等獎(含)以上成績的考生。獲獎信息以中國科協(http://gs.cyscc.org)公示名單為準。
二、招生專業及招生計劃
(一)專業:化學
(二)計劃:以“湖南大學強基計劃報名平臺”公布為準
考生選考科目須與下表要求一致:
招生專業 | 高考綜合改革省份選考科目要求 | 非高考綜合改革省份科類 |
化學 | 物理,化學 | 理科 |
三、報名方式與選拔程序
(一)報名
時間:4月11日12:00至4月28日12:00。
方式:考生登錄“湖南大學強基計劃報名平臺”按要求填寫報名信息。
網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532
報考我校強基計劃考生不能兼報其他高校強基計劃。
(二)考生參加統一高考
(三)確認
6月12日至18日,考生登錄“湖南大學強基計劃報名平臺”進行學校考核確認,并上傳考試誠信承諾書。
(四)入圍校測辦法
6月26日前,符合報名條件的考生,我校將依據高考成績(不含政策性加分),按照分省招生計劃數4倍確定入圍考核名單,高考分數相同時,依次按照化學(或理科綜合)、數學、語文、外語優先確定入圍名單。符合第二類報名條件的考生,可直接入圍我校考核名單,不占用招生計劃4倍的名額。
(五)學校考核
考核內容包括專業綜合測試和身體素質測試,具體時間、地點詳見湖南大學強基計劃準考證。
1.專業綜合測試
測試為面試。結合綜合素質檔案,重點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興趣志向、好奇心、探究欲、問題意識、質疑精神和意志品質等。
2.身體素質測試
測試包括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2個項目。測試評分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版)高三年級標準執行。身體素質測試成績不計入學校考核綜合成績,但將作為錄取的重要參考依據。
因身體原因無法參加身體素質測試的考生,須提供三甲醫院證明,我校視情況予以免測或安排補測。因身體殘疾等原因無法參加身體素質測試的考生,可向學校申請免測,申請通過者可予以免測。
考生須購買測試期間個人“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未購買保險者,測試過程中發生意外由考生自行負責。
3.綜合成績折算
綜合成績=高考成績(不含政策性加分,折算成滿分100分)×85% +專業綜合測試成績(折算成滿分100分)×15%,成績折算均四舍五入取2位小數。
(六)錄取辦法
根據考生所在省(區、市)強基計劃招生計劃,在入圍我校考核的考生中,按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進行錄取。若考生綜合成績相同,則依次按照高考成績(不含政策性加分)、專業綜合測試成績、高考化學成績(非高考改革省份為高考理科綜合成績)、高考語文成績、高考數學成績、高考外語成績進行排序。
對于第二類考生,綜合成績達到所在省(區、市)第一類考生最低綜合成績的,予以錄取,所需計劃不占已公布的各省強基計劃名額。
以上兩類考生高考成績須達到所在省(區、市)本科一批院校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合并錄取批次省份、高考綜合改革省份以各省劃定相應分數線為準)。
7月5日前,我校公示錄取標準。被正式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所在省(區、市)后續高考志愿錄取;未被錄取的考生可正常參加所在省(區、市)后續各批次志愿錄取。
四、培養方案
湖南大學強基計劃圍繞我校建設富有歷史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總目標,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需求為導向,實施動態考核進出機制和本碩博銜接培養模式,著力培養基礎扎實、視野開闊、德才兼備,具有卓越人文素養、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新時代經世致用領軍人才。
我校對符合培養要求的強基計劃學生實行本研銜接培養。進入研究生階段后,學生主要在強基計劃所在基礎學科專業進行培養,部分學生也可根據培養方案在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制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進行學科交叉培養。本研銜接專業范圍見招生專業培養方案,研究生階段轉段具體招生專業和名額以轉段當年度學校公布的工作方案為準。
配備一流師資力量,營造優良育人環境。全程采用“導師制”,配備高層次人才擔任“生活導師”“學業導師”“科研導師”“任課教師”,充分發揮高水平師資力量在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中的引領作用。
構建互動教學模式,傳承思辨創新能力。全程實施“小班化”,依托多形態教學資源和科研項目,實施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自主深度學習和綜合素質提升,激發學生科研創新動能。
強化中心學科地位,筑牢科學基礎知識。在課程設計及專業培養各環節,強化中心學科地位,打破學科壁壘,融入多學科交叉前沿新興內容,構建“博”“厚”共筑、“博”“專”兼顧知識結構體系。
強化多元協同培養,拓展國際學術視野。設置專項學術活動資助基金,鼓勵支持學生積極參加國內外學術活動、到國(境)外進行訪學、科研訓練、學業競賽、學術會議等,充分提高學生國際競爭力。
五、監督機制
招生工作接受紀檢監察部門、考生、家長以及社會各界的監督,學校監察處聯系電話:0731-88821680。
六、其他說明
考生綜合素質檔案由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提供。對于報名材料或綜合素質檔案造假或在學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將取消強基計劃的報名、考試和錄取資格,并將有關情況通報省級招生考試機構或教育行政部門。已經入學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關規定處理取消學籍,畢業后發現的取消畢業證、學位證。中學應當對所出具的材料認真核實,出現弄虛作假情形的,我校保留采取相關措施的權利。
我校將在“湖南大學本科招生網”發布強基計劃招生工作相關信息,請考生及時關注并辦理有關事項。
我校未委托任何個人或中介機構開展強基計劃等考試招生有關事務,不舉辦任何形式培訓活動。
強基計劃錄取的考生不得轉入其他專業就讀。
強基計劃需要哪些材料
1、報名申請表、獲獎證書、高中階段文化課成績。這幾項材料最能直接體現出考生的學科特長和綜合素質,獲獎證書和高中階段文化課成績更是高校強基計劃初審重要參考指標。
2、特殊材料。高校需要考生報名時提供的其他材料往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復旦博雅杯報名時需要提供的書評。
3、模考成績。模考成績能直接體現考生現階段學習狀況,但因強基計劃報名時,部分中學可能還未進行一模、二模考試,所以給予4顆星。
4、自薦信、推薦信。
自薦信是反映考生興趣、愛好、學習成長、彰顯考生個性的重要形式。一份精心準備、含金量高的自薦信,可以成為考生在初審環節贏得競爭的籌碼,但一般不具有決定性作用。
專家/學校的實名推薦,能更全面的展示考生特長和創新潛質,但推薦信并不是必備材料,作用更多的是錦上添花。
5、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學考更多的是影響綜合評價招生,對強基計劃作用有限,但是部分院校強基計劃對江蘇考生有要求。
如:2018年上海交大要求江蘇強基計劃考生的兩門選測科目等級需達到1A1B。
6、其他證明材料。該類材料更多的是輔助作用,證明考生的綜合素質優秀或者具有創新潛質等。
什么學生適合報強基計劃
一、成績優秀的考生
強基計劃高校院校層級較高,參與的高校全部都是“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錄取線較高,而根據強基計劃的規則,要求考生高考成績比例不少于85%,所以考生成績一定要好。
二、對基礎學科感興趣
強基計劃招生專業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直接聚焦到與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制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相關的本科專業。
選擇報考的考生需要對如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高校開設的相關學科感興趣。
三、有規劃的考生
強基計劃帶給考生的一方面是機會,另一方面是對未來發展方向的規劃。強基計劃實行一校一策,設置單獨培養方案,可以獲取更加優質的教學資源,這些資源將集中重點培養相關領域人才,所以考生一定要對自己的將來有一定規劃(具體方向參照第二條),才適合報名。
強基計劃報名條件
1、高二考生,符合高考報考條件,并且參加了高考。(應屆生和復讀生均可)。
2、擁有在省級比賽或五大學科競賽中有獲獎記錄能夠證明具有學科特長。
3、考生參加統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根據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 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祝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其中高考成績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按考生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進行錄取。對于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辦法,并提前向社會公布,考生須參加統一高考。
強基計劃試點高校有哪些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蘭州大學、國防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