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開學第一課》9月1日晚8點博播出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從文化傳承工程、中華文明探源的考古新發現等角度溯源歷史,尋脈中華,呈現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盛景。節目精選三個國家重大文化工程——國家版本館、《儒藏》、《中國歷代繪畫大系》,著眼于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的大范疇,貫通歷史、現在和未來:《儒藏》工程首席專家王博教授,為同學們講述世代流傳的典籍背后的守護故事,并回顧《儒藏》編纂人湯一介先生皓首窮經匯聚《儒藏》的過程,讓同學們更能感受到薪火相傳的歷史自覺與文化自信;《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工程副主編金曉明帶領同學們“畫中游”,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考古學家高星通過最新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講述人類起源、演化歷史,追溯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引導青少年更好地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堅定文化自信。
課堂里,戰場上的飛行員陶偉和首次駕駛殲-20飛機為第九批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護航的飛行員張威,帶同學們感受解放軍戰士不畏犧牲,保家衛國的無私精神;“拉索”首席科學家曹臻向同學們介紹了我國自主設計、獨立建設的復合型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的前世今生,為在宇宙觀測領域有中國人自己的聲音、智慧和話語權而感到自豪;在天地連線的太空課堂上,正在天上出差的神舟十六號乘組給廣大青少年送出了開學禮物,告訴同學們在成長過程中要有不斷探索的進取心、求知若渴的好奇心和堅如磐石的初心,鼓勵同學們樹立志向,投身到全面建設航天強國的新征程中。2023年《開學第一課》邀請“八一勛章”獲得者、時代楷模、航天員、科學家、文化學者、一線勞動者代表,用富有感召力和影響力的人生經歷和奮斗足跡傳播知識,傳授美德,培育學生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廣大青少年立體感受廣闊的社會現實和偉大的時代進程,傳遞出清晰的價值導向:“強國復興有我”。
節目將于9月1日晚8點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并在央視新聞、央視頻、學習強國、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等新媒體平臺同步播出。敬請期待!
《開學第一課》節目的特點
《開學第一課》是自2008年起教育部與中央電視臺合作的大型公益節目,于每年新學年開學之際推出。這一節目針對中小學生的特點而設計。靠他們喜歡的方式,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有利于增強教育的針對性。
《開學第一課》節目介紹
與全國中小學生共上一堂課,引導廣大中小學生更好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從小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和信心,努力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努力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開學第一課什么時候開始辦的?
2008年在汶川地震和北京奧運會的背景下,《開學第一課》誕生了,它和我們以往看過的教育性節目都不一樣,它沒有長篇大論的說教,也沒有各種讓人無聊的科普。《開學第一課》的教育方式是,請一些有正能量又受大眾喜歡的明星來表演,并且邀請他們和小朋友互動,在玩耍的過程中告訴我們關于生命的道理。
開學第一課有什么意義嗎
開學第一課預示著新的開始、新的希望,在這一重要節點進行教育十分重要。俄羅斯、美國等國家都通過不同形式,在開學這一天對孩子進行教育。
通過開學第一課,不僅可以送給孩子一份特別的禮物,也可以將全社會對孩子深沉的愛、對他們成長的深切關懷,通過生動鮮活豐富的形式來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