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計算機三級PC技術要點:微型計算機
微機常用的輸入設備有:鍵盤、鼠標器、掃描儀、數字化儀以及條形碼讀入器、磁卡讀入器、IC卡讀入器等。
微機常用的輸出設備有:顯示器、打印機、繪圖儀等。
1.微處理器的基本部件
微處理器的基本部件包括運算單元、控制單元和總線接口單元,在運算單元中有若干寄存存儲器組。
2.指令及其執行過程
指令主要由兩部分組成:操作碼和操作數(或操作數地址)。微處理器的指令長度為一字節或多字節構成。微處理器的指令系統曾經為了兼容性而越來越復雜,而事實上使用頻率很高的指令只有很少一部分,因此提出了精簡指令系統計算機(RISC)的概念。RISC結構指令長度固定,指令格式與種類簡單,在硬件和軟件上采取相應措施,可以提高指令的執行速度,獲得較高的性能/價格比。
指令的執行過程包括5個步驟:取指令、指令譯碼、取操作數、執行運算和回送結果。在現代微處理器中通常采用流水線結構,使指令的不同步驟對不同的指令同時執行,就象工廠的流水線一樣,這樣指令的執行時間主要與CPU的時鐘周期有關,而與指令執行需要多少步驟無關。
3.時鐘周期、總線周期與指令周期
時鐘周期是CPU時鐘頻率的倒數。
總線周期是CPU通過總線讀寫存儲器或I/O設備所需要的時間。
指令周期是從取指令開始到回送結果完成所需要的時間,不同的指令其指令周期也不相同。在8086CPU中,一條指令的指令周期包含一個到幾個總線周期;一個總線周期又包含4個或4個以上的時鐘周期。在80486及其以上的CPU中,由于采用指令的流水線結構,可以在一個時鐘周期內執行1條甚至多條指令。
4.CPU的支持芯片及其與CPU的互連
早期CPU(8086、80286)的支持芯片分為兩類:
①協處理器、總線控制器、時鐘電路、地址驅動電路、數據收發電路等,通過局部總線與CPU相連,支持CPU訪問內存和完成指令功能;
②中斷控制器(8259)、DMA控制器(8237)、定時/計數器(8253)、通過系統總線與CPU相連,支持CPU完成I/O操作。
在Pentium機中現在普遍采用基于PCI/ISA總線的系統結構,CPU的支持芯片也分為兩類:①主存與二級Cache控制器芯片,CPU局部總線至PCI總線的橋控制芯片,用來連接軟驅、硬驅、光驅、網卡等快速外設;
②PCI接口芯片(可選擇IDE、SCSI或LAN接口),PCI至ISA的橋芯片(實現PCI總線到ISA總線的轉換,并將8238、8259、8253等芯片集成其中),ISA總線用來連接打印機等慢速外設。
5.80X86CPU系列的發展
8086CPU,數據位寬16位,地址線20條,可訪問內存空間1MB,不支持虛存。其內部由2個部件組成:執行部件(EU)和總線接口部件(BIU)。
8086CPU,數據位寬16位,地址線24條,可訪問內存空間16MB,支持段式虛存,最大虛存容量為1GB(2 30 B),工作方式分為2種:實地址方式和保護方式。其內部由4個部件組成:總線部件(BU)、指令部件(IU)、執行部件(EU)和地址部件(AU)。
80386CPU,數據位寬為32位,地址線32條,可訪問內存空間4GB,支持段頁式虛存,最大虛存容量為64TB(2 46 B),工作方式分為3種:實地址方式、保護方式和虛擬8086方式。其內部由6個部件組成:總線接口部件、指令預取部件、指令譯碼部件、執行部件、分段部件、分頁部件。80486CPU,除80386的指標外,主要是將80386協處理器和8KB的高速緩存(Cache)集成在芯片中。
Pentium CPU,數據線位寬64位,地址線32條,其主要特點是采用了超標量流水線(即多條指令流水線)結構,在一個CPU時鐘周期內能完成兩條指令;具有分支指令預測功能;將常用指令固化;具有系統管理模式(SMM)功能(例如當系統暫時不工作時,令其處于休眠狀態,以降低能耗,按任一鍵,可喚醒之)等。
PentiumⅡ具有化復雜指令為精簡指令的功能,也就是具有CISC和RISC二者的優點;它含有3路超標量結構,14級指令流水線;在芯片中包含了16KB高速緩存和256KB二級高速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