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5政法干警考試文綜歷史:新中國的外交
時間:
楚欣2
綜合輔導
1953年12月,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兩國關系的準則。其內容為: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在國際上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它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
二、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進入20世紀70年代,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家,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要求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在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包括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并將國民黨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驅逐出去。其意義為: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突破和重要勝利。從此,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三、尼克松訪華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20世紀70年代,改善中美關系,成為兩國共同的要求。1971年7月尼克松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同周恩來舉行會談。1972年2月,尼克松總統訪問中國,會見毛澤東主席,并與周恩來舉行會談,雙方在上海簽訂《中美聯合公報》,結束了中美兩國20多年的對抗,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關系的緩和,直接推動了中日關系的發展。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簽訂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的協定。接著,在國際上出現一個同中國建交的熱潮,許多國家紛紛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專家建議考生在復習新中國外交的時候,要重點關注這幾個方面的內容。抓住復習的重點,實現重點、難點知識的突破,形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