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招警考試邏輯判斷專練題含答案
廣西招警考試邏輯判斷專練題(一)
Ⅲ.流行音樂歌詞優美,曲調悠揚,怡情養性
Ⅳ.學生們不能擺脫流行音樂的誘惑,無法在該認真學習時就投身于學習
A.僅僅Ⅰ和Ⅱ B.僅僅Ⅰ和Ⅳ
C.僅僅Ⅰ、Ⅱ和Ⅳ D.僅僅Ⅰ、Ⅲ和Ⅳ
【例題】某大學經濟系教師的平均收入是歷史系教師的2倍,因此,經濟系教師的收入普遍都比歷史系教師高。
以下哪項,如果是真的,則最能削弱上述論證?
A.經濟系教師的實際人均年工作時數要超過歷史系教師25%,因此收入高些是很正常的
B.經濟系教師的收入懸殊大,其最高收入與最低收入間的差別要遠遠大于歷史系教師
C.經濟系教師的人數只是歷史系教師的8%
D.經濟系教師中有30%享受大學的特殊津貼,歷史系教師中則有10%享受此種津貼
【例題】有人向某市政府提議應該在所有新建的房屋內安裝一種起火時會自動激發的灑水器。但是一位房地產開發商認為,既然90%的房屋著火都是被家庭成員撲滅的,所以安裝室內自動灑水器對滅火意義不大。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則最能削弱房地產開發商的觀點?
A.大多數人都沒有經過滅火技能的正規訓練
B.在住宅內安裝煙霧探測器比安裝灑水器要便宜得多
C.該市消防隊奔赴火場的時間要比全國平均時間短
D.住宅著火導致的大部分財產損失是因為起火時家人都不在場
【例題】一般認為,出生地間隔較遠的夫妻所生子女的智商較高。有資料顯示,夫妻均是本地人,其所生子女的平均智商為102.45;夫妻是省內異地的,其所生子女的平均智商為106.17;而隔省婚配的,其所生子女的智商則高達109.35。因此,異地通婚可提高下一代智商水平。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削弱上述結論?
A.統計孩子平均智商的樣本數量不夠多
B.不難發現,一些天才兒童的父母均是本地人
C.不難發現,一些低智商兒童的父母的出生地間隔較遠
D.能夠異地通婚者是智商比較高的,他們自身的高智商促成了異地通婚
【例題】某年,電信公司投入了巨資改善網絡通訊質量和網絡覆蓋區,結果當年用戶增加了20%,但是利潤卻下降了10%。
以下選項中最可能解釋上述情況發生的原因是:
A.新增用戶的消費總額較低 B.網絡包年費大幅度降低
C.電信公司當年的管理出了問題 D.電信公司為擴大網絡覆蓋區投入的資金過多
廣西招警考試邏輯判斷專練題答案
【解析】C。前提型題目。題干的論證認為,流行音樂會對學生產生負面的影響。Ⅰ是論證必須假設,否則如果流行音樂可以舒展身心,不會增加學習的負擔,負面影響就不存在;同理,Ⅱ和Ⅳ也是必須假設的,否則題干的論證就不成立。而Ⅲ說的是流行音樂的好處,削弱了題干的論證,不能作為題干論證的假設。
【解析】B。削弱型題目。題干由“經濟系教師平均收入比歷史系老師高”得出結論“經濟系老師普遍比歷史系收入高”。
B項指出經濟系老師收入懸殊大,因此即使平均收入高,也未必收入普遍比歷史系老師高;其他幾項都不能削弱論證。故選B。
【解析】D。削弱型題目。結論是“安裝室內自動灑水器對滅火的意義不大”,論據是“90%的房屋著火都是被家庭成員撲滅的”。
D項指出起火時家人不在場是導致財產損失的主要原因,故安裝室內自動灑水器還是有意義的,削弱了題干的結論。A、B兩項為無關項;C項加強了題干結論。
【解析】D。削弱型題目。題干結論是“異地通婚可提高下一代智商水平”,論據是“有資料顯示,異地通婚的夫妻所生子女的智商較高”。
D項說明異地通婚的夫妻所生子女的智商較高是“另有他因”,而不是異地通婚的結果,從而削弱了題干結論。A項削弱了論據的代表性,但力度不如D項;B、C兩項都只是一些特例,削弱力度不大。故答案選D。
【解析】D。解釋型題目。題干要求解釋用戶增加但利潤卻下降的原因。
D項指出電信公司投入的資金過多,故盡管用戶增加,所增加的費用卻仍然不抵公司的投入資金,導致了利潤的下降。A、B、C三項都不一定會導致利潤的下降。
廣西招警考試邏輯判斷專練題(二)
【例題】根據男嬰出生率,甲和乙展開了辯論。
甲:人口統計發現一條規律:在新生嬰兒中,男嬰的出生率總是擺動于22/43這個數值,而不是1/2。
乙:不對,許多資料都表明,多數國家和地區,例如日本、美國、德國,以及我國的臺灣省都是女人比男人多。可見,認為男嬰出生率總在22/43上下波動是不成立的。
試分析甲乙的對話,指出下列選項中哪一個能說明甲或乙的邏輯錯誤?( )
A.甲所說的統計規律不存在 B.甲的統計調查不符合科學
C.乙的資料不可信 D.乙混淆了概念
【例題】目前,社會上出現的制作和銷售假文憑、假證件,已經成為社會的一大公害。公安等部門對此進行了多次集中整治,端掉了一大批制假售假窩點,懲治了一批制假售假的不法之徒。但是,社會上制作和銷售假文憑假證件的勢頭仍不見多大扭轉。
如果上述斷定是真的,則以下哪項斷定也一定是真的?( )
I.假文憑假證件的買方市場依然存在
Ⅱ.所破獲的制假銷假窩點只占這樣的窩點的很小比例
Ⅲ.文憑和證件缺乏有效的辨偽設施
Ⅳ.公安等部門查處力度不夠
A.只有I B.只有I和Ⅲ
C.I、Ⅲ和Ⅳ D.I、Ⅱ、Ⅲ和Ⅳ
【例題】北山市第一中學高三年級的張曉蒙、王兵、李平、許小妹四位同學已進人全校羽毛球“火炬杯”比賽的前八名。同年級的甲、乙、丙、丁在一旁爭論著誰能最后奪冠;甲說:“王兵、李平最有希望奪冠。”乙說:“王兵、李平根本不可能拿冠軍。”丙說:“張曉蒙今天精神狀態不好,肯定拿不了冠軍。”丁說:“許小妹能拿金牌。”
結果不明,只有一個人猜對了。請問,羽毛球“火炬杯”得主是誰?( )
A.張曉蒙 B.王兵 C.李平 D.許小妹
【例題】某屆“紀錄片金鏡頭獎”評選結束后,甲廠的《黃河》獲得最佳紀錄片獎,乙廠的《武夷山》獲得最佳攝影獎,丙廠的《南海》獲得最佳音樂獎。新聞學院請三家廠長到校介紹經驗。在休息室里,甲廠的導演說:“真有趣得很,我們三個人的姓分別是片名的第一個字。”“但是,我們每個人的姓同自己所拍片子的第一個字又不一樣。”這時,一個姓武的導演補充說。“真是這樣!”甲廠導演表示贊同。
如果上述的陳述都是真的,那么下列哪項是正確的?( )
A.甲廠導演姓南,乙廠導演姓武,丙廠導演姓黃
B.甲廠導演姓黃,乙廠導演姓武,丙廠導演姓南
C.甲廠導演姓南,乙廠導演姓黃,丙廠導演姓武
D.甲廠導演姓武,乙廠導演姓黃,丙廠導演姓南
【例題】在農業生產中,只要不超過合適的限度,肥料施得多,農作物的產量就上升;肥料施得少,農作物的產量就下降,由此可知,施肥量對農作物的產量有著密切的關系。
以下哪項使用的邏輯方法與題干最為類似?( )
A.敲鑼有聲,吹蕭有聲,說話有聲。這些發聲現象都伴有物體上空氣的振動,因而可以斷定物體上空氣的振動是發聲的原因
B.用鋸鋸物,鋸會發熱;用銼銼物,銼也會發熱;在石頭上磨刀,刀會發熱;用槍射擊時,槍膛也會發熱。可見,摩擦生熱
C.在有空氣的玻璃罩內通電擊鈴,隨著抽出空氣的量的變化,鈴聲越來越小,若把空氣全部抽出,則完全聽不到鈴聲。可見,空氣多少是發出聲音大小的原因,空氣有無是能否聽到鈴聲的原因
D.棉花是植物纖維,疏松多孔,能保溫;積雪是由水凍結而成的,有40%至50%的空隙,也是疏松多孔的,能保溫,可見,疏松多孔是能保溫的原因
廣西招警考試邏輯判斷專練題答案
【解析】D。甲說的是“男嬰的出生率略高于女嬰”,而乙用來反駁甲的論據是“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是女人比男人多”。這個反駁是不成立的。“男嬰的出生率略高于女嬰”并不意味著“男人一定多于女人”,因為還有男嬰、女嬰的存活率、男人女人的相對壽命等眾多因素。所以,乙的反駁實際上混淆了概念。沒有證據去斷定選項A、B、C的正誤。
【解析】B。制作和銷售假文憑假證件要能成為一大社會公害,并保持這種勢頭,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第一是有足夠多的買主,第二是有足夠多的假文憑假證件被制作出來用以銷售。I斷定了第一個條件,因此一定是真的。Ⅱ不等于斷定了第二個條件,因為所破獲的制假銷假窩點所占的比例,不等于這些窩點的制銷產品在整個這樣的產品中所占的比例。事實上可能破獲了90%的窩點,但這90%的窩點的制銷產品卻只占這樣的產品的不到l0%,這顯然不足以扭轉制銷假文憑假證件的勢頭。因此,Ⅱ不一定是真的。Ⅲ一定是真的。否則,如果事實上對于各種文憑和證件存在有效的辯偽設施,那么,I斷定的條件就不可能成立。因而,題干斷定的現象也就不可能出現。Ⅳ明顯不一定為真。
【解析】A。根據直言命題的矛盾關系,甲和乙說法互相矛盾,必有一真一假。因為根據選項可知冠軍得主只有一人,所以乙說法正確,甲、丙、丁說法錯誤。甲、丁說法錯誤,可推出王兵、李平沒有拿到冠軍,許曉妹未能拿到金牌,而丙說法錯誤,即張曉蒙拿到了金牌。
【解析】C。若題干中的陳述是真的,那么姓武的導演不是甲廠的,他又不可能是拍《武夷山》的導演,故只能是丙廠的,只有C正確。
【解析】C。根據邏輯判斷中充分條件假言推理:題干符合如果P,則Q;如果非P,則非Q。與此形式相同的只有C項。
廣西招警考試邏輯判斷專練題含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