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招警考試基礎常識例題講解
河南招警考試基礎常識例題(一)
D.降低貼現率
2.自1986年以來,我國政府就積極爭取恢復我國在關稅貿易總協定中的締約國的地位。2001年12月加入世貿組織。之所以這樣,主要是因為( )。
A.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要求我們,只有進入世界市場,有一個良好的國際經濟環境,我國的經濟與發展才能更好地進行
B.加入世貿組織有利于我國民族工業的振興和繁榮
C.加入世貿組織有利于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D.加入世貿組織有利于我國引進外資
3.隨著世界經濟從傳統的“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時代的轉變,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提出了“知識經濟”概念,與該概念相關的不正確論述是( )。
A.“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模式是單向直線型,即研究——開發——生產——銷售,而不是縱橫交錯相互作用型的
B.“知識經濟”概念的提出是基于知識和科技在經濟增長中作用的認識
C.“知識經濟”時代經濟增長更直接地取決于知識的投資,知識可以擴大傳統“工業經濟”生產要素的生產能力
D.“知識經濟”時代高度重視信息與技術的發明、傳播和使用,經濟成功的因素比“工業經濟”時代更加取決于收集和使用知識的效率
4.目前,中國實行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既符合中國實際情況,又體現了對國際社會的高度負責。我國堅決反對美國少數政客出于國內政治需要,利用匯率問題打壓其他國家,強迫別國貨幣升值。這是因為從根本上說( )。
A.匯率政策是國家主權,中國不會屈服于外部壓力
B.匯率問題是市場問題,外匯行市的變動主要決定于國家的國際收支平衡狀況
C.匯率問題是經濟問題,它只能通過平等協商,互利合作逐步解決
D.匯率問題是政治問題,它只能通過立法途徑來解決
5.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資本主義國家采取福利經濟政策,國家參與國民收入的再分配過程,使社會上“弱勢群體”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極端貧困的現象。資本主義國家的這一政策源于( )。
A.工業革命以來的生產社會化
B.羅斯福新政中的社會福利措施
C.二戰后的國民經濟非軍事化
D.歐共體勞務、資本的自山交流
河南招警考試基礎常識例題答案
1.答案: D
解析:
貼現是對未到期的票據進行提現的成本,也就是企業在需要現金時的動作。貼現率是指商業銀行辦理票據貼現業務時,按一定的利率計算利息,這種利率即為貼現率。當貼現率高的時候,如果要提前取得現金就要付出高的成本,降低貼現率就可以降低成本。貼現率下降的情況下,利率的走勢一定是往下的。投資加大,儲蓄將少,貨幣供應加大,符合擴張性貨幣政策的定義。 故正確答案為D。
本題相關知識點:
擴張性貨幣政策是指通過增加貨幣供給來帶動總需求的增長。貨幣供應量較多地超過經濟正常運行對貨幣的實際需求量,其主要功能在于刺激社會總需求的增加。與擴張性貨幣政策相反的是緊縮貨幣政策。緊縮貨幣政策一般是在經濟出現通貨膨脹,中央政府通過加息來抑制消費增長,控制物價的過快增長,以達到控制通貨膨脹的目的。緊縮貨幣政策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減少貨幣供應量,提高利率,加強信貸控制。
2.答案: A
解析:
爭取加入世貿組織(WTO),是因為被世界市場所承認、融入世界市場的話,會有更好的國際經濟環境,促進我國商品和世界間的貿易融通,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故正確答案為A。
3.答案: A
解析:
知識經濟也稱智能經濟,是指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基礎上的經濟。它區別于傳統的創新發展模式,后者往往是單向直線型的,即從研究成果走向開發,再轉進規模生產,產品進入銷售市場。而知識經濟中創新發展模式是辯證的相互作用型的,即創新過程中諸多環節,如研究成果、設計開發、試驗生產、市場銷售等之間的關系是縱橫交錯、相互作用的辯證關系。故 A 項的論述不正確。
故正確答案為A。
4.答案: BC
解析:
匯率問題是市場問題、經濟問題,不應政治化。匯率政策只能通過平等協商、互利合作逐步加以解決,動輒指責、打壓、制裁都無濟于事。從長期看,中國人民幣匯率政策將堅持主動性、漸進性和可控性原則,要綜合考慮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社會發展和國際收支狀況,考慮中國銀行系統和其他有關方面改革的進程,還要考慮周邊國家和地區以及世界經濟金融的因素,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屈服于外部的壓力。故正確答案為B、C。
5.答案: B
解析:
福利國家是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創辦并資助社會公共事業,實行和完善一套社會福利政策和制度,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干預,以調節和緩和階級矛盾,保證社會次序和經濟生活正常運行,維護壟斷資本的利益和統治的一種方法。
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危機孕育了世界大戰,但也催生了英國的“人民預算”和美國的“羅斯福新政”。在戰爭廢墟上建立起的是新的福利制度,后被泛稱為“福利國家”。故正確答案為B。
河南招警考試基礎常識例題(二)
1.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實施人才培養工程,加強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建設,抓緊培養( )
A.技術創新人才
B.專業化高技能人才
C.農村實用人才
D.專業化高技術人才
2.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動力是( )。
A.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
B.合理利用社會資源,避免資源浪費
C.節約使用資源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D.節能、節水、節林、節地、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循環經濟
3.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 )。
A.堅持以人為本
B.強調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C.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
D.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4.2006年10月8日—11日舉行的中共中央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稕Q定》指出,社會主義______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關于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決定》將其精簡為8個字:愛國、敬業、 ______、友善。
A.榮辱觀、誠信
B.核心價值體系、守法
C.榮辱觀、守法
D.核心價值體系、誠信
5.中國共產黨80年的歷史中,針對每一次重大事變或重要方針路線曾提出過許多動員口號,下列動員口號按時間排序正確的是( )
①人才強國 ②尊重人才 ③四有新人 ④以人為本
A.②①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河南招警考試基礎常識例題答案
1.答案: BC
解析: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實施人才培養工程,加強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建設,抓緊培養專業化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本題選BC。
2.答案: A
解析:
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總的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并重、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以節約使用資源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循環經濟為重點,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推動體制創新、機制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種手段,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節約資源,加快經濟發展模式轉變,建立節約型的生產模式、消費模式和城市建設模式,務求建設節約型社會盡快取得實質性進展和明顯成效。因此本題選擇A項。
3.答案: ABCD
解析: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這是黨中央首次明確提出關于科學發展觀的概念。胡錦濤對科學發展觀的實質內涵作了明確的闡述。胡錦濤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協調發展,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沙掷m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故正確答案為A、B、C、D。
4.答案: D
解析:
2006年10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范。”故正確答案為 D。
5.答案: B
解析:
①項“人才強國”,是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02年制定下發了的《2002-2005年全國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綱要》中首次提出;②項“尊重人才”,出自1977年5月鄧小平同志發表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重要談話;③項“四有新人”,是由1980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副主席鄧小平給《中國少年報》和《輔導員》雜志的題詞中演變而來,1983年1月,總政治部又根據黨的十二大文件中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關提法,將“四有”的內容調整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④項“以人為本”,是在2003年10月中共召開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指出。正確的順序應為②③①④,因此,本題答案選B選項。
河南招警考試基礎常識例題講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