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招警行測常識判斷習題講解
福建招警行測常識判斷習題(一)
D.群眾利益無小事,維護人民利益
2.社會主義之所以高于并優于資本主義最終要體現在( ) 。
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完善和發展生產關系
C.推進精神文明建設
D.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力
3.在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過程中,毛澤東同志發表過很多著名的文章,以下四篇文章中發表最早的是( )。
A.《矛盾論》
B.《論持久戰》
C.《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分析》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4.中國共產黨80年的歷史中,針對每一次重大事變或重要方針路線曾提出過許多動員口號,下列動員口號按時間排序正確的是( )
?、偃瞬艔妵?②尊重人才 ③四有新人 ④以人為本
A.②①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③②④①
5.“三個代表”這一科學理論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發展道路、發展階段和發展戰略、根本任務、發展動力、依靠力量、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問題上取得了豐碩成果,用一系列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創造性地回答了( )。
A.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B.什么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
C.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
D.怎樣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福建招警行測常識判斷習題答案
1.答案: C
解析:
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在要求。發展生產力是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客觀要求。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社會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是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基本條件。也就是說,社會主義階段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因此正確答案為C項。
2.答案: D
解析:
鄧小平理論指出,社會主義之所以高于和優于資本主義,最終也要體現在它的生產力要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高一些,更快一些。因為一種社會制度是否先進和具有優越性,從根本上說,就是看其能否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創造出比先前的經濟制度更高的社會生產力。故正確答案為D。
3.答案: C
解析: 毛澤東思想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C項《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分析》是毛澤東思想開始萌芽時期的作品。D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澤東思想基本形成時的作品。A項和B項中的《矛盾論》與《論持久戰》是毛澤東思想達到成熟時的作品。而發表最早的顯然是萌芽時期的作品,即C項
4.答案: B
解析:
?、夙?ldquo;人才強國”,是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02年制定下發了的《2002-2005年全國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綱要》中首次提出;②項“尊重人才”,出自1977年5月鄧小平同志發表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重要談話;③項“四有新人”,是由1980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副主席鄧小平給《中國少年報》和《輔導員》雜志的題詞中演變而來,1983年1月,總政治部又根據黨的十二大文件中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關提法,將“四有”的內容調整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④項“以人為本”,是在2003年10月中共召開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指出。正確的順序應為②③①④,因此,本題答案選B選項。
5.答案: C
解析: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什么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是鄧小平理論已經回答的問題。怎樣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黨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步解決的問題
福建招警行測常識判斷習題(二)
1.李某系某建設銀行某儲蓄所的記賬員,2002年3月20日下午下班時,李某發現本所的出納員陳某將2萬元營業款遺忘在辦公桌抽屜內(未鎖)。于是李某趁所內無人之機,返回所內將2萬元取出,用報紙包好后藏在自己辦公桌下的垃圾袋內,并用紙箱遮住垃圾袋。次日上午案發,贓款被他人找出。對上述內容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 )
A.李某的行為屬于貪污既遂
B.李某的行為屬于貪污未遂
C.李某的行為屬于盜竊既遂
D.李某的行為屬于盜竊未遂
2.小張犯盜竊罪被一審法院并處罰金5000元,小張提起上訴,二審法院維持了一審法院的判決。
對小張并處罰金的執行機關是( )。
A.一審法院
B.二審法院
C.監獄
D.公安機關
3.甲乙為夫妻,甲在外有外遇,為擺脫妻子,他產生殺妻之心。一天吃飯時,甲將老鼠藥放入乙的飯中,乙吃過有毒的飯后,甲又心生后悔將乙送入醫院,但是還是沒有將乙救活。請問甲的行為是屬于( )。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預備
D.犯罪未遂
4.甲販運違禁品,駕車路過一檢查站時,被工商部門攔住檢查,檢查人員朱某正登車檢查時,甲突然發動汽車奪路而逃。朱某抓住汽車的把手不放,甲為擺脫朱某,在疾駛后突然急剎車。朱某被摔在地,頭部著地死亡,甲對朱某的死亡的心理態度是( )。
A.直接故意
B.間接故意
C.過于自信的過失
D.疏忽大意的過失
5.甲在商場柜臺邊撿到一個錢包,內裝人民幣6000元,送交給該商場保衛科負責人乙,乙將此款據為己有。乙的行為構成( )。
A.侵占罪
B.挪用公款罪
C.貪污罪
D.巨額財產來路不明
福建招警行測常識判斷習題答案
1.答案: C
解析: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貪污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行為。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委托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國有財物的,以貪污論。本題中,李某因工作關系熟悉工作環境、憑工作人員身份便于接近作案目標,屬于利用的是熟悉工作環境的便利,而非職務之便,不構成貪污罪。
盜竊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公私財物的行為。本題中,李某按照職務要求是絕不能接觸現金的,他私藏2萬元營業款的行為構成盜竊罪。因為他實際上已經拿到并私藏這2萬元營業款,構成盜竊既遂。故正確答案為C。
2.答案: A
解析:
《最高院關于適用財產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0條規定:“財產刑由第一審人民法院執行。”故A項正確。
3.答案: B
解析: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實施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的行為。題目中,甲雖然積極地實施了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行為,但是還是造成了乙死亡的結果,不屬于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所以不屬于犯罪中止,而應為犯罪既遂。故正確答案為B。
4.答案: B
解析:
直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間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過于自信的過失,就是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是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心理態度。疏忽大意的過失,是行為人應該遇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沒有遇見而使得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甲某雖并未希望致朱某死亡,但他為擺脫朱某在疾駛后急剎車,這種情況極容易導致朱某發生意外,因此甲對朱某的死亡的心理態度應該是間接故意。故正確答案為B。
5.答案: A
【解析】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他人的遺忘物、埋藏物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行為;挪用公款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數額較大、超過3個月未還的行為;貪污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和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委托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行為;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的財產或者支出明顯超過合法收入,差額巨大,本人不能說明其來源是合法的行為。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復雜客體。
故本題答案選A。
福建招警行測常識判斷習題講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