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招警考試片段閱讀試題解析
貴州招警考試片段閱讀試題(一)
A.當一個人是為了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而選擇素食,我們才應該尊敬他
B.人們選擇素食還是肉食,并不足以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C.素食主義者往往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要求別人也素食
D.人們為了活得更美好而消耗地球資源,這是無可指責的
2.專家分析認為,隨著國家調控政策的效果顯現,物價上漲過快的勢頭會得到一定遏制。受到物價上漲的慣性影響,預期2011年初CPI同比可能會繼續小幅上漲,全年價格總水平將呈現溫和上漲態勢。
下列表述,符合上述這段話意思的是( )。
A.國家采取的調控政策可以保證物價不再上漲
B.預期2011年中后期CPI將不再上漲
C.消除了物價上漲慣性的影響,CPI才有可能下降
D.預期2011年的物價總水平仍然會上漲,但幅度不大
3.美國研究人員初步證實,西蘭花等十字花科蔬菜中富含被稱作異硫酸氰酯的化合物(ITC),可以優先殺死變異P53基因,并留下P53基因。由P53基因組成的蛋白質有助于阻止癌細胞生長,不過P53基因一旦發生變異,就失去了這種保護作用,而變異的P53基因與差不多一半的人類癌癥有關。
西蘭花可以防癌的原因是( )。
A.西蘭花中富含的異硫酸氰酯(ITC)能夠殺死癌細胞
B.西蘭花能夠阻止正常的P53基因發生變異
C.西蘭花中含有能夠消滅變異P53基因,保留正常P53基因的物質
D.西蘭花中含有有助于阻止癌細胞生長的蛋白質
4.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我國傳統的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很大,超過我國的環境容量,致使一些地區環境質量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標準。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些新的環境問題不斷產生,特別是危險化學品、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電子垃圾等。我國水和大氣的環境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好,土壤的污染現在又凸顯在我們面前。
根據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A.傳統的污染物排放沒有解決,新的環境問題又層出不窮,中國環境問題面臨嚴峻形勢
B.新的環境問題是經濟快速發展的必然產物
C.我國一些地區環境質量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標準,是因為傳統的污染物排放量大
D.環境污染問題的呈現有它的特殊規律,即先出現水和大氣的污染,再出現土壤的污染
5.最新一項研究表明,到本世紀末,地球平均氣溫將比現在升高3℃。這一預測是以近年來地球氣溫升高現象與溫室效應為依據的。溫室效應,在物理學上是指透視陽光的密閉空間由于與外界缺乏對流等熱交換而產生的保溫效應。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溫室氣體,它可以減少地表熱量向空間散失,使大氣層保持一定的熱量。
根據上文,下列關于“溫室效應”概念的解釋,準確的是( )。
A.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劇增以后,又與外界缺乏對流等熱交換,從而使地表氣溫相應升高的效應
B.指在接受陽光的密閉空間中能夠影響地表氣溫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氣溫升高的效應
C.指由于與外界缺乏對流等熱交換,能夠接受陽光的一定密閉空間中所產生的一種保溫效應
D.指大氣中主要的溫室氣體,通過減少地表熱量向空間散失,在特定密閉空間中產生的保溫效應
貴州招警考試片段閱讀試題答案
1.A。本題屬于細節判斷題。根據原文“素食,作為一種個人選擇,當然應該收受到尊重。”可知,一個人選擇素食應該受到尊重。那么A項所表述內容屬于偷換概念。所以選擇A選項。
2.D。本題屬于細節判斷題。原文的描述意思是通過調控,物價上漲的幅度會變小,但是并不是表示不再上漲。所以A項和B項不正確。C項是強加了邏輯關系,原文沒有表達“上漲慣性”和“CPI”上漲之間的關系。所以選擇D選項。
3.C 。本題屬于細節判斷題。原文敘述的西蘭花對癌癥的作用是西蘭花所含有的某種物質,可以殺死變異基因,留下正常基因。C項和這個表述是一致的。所以選擇C選項。
4.A。本題屬于主旨概括題。通過“傳統污染物”、“新環境問題”、“水和大氣環境問題”這幾個論述主體,可以看出原文段是一個并列結果。所以對原文的概括要把幾個方面的論述主題都包含進去。只有A項達到了這一要求,所以選擇A選項。
5.D。本題屬于細節判斷題。文段中并沒有提到“地表溫度”一詞,所以A和B都不符合文意,C項屬于偷換概念。只有D項的內容是完全無誤的。所以選擇D選項。被反映者就是客體,反映者就是主體呀(這個主體必須是人),反映論里的主體必須是人不能是動物。
貴州招警考試片段閱讀試題(二)
1.不要過分地依賴語言。不要總是企圖在語言上占上風。語言解不開的,事實可以解開。語言解開了而事實沒有解開的話,語言會失去價值,甚至只能添亂。想到讓事實說話的人比起動不動就想說倒一大片的人更安詳。
這段話的主要觀點是( )。
A.語言是不重要的,而事實才重要
B.平常不要說太多的話以免惹出是非
C.沒有事實基礎的語言是毫無價值的
D.事實比動聽的語言更有力量
2.音樂是真正的世界語,是感情的語言。當兩個國家愿意通過音樂交流,其中或許就含有某種政治善意,即雙方想以彼此都能了解、都可接受的音樂語言進行對話。而且,“樂于情通”,音樂往往可以給人帶來精神愉悅,從而為人際交往創造良好的氣氛。
這段文字強調音樂是( )。
A.化解文化沖突的有效方法 B.各國普遍采用的一種外交手段
C.人際交往的一種手段 D.國家之間進行政治溝通與交流的一種工具
3.開放的社會應有開放的心靈。改不改國籍、改成哪個國家的國籍,這都是每一個公民的自由。因此,對那些更改國籍的人不應過多譴責,也不應強硬地把更改國籍和愛不愛國畫上等號。愛國是一個大的概念,可以將之理解為內心的一種情愫而不是僅僅將其局限在某個行為準則上。如果必須擁有中國國籍的人才可以“愛我中華”,那每逢中國遭遇危難,全球幾千萬華人的愛國行為又當如何解釋呢?雖加入了外國國籍,但當中國需要時隨時準備待命出發,這無疑就是一種愛國表現。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
A.要持有正確的國籍觀 B.應以開放的心靈對待更改國籍的人
C.更改國籍≠不愛國 D.更改國籍是每一個公民的自由
4.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證明,中間階層是社會的穩定器,他們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經濟上樂于消費,政治上渴望穩定。中國目前的問題是中間階層的規模還不夠大,也不穩定,而且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也開始面臨失業的威脅。如果政府袖手旁觀,置之不理,將不利于社會的穩定。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穩定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和保障
B.中間階層的壯大有利于擴大內需
C.為什么中間階層是社會的穩定器
D.要培育和幫助中間階層發展壯大
5.朱光潛先生曾說過,面對一棵古松,有三種態度,科學、實用和審美。審美的情形有兩種,一是直覺的,一幅圖畫,一處美景,展現在你的面前,你能夠聚精會神地去觀賞它,領略它,以至于暫時忘記了除它以外的其它事物。這時候,你沉醉其中,是一種審美的直覺。但更多時候,我們不完全靠著一種直覺,審美還有一種理念的參與。這時的審美就包含了一種文化的積淀。于是,看見彩蝶翻飛,我們會疑為莊子的夢境;聽到杜鵑鳥的哀鳴,我們會心生悲愁;而說到狐貍,我們則有如進入了花妖狐魅之境。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面對眼前的事物,要學會用審美的態度看待它
B.審美是比科學和實用更高一層的看待事物的態度
C.審美不單純靠直覺,更多時候還有文化理念的參與
D.審美情趣的培養,必須以深厚的文化積淀為基礎
貴州招警考試片段閱讀試題答案
1.【解析】D。材料論述的是語言和事實的關系,重點在強調事實。A項說法錯誤,作者說“不要總是企圖在語言上占上風”,并沒有否定語言的作用,也沒有說語言不重要。B、C兩項都是無關項,文段中沒有提到,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2.【解析】D。文段首先將音樂定性為世界語,其作用在于傳遞感情,接著從音樂在國與國之間政治交流中的作用入手,對這一屬性進行了闡述。故文段主要闡述的是音樂在國家政治交流中的工具性價值,本題答案為D。
3.【解析】B。文段主要強調應該以開放的心靈對待更改國籍的人。對此作者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了解釋:一是更改國籍是每一個公民的自由;二是更改國籍并不等于不愛國。B項全面地概括了這兩個方面,因此本題答案為B。
4.【解析】D。文段首先指出中間階層是社會的穩定器,有利于社會的穩定;接著指出中國目前中間階層規模不夠強大,若不采取措施,將不利于社會穩定的問題。故文段意在說明的是要壯大中間階層,即選項D。
5.【解析】C。這段文字由朱光潛先生的話引出“審美”這一話題,并具體介紹了審美的兩種情形,除了直覺的審美外,更多時候審美還有一種理念的參與。與此一致的是C項。A項,審美只是看待事物三種態度中的一種,文段著重講的是審美的兩種情形,用什么態度看待事物并不是文段意在說明的內容。B項,文段只說看待事物有三種態度,并沒有就三種態度的層級進行比較,屬主觀臆測。D項“審美情趣的培養”在文中沒有論述,屬過度引申。
貴州招警考試片段閱讀試題解析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