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常識:我國氣候旅游資源
特殊的氣候環境還能提供特殊的旅游項目。像寒冷地帶冬季的滑冰、滑雪,山地氣候夏季的避暑、休閑、療養等。
由于我國領土面積廣大,各地緯度分布、距海遠近、地形地勢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形成各地不同的氣候類型,氣候旅游資源豐富多彩。
一、我國氣候特點
(一)、類型復雜多樣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將近60個緯度(北緯4°—北緯53°),各地所獲熱量不同,有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和寒溫帶五個溫度帶。由于距海遠近不同,各地降水量差異大,又分成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干旱地區和干旱地區等四個干濕區。再加上約占全國面積1/4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成為“世界屋脊”形成典型的高山氣候,更加劇了我國氣候的復雜多樣性。
(二)、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
我國位于東亞季風氣候區,熱帶、亞熱帶、溫帶三種季風氣候在我國都有分布,其中亞熱帶季風和溫帶季風分布面積廣,都在東部地區;熱帶季風在我國北回歸線以南的一些地區分布,但面積不大。
二、我國氣候旅游資源分布
我國上述氣候特征,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氣候旅游資源最為豐富多彩的國家之一。大體上可將我國氣候景觀分為東部季風區、西北內陸區和青藏高原區三大類型區,各類型區內又因為所處溫度帶和干濕狀況組合不同,以及地形地勢的差異,形成更為復雜多樣的氣候景觀類型。
(一)、東部季風區
在我國,習慣上把夏季風所影響的范圍和地區,稱為季風區;把夏季風影響不到或影響不明顯的地區,稱為非季風區。二者之間的界線大體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段、橫穿巴顏喀拉山和岡底斯山一線,此線東南一側為季風區,西北一側為季風區。東部季風區中,由于各地緯度及地形差異,氣候景觀也有很大不同。
1、嶺南地區
主要包括兩廣、福建、海南、臺灣等省區。這里為熱帶和南亞熱帶氣候景觀區,是全國熱量和水分最充足的地方。林木蔥蘢,四季花開,沿海椰林沙灘,四時風景宜人。農業生產以水稻和甘蔗為主,鄉村可見到傳統的干欄式住宅。
2、長江流域季風區
主要包括四川盆地、云貴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及江南丘陵等地形區。這里是世界上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溫夏熱,四季分明,一年都可以進行旅游。但夏季因為氣溫高,往往成為其旅游淡季。
“蜀犬吠日”
昆明是我國的春城
長江沿岸“三大火爐”----南京、武漢和重慶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3、黃河中下游地區
這里是我國暖溫帶半濕潤地區,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悶熱多雨,都不是旅游的理想季節。9、10月份,秋高氣爽,是一年中旅游的黃金季節。另外,4、5 月份,春暖花開,大地一派生機,是春游的高峰。所以本區旅游有春、秋兩個旺季,有冬、夏兩個淡季。但因春季多風沙,旅游條件不如秋季。
4、東北地區
這里絕大多數地方屬于中溫帶,有少量的寒溫帶和暖溫帶。除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區降水較多,為濕潤地區,其余皆為半濕潤地區。本區冬季嚴寒漫長,夏季雖然不像黃河中下游地區那樣悶熱,但有些天數氣溫也會達到35℃以上,因此冬夏都不是旅游的最佳季節。春秋兩季比較短,但氣候適宜,都是旅游旺季。
本區冬季長達半年以上,“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為了使冬季旅游淡季不淡,近年來各地都積極開發冬季旅游項目。像吉林省舉辦的“霧凇節”,黑龍江省開發的滑冰場、滑雪場、狩獵場,還有冰雪節,每年都吸引大量的中外游客。
(二)、西北內陸區
本區主要包括內蒙古、甘肅、寧夏和新疆等地。因深居內陸,降水稀少,為干旱和半干旱地區。
溫帶草原景觀
“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火洲”
“寒極”
滑沙、響沙、沙雕
(三)、青藏高原區
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構成我國一個非常獨特的氣候單元----高寒氣候區。這里冬寒夏涼,氣溫年較差小,但晝夜溫差大。氣壓低,太陽輻射強,日照長。西藏的首府拉薩,是我國有名的“日光城”。
青藏高原的農業為河谷農業,主要種植青稞,牧業主要飼養牦牛。牦牛身矮體健,善于爬山負重,被譽為“高原之舟”。純樸的藏鄉風情,神秘的宗教色彩,再加上明媚的高原風光,使這里成為很多游客的向往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