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警考試:行測備考判斷推理“理”在何處
時間:
未知2
行測輔導
作為行政職業能力測試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判斷推理考查的是考生運用邏輯規則對所給的圖形、詞語、文段等材料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相對于其他題型,判斷推理題對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因而,在大多數考生看來,判斷推理題比較難。而且隨著公務員考試競爭的白熱化,判斷推理題的難度有穩步增加的趨勢。這使得判斷推理推理成為很多考生的弱項。為了幫助考生攻克判斷推理題,從而增加考生們在競爭中獲勝的籌碼,筆者在此與各位考生分享學習、研究判斷推理題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 掌握一些邏輯知識
如前所述,判斷推理題對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很高,因而,為了做好判斷推理題,掌握一些基本的邏輯知識,對于廣大考生而言,不僅是有益的,也是必要的。對于學習掌握一些邏輯知識,考生們往往存在以下兩種錯誤的傾向,我們需要予以克服。
有一部分考生未曾學習過任何邏輯知識,但在做以往考試真題時并沒有感到有很大的困難,所以就認為學習邏輯知識沒有必要。真是如此嗎?當然不是!事實上,即便是我們沒有系統地學習過邏輯知識,學習與生活的豐富經歷還是能教會我們一些簡單的、樸素的同時也是模糊的、零散的邏輯知識。我們做判斷推理題時不自覺地運用了這種知識。正如我們做閱讀題時常依賴自己的“語感”一樣,我們在做邏輯題時也不自覺的運用了自己的“邏輯感”。但是,僅有“邏輯感”對于應對判斷推理是不夠的。首先,沒有學習過邏輯知識的考生的“邏輯感”是很模糊、零散的,甚至有一部分可能是錯誤的,完全依賴“邏輯感”并不可靠。其次,隨著公務員考試競爭日益激烈,公務員考試試題的難度有穩步加大的趨勢,而判斷推理題的難度也會穩步增加。而考生的“邏輯感”往往是簡單的、樸素的。因此,雖然有些考生運用自己的“邏輯感”足以應付以往的考試真題,但也很可能無法應付以后自己要參加的難度加大后的考試考題。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公務員考試尤其是行政職業能力測試部分,對于考生的答題速度要求很高。如果我們僅僅有模糊、零散的“邏輯感”,即便我們能夠把題目做出來,往往也會耗費較多的時間,導致其他模塊的大量試題沒有做完,同樣難以拿到理想的分數。而如果我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邏輯知識,就能夠迅速發現考題的考點及陷阱之所在,從而快速高效地完成答題。因此,我們需要系統學習一些基本的邏輯知識。
在系統學習邏輯知識過程中,不少考生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認為邏輯知識非常重要,所以強迫自己系統而深入地學習全部邏輯知識,但常因為學法不得要領而事倍功半,見效甚微。即便通過學習全面而深入地掌握了邏輯知識,也會因為投入的時間精力過多而影響了對其他模塊的備考,最后也得不償失。不得不說,造成這種現象,一些培訓機構是負有責任的。有些培訓機構在講授邏輯知識時沒能很好地結合考生應試的實際需要,為了講邏輯而講邏輯,偏離了原本教授邏輯知識的宗旨,也誤導了考生,對考生有害無利。
那么,眾多的邏輯知識中那些是我們需要的,哪些是我們不需要的呢?對于這個問題,任何人的回答都不如歷年考試真題的回答權威。總而言之,只有公務員考試會涉及的邏輯知識的原理(而不是概念本身)才是我們需要掌握的。具體來說,包括邏輯矛盾、直言命題、復合命題(聯言命題、選言命題、假言命題)、三段論、充分必要條件、充分與必要條件、邏輯論證等知識。拿三段論來說,三段論的知識比較豐富,但由于公務員考試只考查這一原理的運用,所以我們沒有必要熟記“大項”、“謂項”、“周延”等概念,也沒有必要明白三段論的結構,更沒有必要了解三段論的瑣碎的規則,但一定要會運用歐拉圖表示三段論,僅此而已。因此,考生在學習邏輯知識時,一定要結合應試的實際需要,靈活掌握基本的邏輯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 了解一些題型特點
與其他模塊相比,判斷推理的題型非常豐富。國家公務員考試最近四年固定考查了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邏輯判斷四種題型。此外,一些地方公務員考試的判斷推理部分還考查事件排序、機械推理等題型。雖然這些題型都考查了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但具體考查的內容和方式都不相同。因此,了解判斷推理部分具體的各種題型的特點,對于做好判斷推理題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圖形推理
圖形推理題主要考查的是考生通過分析歸納已知的多個圖形之間的規律或一個圖形的特征并據此進行推理的能力。從2007年開始,國家公務員考試中的圖形推理題由十道減為五道。對于很多考生而言,圖形推理題難度較大,耗時也較多。實際上,圖形推理題看似紛繁復雜,卻具有很強的規律性,萬變不離其中。如果考生能夠把握住這種規律性,就能夠以不變應萬變。總體而言,圖形推理存在著兩個方面的規律,形的規律和數的規律。所謂形的規律就是指圖形在形狀位置方面的規律,具體而言包括對稱(軸對稱、中心對稱)、疊加(去同存異、去異存同、同異皆存)、旋轉(順時針、逆時針)、結構、拆分、重組等。所謂數的規律就是指圖形的元素的數量關系,這種數量關系包括遞增、遞減、奇偶相隔、不變等,而常見的元素則有點(交點、重心)、邊(直線段、曲線段)、角(銳角、直角、鈍角)、封閉區域、筆劃、面積、體積等。考生若能熟記這些規律并靈活地識別和運用,就能輕松應對圖形推理題。即便在面對一道陌生的圖形推理題毫無思路時,也可以通過順藤摸瓜式地尋找圖形可能的規律,從而找到正確的答案。
(二)定義判斷
定義判斷要求考生通過綜合運用言語理解能力與邏輯判斷能力,迅速理解一個或多個陌生的概念的內涵外延,并據此判斷選項所列情形是否符合題干所給的概念。定義判斷是公務員考試中最為固定和成熟的題型之一。近五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中定義判斷的題量都為十道題。總體而言,定義判斷題難度一般,但由于其對細節判斷要求較高而耗時較長,考生在這一題型備考過程中需要著重考慮速度的因素。為了幫助考生快速解題,筆者在研究歷年真題基礎上創立了“籮筐分裝法”,具體而言,我們在做定義判斷題之前在大腦中準備要四個“籮筐”,它們分別是:主體、條件、手段、目的,在閱讀定義的同時,把具體的信息投放到相應的籮筐中,將眾多紊亂的信息清晰化、條理化,并確定其中的核心類信息,強化自己對定義的理解,從而迅速而準確地解題。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與判斷推理的其他題型相比,定義判斷對考生的言語理解能力尤其是細節閱讀能力要求較高。甚至可以認為,定義判斷是判斷推理部分中的言語題。而且,分析近三年的國考真題就可發現,定義判斷的閱讀量有進一步增長的趨勢。因此,在做定義判斷題時,考生一方面要運動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另一方面還充分運用其言語理解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又好又快”。 來源:www.examda.com
(三)類比推理
類比推理以詞語為載體,要求考生對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判斷、推理。國家公務員考試中的類比推理題首次出現在2006年,并在隨后三年的考試中考查形式不斷豐富,題型難度也有所加大。但總體來說,類比推理題型比較簡單。但這也容易考生的麻痹大意,從而造成不必要的丟分。因此考生在考試時無論題目難易,都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做好類比推理題,需要熟悉常見的關系種類,這樣就能提高反應速度,從而快速準確地選出最佳答案。在類比推理中所給的一對(組)相關詞中,常見的關系種類有:屬種關系與種屬關系(即包含關系與包含于關系)、原因與結果關系、并列與對立關系、同一事物的不同稱謂、作者與作品的關系、事物與其作用(對象)的關系等。截至到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中的類比推理題有三種考查方式,傳統的方式為單純的選擇題,而最新的兩種方式分別為選擇填空題和三個詞語類比題。對于傳統的單純的選擇題,考生可先判斷題干所給的詞語的關系,然后再選擇相同關系的選項;對于選擇填空題,需要使用代入法,將各選項逐一代入題干中,直至符合邏輯;對于三個詞語類比題,考生需要從多個方向仔細揣摩三個詞語之間內在的邏輯關系。此外,分析各個詞語的詞性,對做好類比推理題,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四)邏輯判斷
邏輯判斷是整個判斷推理部分乃至整個行測考試中難度最大的題型。但考生們千萬不要放棄,因為邏輯判斷作為一種重要題型,無論是在國家公務員考試中,還是地方公務員考試中,都占據了相當可觀的分數權重。從另一外一個角度來說,做好邏輯判斷題,不僅有助于考生在判斷推理部分獲得高分,也有助于考生們樹立信心,從而在整個考試中發揮出良好水平。在很多考生眼中,邏輯判斷題靈活多變,無從下手。相對于其他題型,邏輯判斷題的確考查方式非常豐富,但絕不是毫無規律,恰恰相反,隱藏在背后的規律性很強。因此,筆者建議備戰國考的考生在掌握了基本的邏輯知識后,花一段時間集中做往年的國考試題中的邏輯判斷題,做完后將其中的解題思路一致或類似的題集中從一起,從而將所有國考真題分為十幾類,并對其進行各個擊破。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將真題的練習與邏輯知識的學習結合起來,既不能為了學邏輯知識而學邏輯知識,也不能為了單純的做題而做題。
此外,還有事件排序題和機械推理題。事件排序曾在國考中出現過一次(2005年),現主要出現在地方考題(如北京)中。事件排序題對考生的日常生活經驗有一定的要求。做好事件排序,關鍵在于兩點。其一,結合四個選項的分布情況,迅速確定第一句話。其二,快速瀏覽各個事件,找到其中過渡性、關聯性的詞語,并借助這些提示最終確定事件之間的順序。機械推理從未在國考中出現過,現在僅出現在部分地方考題(如湖南、上海)中,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的物理知識。對于理科考生而言,應該難度不大;對于文科考生而言,則需要復習鞏固初中的物理知識。
三 總結一些應試規律
判斷推理題是規律性非常強的題型。考生們在做歷年真題或平時的練習后,一定要多加總結,這樣才能通過練習迅速提高。當然,總結規律的能力本身也是需要從不斷的練習和總結中鍛煉提高的。
例如,上文已經分析,對于圖形推理題,我們知道可將其分為兩類:考查形的關系以及考查數的關系。可是,面對一組陌生的圖,我們如何知道它是考查形的關系還是數的關系?這就需要我們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加以總結。我們會發現,一般來說,考查形的關系的一組圖之間都會有相似性或相關性,而考查數的關系的一組圖之間一般沒有相似性,但會有較多元素。并且,對于考查形的關系的圖,發現形的關系的捷徑就是比較各個圖的區別,在不同中發現相同。綜合上述特點,我們可以把這個規律歸納為:“圖形相似或相關,求同存異是良方;元素小多圖雜亂,優先考慮看數量”。
再比如,國考中的定義判斷題閱讀量越來越大,這對我們的閱讀速度和技巧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如何變得更快呢?通過分析近三年的考試真題我們可以發現,隨著閱讀量的增加,定義判斷的題干中可能會出現干擾信息。所以,迅速發現干擾信息并排除干擾信息,有助于我們快速完成定義判斷題。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國考的定義判斷可分為單句題干和多句題干兩類。前一類題干只有一句話,這種情況下,該句話就是定義,題干中應該沒有干擾信息;后一類題干中有多句話,而通常只有其中的一句話是定義,而其他都是干擾信息。而怎么判斷哪句話是定義本身,哪句話是干擾信息呢?一般來說,較通俗的話、過渡的話、補充說明性的話,都不是定義,而專業性較強的話一般是定義。據此,我們可以將定義判斷的解題技巧歸納為:“定義判斷看句號,單句定義多句擾。過渡補充非重點,專業定義才需要。”
以上僅列舉了圖形推理和定義判斷中的部分規律。事實上,判斷推理題中有大量豐富而有趣的規律,只有考生們能夠認真去總結歸納,一定會有很多收獲。
總之,在備考判斷推理的過程中,考生們一定不能有畏難情緒,也不能心浮氣躁,而應該腳踏實地、認認真真地準備。如果能很好地完成以上三個任務:掌握一些邏輯知識、了解一些題型特點、總結一些應試規律,做好判斷推理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一 掌握一些邏輯知識
如前所述,判斷推理題對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很高,因而,為了做好判斷推理題,掌握一些基本的邏輯知識,對于廣大考生而言,不僅是有益的,也是必要的。對于學習掌握一些邏輯知識,考生們往往存在以下兩種錯誤的傾向,我們需要予以克服。
有一部分考生未曾學習過任何邏輯知識,但在做以往考試真題時并沒有感到有很大的困難,所以就認為學習邏輯知識沒有必要。真是如此嗎?當然不是!事實上,即便是我們沒有系統地學習過邏輯知識,學習與生活的豐富經歷還是能教會我們一些簡單的、樸素的同時也是模糊的、零散的邏輯知識。我們做判斷推理題時不自覺地運用了這種知識。正如我們做閱讀題時常依賴自己的“語感”一樣,我們在做邏輯題時也不自覺的運用了自己的“邏輯感”。但是,僅有“邏輯感”對于應對判斷推理是不夠的。首先,沒有學習過邏輯知識的考生的“邏輯感”是很模糊、零散的,甚至有一部分可能是錯誤的,完全依賴“邏輯感”并不可靠。其次,隨著公務員考試競爭日益激烈,公務員考試試題的難度有穩步加大的趨勢,而判斷推理題的難度也會穩步增加。而考生的“邏輯感”往往是簡單的、樸素的。因此,雖然有些考生運用自己的“邏輯感”足以應付以往的考試真題,但也很可能無法應付以后自己要參加的難度加大后的考試考題。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公務員考試尤其是行政職業能力測試部分,對于考生的答題速度要求很高。如果我們僅僅有模糊、零散的“邏輯感”,即便我們能夠把題目做出來,往往也會耗費較多的時間,導致其他模塊的大量試題沒有做完,同樣難以拿到理想的分數。而如果我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邏輯知識,就能夠迅速發現考題的考點及陷阱之所在,從而快速高效地完成答題。因此,我們需要系統學習一些基本的邏輯知識。
在系統學習邏輯知識過程中,不少考生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認為邏輯知識非常重要,所以強迫自己系統而深入地學習全部邏輯知識,但常因為學法不得要領而事倍功半,見效甚微。即便通過學習全面而深入地掌握了邏輯知識,也會因為投入的時間精力過多而影響了對其他模塊的備考,最后也得不償失。不得不說,造成這種現象,一些培訓機構是負有責任的。有些培訓機構在講授邏輯知識時沒能很好地結合考生應試的實際需要,為了講邏輯而講邏輯,偏離了原本教授邏輯知識的宗旨,也誤導了考生,對考生有害無利。
那么,眾多的邏輯知識中那些是我們需要的,哪些是我們不需要的呢?對于這個問題,任何人的回答都不如歷年考試真題的回答權威。總而言之,只有公務員考試會涉及的邏輯知識的原理(而不是概念本身)才是我們需要掌握的。具體來說,包括邏輯矛盾、直言命題、復合命題(聯言命題、選言命題、假言命題)、三段論、充分必要條件、充分與必要條件、邏輯論證等知識。拿三段論來說,三段論的知識比較豐富,但由于公務員考試只考查這一原理的運用,所以我們沒有必要熟記“大項”、“謂項”、“周延”等概念,也沒有必要明白三段論的結構,更沒有必要了解三段論的瑣碎的規則,但一定要會運用歐拉圖表示三段論,僅此而已。因此,考生在學習邏輯知識時,一定要結合應試的實際需要,靈活掌握基本的邏輯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 了解一些題型特點
與其他模塊相比,判斷推理的題型非常豐富。國家公務員考試最近四年固定考查了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邏輯判斷四種題型。此外,一些地方公務員考試的判斷推理部分還考查事件排序、機械推理等題型。雖然這些題型都考查了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但具體考查的內容和方式都不相同。因此,了解判斷推理部分具體的各種題型的特點,對于做好判斷推理題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圖形推理
圖形推理題主要考查的是考生通過分析歸納已知的多個圖形之間的規律或一個圖形的特征并據此進行推理的能力。從2007年開始,國家公務員考試中的圖形推理題由十道減為五道。對于很多考生而言,圖形推理題難度較大,耗時也較多。實際上,圖形推理題看似紛繁復雜,卻具有很強的規律性,萬變不離其中。如果考生能夠把握住這種規律性,就能夠以不變應萬變。總體而言,圖形推理存在著兩個方面的規律,形的規律和數的規律。所謂形的規律就是指圖形在形狀位置方面的規律,具體而言包括對稱(軸對稱、中心對稱)、疊加(去同存異、去異存同、同異皆存)、旋轉(順時針、逆時針)、結構、拆分、重組等。所謂數的規律就是指圖形的元素的數量關系,這種數量關系包括遞增、遞減、奇偶相隔、不變等,而常見的元素則有點(交點、重心)、邊(直線段、曲線段)、角(銳角、直角、鈍角)、封閉區域、筆劃、面積、體積等。考生若能熟記這些規律并靈活地識別和運用,就能輕松應對圖形推理題。即便在面對一道陌生的圖形推理題毫無思路時,也可以通過順藤摸瓜式地尋找圖形可能的規律,從而找到正確的答案。
(二)定義判斷
定義判斷要求考生通過綜合運用言語理解能力與邏輯判斷能力,迅速理解一個或多個陌生的概念的內涵外延,并據此判斷選項所列情形是否符合題干所給的概念。定義判斷是公務員考試中最為固定和成熟的題型之一。近五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中定義判斷的題量都為十道題。總體而言,定義判斷題難度一般,但由于其對細節判斷要求較高而耗時較長,考生在這一題型備考過程中需要著重考慮速度的因素。為了幫助考生快速解題,筆者在研究歷年真題基礎上創立了“籮筐分裝法”,具體而言,我們在做定義判斷題之前在大腦中準備要四個“籮筐”,它們分別是:主體、條件、手段、目的,在閱讀定義的同時,把具體的信息投放到相應的籮筐中,將眾多紊亂的信息清晰化、條理化,并確定其中的核心類信息,強化自己對定義的理解,從而迅速而準確地解題。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與判斷推理的其他題型相比,定義判斷對考生的言語理解能力尤其是細節閱讀能力要求較高。甚至可以認為,定義判斷是判斷推理部分中的言語題。而且,分析近三年的國考真題就可發現,定義判斷的閱讀量有進一步增長的趨勢。因此,在做定義判斷題時,考生一方面要運動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另一方面還充分運用其言語理解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又好又快”。 來源:www.examda.com
(三)類比推理
類比推理以詞語為載體,要求考生對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判斷、推理。國家公務員考試中的類比推理題首次出現在2006年,并在隨后三年的考試中考查形式不斷豐富,題型難度也有所加大。但總體來說,類比推理題型比較簡單。但這也容易考生的麻痹大意,從而造成不必要的丟分。因此考生在考試時無論題目難易,都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做好類比推理題,需要熟悉常見的關系種類,這樣就能提高反應速度,從而快速準確地選出最佳答案。在類比推理中所給的一對(組)相關詞中,常見的關系種類有:屬種關系與種屬關系(即包含關系與包含于關系)、原因與結果關系、并列與對立關系、同一事物的不同稱謂、作者與作品的關系、事物與其作用(對象)的關系等。截至到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中的類比推理題有三種考查方式,傳統的方式為單純的選擇題,而最新的兩種方式分別為選擇填空題和三個詞語類比題。對于傳統的單純的選擇題,考生可先判斷題干所給的詞語的關系,然后再選擇相同關系的選項;對于選擇填空題,需要使用代入法,將各選項逐一代入題干中,直至符合邏輯;對于三個詞語類比題,考生需要從多個方向仔細揣摩三個詞語之間內在的邏輯關系。此外,分析各個詞語的詞性,對做好類比推理題,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四)邏輯判斷
邏輯判斷是整個判斷推理部分乃至整個行測考試中難度最大的題型。但考生們千萬不要放棄,因為邏輯判斷作為一種重要題型,無論是在國家公務員考試中,還是地方公務員考試中,都占據了相當可觀的分數權重。從另一外一個角度來說,做好邏輯判斷題,不僅有助于考生在判斷推理部分獲得高分,也有助于考生們樹立信心,從而在整個考試中發揮出良好水平。在很多考生眼中,邏輯判斷題靈活多變,無從下手。相對于其他題型,邏輯判斷題的確考查方式非常豐富,但絕不是毫無規律,恰恰相反,隱藏在背后的規律性很強。因此,筆者建議備戰國考的考生在掌握了基本的邏輯知識后,花一段時間集中做往年的國考試題中的邏輯判斷題,做完后將其中的解題思路一致或類似的題集中從一起,從而將所有國考真題分為十幾類,并對其進行各個擊破。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將真題的練習與邏輯知識的學習結合起來,既不能為了學邏輯知識而學邏輯知識,也不能為了單純的做題而做題。
此外,還有事件排序題和機械推理題。事件排序曾在國考中出現過一次(2005年),現主要出現在地方考題(如北京)中。事件排序題對考生的日常生活經驗有一定的要求。做好事件排序,關鍵在于兩點。其一,結合四個選項的分布情況,迅速確定第一句話。其二,快速瀏覽各個事件,找到其中過渡性、關聯性的詞語,并借助這些提示最終確定事件之間的順序。機械推理從未在國考中出現過,現在僅出現在部分地方考題(如湖南、上海)中,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的物理知識。對于理科考生而言,應該難度不大;對于文科考生而言,則需要復習鞏固初中的物理知識。
三 總結一些應試規律
判斷推理題是規律性非常強的題型。考生們在做歷年真題或平時的練習后,一定要多加總結,這樣才能通過練習迅速提高。當然,總結規律的能力本身也是需要從不斷的練習和總結中鍛煉提高的。
例如,上文已經分析,對于圖形推理題,我們知道可將其分為兩類:考查形的關系以及考查數的關系。可是,面對一組陌生的圖,我們如何知道它是考查形的關系還是數的關系?這就需要我們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加以總結。我們會發現,一般來說,考查形的關系的一組圖之間都會有相似性或相關性,而考查數的關系的一組圖之間一般沒有相似性,但會有較多元素。并且,對于考查形的關系的圖,發現形的關系的捷徑就是比較各個圖的區別,在不同中發現相同。綜合上述特點,我們可以把這個規律歸納為:“圖形相似或相關,求同存異是良方;元素小多圖雜亂,優先考慮看數量”。
再比如,國考中的定義判斷題閱讀量越來越大,這對我們的閱讀速度和技巧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如何變得更快呢?通過分析近三年的考試真題我們可以發現,隨著閱讀量的增加,定義判斷的題干中可能會出現干擾信息。所以,迅速發現干擾信息并排除干擾信息,有助于我們快速完成定義判斷題。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國考的定義判斷可分為單句題干和多句題干兩類。前一類題干只有一句話,這種情況下,該句話就是定義,題干中應該沒有干擾信息;后一類題干中有多句話,而通常只有其中的一句話是定義,而其他都是干擾信息。而怎么判斷哪句話是定義本身,哪句話是干擾信息呢?一般來說,較通俗的話、過渡的話、補充說明性的話,都不是定義,而專業性較強的話一般是定義。據此,我們可以將定義判斷的解題技巧歸納為:“定義判斷看句號,單句定義多句擾。過渡補充非重點,專業定義才需要。”
以上僅列舉了圖形推理和定義判斷中的部分規律。事實上,判斷推理題中有大量豐富而有趣的規律,只有考生們能夠認真去總結歸納,一定會有很多收獲。
總之,在備考判斷推理的過程中,考生們一定不能有畏難情緒,也不能心浮氣躁,而應該腳踏實地、認認真真地準備。如果能很好地完成以上三個任務:掌握一些邏輯知識、了解一些題型特點、總結一些應試規律,做好判斷推理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