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邏輯判斷的解題技巧
公務員考試邏輯判斷的解題技巧
A、貓進行捕殺時,并不會顧及鈴鐺的響聲
B、這一舉措將導致貓食物鏈的斷裂,可能導致該國貓的大量死亡
C、有數據顯示,近年來死于車輛碾壓、中毒的野生動物數量在急劇上升
D、給“無主貓”戴上項圈難度很大,而絕大部分動物由“無主貓”捕殺
【解析】
這是邏輯判斷中的削弱論證題型。
需要在給貓佩戴有鈴鐺的項圈能減少被貓捕殺的野生動物數量和帶有這樣的項圈的貓,獵捕成功率降低之間建立打斷聯系,削弱論證。
A項涉及的是貓捕殺的意愿,與論點無關,屬于無關選項。
B項說明該舉措會導致貓的大量死亡,那么貓對野生動物的捕殺數量自然會下降,加強了論點。
C項涉及的是野生動物死亡的其他原因,無法就佩戴項圈和減少捕殺之間建立聯系,屬于無關選項。
D項說明該舉措對無主貓難以實現,而無主貓恰恰是捕殺野生動物數量最大的群體,所以該措施的效果值得質疑,削弱了論點,為正確選項。
【答案】D。
二、前提假設類,將題目中不同事物或論題間建立起聯系的項,往往是正確答案。選項中只涉及某一個方面或論題的說法多數不正確,但是也要因題而異。
20世紀后期的學生經常抗議核武器,現在的學生很少抗議核武器,可見學生一定是沒有過去那么關心政治了。
上述論證基于以下哪項假設:
A核武器帶來的威脅越來越小
B對核武器的抗議能夠準確衡量一個群體關系政治的程度
C現在的學生不像20世紀后期的學生那么關心政治
D對核武器的抗議能夠有效防止核武器帶來的威脅
【解析】
這是邏輯判斷中的前提假設題型。
題目矛盾集中在學生沒有過去那么關心政治了和20世紀后期的學生經常抗議核武器,現在的學生很少抗議核武器之間。需要補充信息,進行解釋。
A項為學生減少抗議找到了合理解釋,削弱了論點與論據的聯系,排除。
B項在論據核武器的抗議和論點關心政治的程度之間進行了搭橋,加強了論證,是必要前提,應選。
C項重復了論點,對論證并無幫助,排除。
D項抗議的結果與關心政治程度無必然聯系,屬于無關選項,排除。
【答案】D。
三、分析推理類題目要運用代入法,排除法、假設法等相關技巧解題,必要時進行簡單推理,而不是不看選項就進行一通推理,浪費時間,就等于自殺。
某案的兩名兇手在以下五人中,經過公安部門的偵查后得知:
①只有甲是兇手,乙才是兇手
②只要丁不是兇手,丙就不是兇手
③或乙是兇手,或丙是兇手
④丁沒有戊為幫兇,就不會作案
⑤戊沒有作案時間
這件案件中的兇手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丁和戊
D丙和丁
【解析】
這是邏輯判斷中的結論推理題型。
形式邏輯類題目首先翻譯題干,題干信息可整理為:①乙→甲;②-丁→-丙;③乙∨丙;④-戊→-丁;⑤-戊。
由⑤可知,戊一定不是兇手,由此可排除C項。
同時由④和⑤可知,丁也不是兇手,由此可排除D項。
此時,由②可知,丙也不是兇手,由此可排除B項。
【答案】A。
四、真假推理運用矛盾關系、反對關系進行快速判斷。矛盾關系的雙方是一真一假;上反對關系(所有的S都是P,和所有的S都不是P)是不能同為真,至少一假;下反對關系(有的S都是P,和有的S都不是P)是不能同為假,至少一真
英語六級考試結束后,關于王剛、劉超二人是否能通過考試,宿舍同學有如下討論:
王剛說:或者我能通過,或者劉超能通過,或者我和劉超都能通過。
李強說:王剛一定能通過。
楊帆說:劉超能通過。
趙進說:王剛沒有可能通過。
考試成績出來后,證明四人的話有兩人說的是真的,兩人說的是假的。
根據以上陳述,可推出以下哪項?( )
A、 王剛、劉超都通過了 B、 王剛、劉超都沒通過
C、 王剛通過了,劉超沒通過 D、 劉超通過了,王剛沒通過
【解析】
本題考查真假推理。李強和趙進的話互為矛盾關系,兩者一真一假。由題干條件可知,楊帆和王剛的話也必有一真一假。若楊帆的話為真,則王剛的話一定為真,與題意不符,所以楊帆的話為假,王剛的話為真,即劉超沒通過,王剛通過了。故選C。
【答案】C。
公務員考試邏輯判斷真題練習
例1、某公司所有的銷售人員都是男性,所有的文秘都是女性,所有的已婚者都是文秘,公司的總經理尚未結婚。據此,我們可以知道:( )(2010年公務員聯合考試題)
A、總經理是男性 B、已婚者中有男性
C、女員工中可能有未婚者 D、銷售人員中有的已經結婚
解析:集合推理題。這一題如果運用邏輯技巧來解題的話,可能很費時甚至做錯,類似這種概念很多且概念之間具有矛盾關系特征的,建議考生可以用畫圖方式解題,比如這道題,按照題目信息將圖形畫出以后可以直接看出答案就是C選項:
例2、如果你的住房是2006年以后的新建樓房,那就帶有外墻保溫層。可見( )(2011年安徽省公務員考試題)
A、只有2006年以后新建的樓房才帶有外墻保溫層
B、所有2006年以后新建的樓房都帶有外墻保溫層
C、有些2006年以前新建的樓房也帶有外墻保溫層
D、所有2006年以前新建的樓房都不帶有外墻保溫層
解析:翻譯推理題。這是2011年的安徽省考真題,看到如果…,那么…的句式,直接反應為充分條件:前推后;根據"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的推理技巧,可以直接鎖定答案B。
例3、某中學的甲、乙、丙、丁四位老師在高考前對該中學的畢業班的前景進行推測。
甲說:"如果李寧能考上北大,那么王路也能考上北大"乙說:"我看這個班沒有人能考上北大。"丙說:"不管王路能否考上北大,李寧都考不上北大。"丁說:"我看王路考不上北大,但李寧能考上北大。"結果表明四位老師中只有一人說對了。據此我們可以得知( )(2006年江蘇省公務員考試題)
A、李寧考上了北大 B、李寧沒有考上北大
C、王路考上了北大 D、王路沒有考上北大
解析:真假判斷題。做真假判斷類題目,首先要找到題目中的矛盾信息。觀察給定的四句話,可以發現甲和丁說的話是互相矛盾的,矛盾關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因此我們判斷出乙和丙說的就是假話,所以正確答案是A項。
例4、幾位同學對物理競賽的名次進行猜測。小鐘說:"小華第三,小任第五。"小華說:"小閩第五,小宮第四。"小任說:"小鐘第一,小聞第四"。小閩說:"小任第一,小華第二。"小宮說:"小鐘第三,小閩第四。"已知本次競賽沒有并列名次,并且每個名次都有人猜對。那么,具體名次應該是:( )(2010年公務員聯合考試題)
A、小華第一、小鐘第二、小任第三、小閩第四、小官第五
B、小閩第一、小任第二、小華第三、小宮第四、小鐘第五
C、小任第一、小華第二、小鐘第三、小宮第四、小閩第五
D、小任第一、小閩第二、小鐘第三、小宮第四、小華第五
解析:排列組合題。觀察題目給定的約束信息:"每個名次都有人猜對",而第二名這個名次很明顯只有一個人猜的"小華第二",因此這個猜測只能是對的。因此答案就是C項。
例5、熱天可能使人煩躁不安,對他人采取負面反應,甚至進攻,發生反社會行為,世界上炎熱的地方,也是攻擊行為較多的地方。由此可推出的最恰當的結論是( )(2005年北京公務員考試題)
A、自然環境決定人格特征
B、自然物理環境可對特定行為做出一定的解釋
C、越是寒冷的地方,人們越不會出現侵犯行為
D、炎熱的地方社會治安更好
解析:歸納推理題。歸納推理的首要解題原則就是"可能性優先",本題給定的前提是"熱天可能使人煩躁不安",可能性前提只能推出可能性的結論,因此直接鎖定答案B。
例6、據某知名房產中介機構統計,2010年9月份第二周全國十大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量總體呈上漲趨勢,并且與8月第二周相比上漲幅度更明顯。如果沒有其他因素抑制,按照這種趨勢發展,9月份或將創新政以來成交量最高水平。雖然現在還不能確認樓市完全回暖,但未來樓價調控的壓力還是很大的。
下列最有可能是上述論證前提假設的是:( )(201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題)
A、炒房者將資金大量投入樓市
B、國家對樓價的調控手段不足
C、消費者對房子的購買熱情沒有減退
D、樓市成交量的增長會帶動樓價的上漲
解析:前提假設類。前提假設類題型最常考的是搭橋的技巧,那么只要能夠正確的在論據和論點之間建立聯系就行了。首先找出此題的論據:樓房成交量總體呈上升趨勢;論點:樓價調控的壓力還是很大。直接在二者之間搭橋,即是將樓房成交量和樓價之間建立聯系,因此答案選擇D。實際上,很多前提假設型的題目都可以用這一技巧快速正確的解題。
例7、德國經濟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當中受到的沖擊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小,主要原因是德國經濟建立在先進制造業的基礎上,德國的機械裝備和汽車制造業保持了很強的競爭力,一些人根據德國的例子得出結論:只有具備強大的制造業競爭水平,一個國家的經濟才有高度的穩定性。
如果以下各項為真,哪項能夠質疑上述結論?()(2011年公務員聯合考試題)
A、有些制造業不發達的國家在金融危機中受影響較小
B、某國制造業不發達,該國經濟一直動蕩不安
C、有些國家保持長期經濟穩定,卻沒有發達的制造業
D、有些國家制造業很發達,但經濟并沒有長期保持穩定
解析:削弱論證類。這一題考的比較綜合,既用到翻譯推理的技巧,也運用了論證類的解題技巧。觀察論點的陳述特征,可知這是必要條件的一個典型表達,根據"P→Q的最強否定為P且非Q ",可以直接確定答案C。
看過“公務員考試邏輯判斷的解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