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定義判斷模擬題及答案
公務員考試定義判斷模擬題(一)
A、某IT技術人員用業余時間開了一個小公司,主要在網絡上遠程幫助他人修理電腦
B、某大學畢業生在一個B2C網站上開了一家服裝店,運用自己的人脈資源使網店很快就開始盈利
C、某攝影師個人網站上的攝影作品吸引了大批網友瀏覽、轉發,后來該攝影師依靠該網站上發布攝影器材廣告帶來了大量收入
D、某高校學生建立的免費回答中小學生學習問題的公益網站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好評,當地一家教育機構出資贊助擴大這個網站的規模,以幫助更多的學生
2、非正規就業指在競爭激烈和體制不完善條件下的階段性的、不穩定性的、未納入社會保障制度體系的一種就業方式。下列屬于非正規就業人員的是( )。
A、城市環衛處工人
B、公立學校的保安
C、通用汽車公司的工人
D、在街頭攬活的裝修工人
3、民族共同語言是指同一個民族的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彼此之間交流思想感情和交往聯系所共同使用的言語。下列語言不屬于民族共同語言的是( )。
A、漢語
B、蒙語
C、時下興起的上網一族使用的一些縮略語
D、越南境內北方民族之一的儂人使用的與岱人相近的語言
4、自然環境效應是以地能和太陽能為主要動力來源,環境中的物種相互作用所產生的環境效果;人為環境效應則是由于人類活動而引起的環境質量變化和生態變異的效果。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自然環境效應的是:
①云南昆明日照時間長,花木長得特別好,花期也長
②酸雨造成地面的水體和土壤的酸度增大,使農業和漁業減產
③某區實行退耕還林多年,泥石流比過去少了,莊稼也比過去長得更好
④地震使山體松動,一遇大雨,就容易發生泥石流
⑤村民祖祖輩輩生活在大山里,靠打獵為生,致使山里的動物逐漸減少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5、生態閾值是指生態系統從一種狀態快速轉變為另一種狀態的某個點(生態閾值點)或一段區間(生態閾值帶)。推動這種轉變的動力來自某個或多個關鍵生態因子微弱的附加改變。其中生態閾值帶暗含了生態系統從一種狀態到另一狀態逐漸轉換的過程,而不像點型閾值那樣發生突然的轉變。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
A、若能夠證明保存30%的原生植被可以保護大部分物種不受威脅,若低于30%則將嚴重威脅物種的生存,則30%為其生態閾值
B、若經研究發現溫度再升高基準溫度的3、75%將使當地生態系統面臨嚴重干旱的威脅,則3、75%為其生態閾值
C、若經研究發現當鳥類棲息地從15%減少到7%的區間,鳥類多樣性會逐漸下降,此間若加以保護可以恢復。但若減少到7%以下時,鳥類的多樣性就會急速下降,則7%為其生態閾值
D、若經研究發現某地相對空氣濕度在44、7%一53%區間將有利于當地植被生存,但若高于53%或低于44、7%將嚴重影響植被生存,則44、7%和53%為其生態閾值
公務員考試定義判斷模擬題答案
1、答案: A
解析:
第一步:找到定義關鍵詞
把自己的智慧、知識、能力、經驗轉換成實際收益,產生經濟價值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A項“在網絡上遠程幫助他人修理電腦”運用的是自己的智慧、知識、能力、經驗,“小公司”是以營利為目的的,會產生經濟價值,滿足定義關鍵詞,是本題答案。
B項運用自己的人脈資源實現盈利,C項是依靠該網站上發布攝影器材廣告帶來收入,B和C均不滿足關鍵詞“自己的智慧、知識、能力、經驗”,D項是“免費回答”不滿足關鍵詞“產生經濟價值”。故正確答案為A。
2、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該定義強調“階段性的”、“不穩定性的”、“未納入社會保障制度體系的”。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B、C三項均屬于穩定工作,不符合非正規就業的定義;D項,“在街頭攬活”表明工作是斷斷續續的、不穩定的,也沒有納入社保體系的,符合定義。故正確答案為D。
3、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包括“同一個民族”,“共同使用的言語”。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中的“漢語”,B中的“蒙語”,D中的“儂人使用的與岱人相近的語言”均符合關鍵詞,因此屬于民族共同語言;C中的“上網一族使用的一些縮略語”不符合關鍵詞“同一個民族”,因此不屬于民族共同語言。綜上,故正確答案為C。
4、答案: A
解析:
自然效益:(1)地能,太陽能動力 ①日照云南花木符合(1),②酸雨,打獵,退耕還林屬于人為活動引起的環境變化,不符合(1)(2);④地震,自然災害,只體現自然對人; ①④符合。
5、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定義中強調“生態系統從一種狀態快速轉變為另一種狀態的某個點或某一段區間”、“某個或多個關鍵生態因子微弱的附加改變”、“逐漸轉換的過程”等。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B項中的影響生態因子應該為溫度,因此生態閾值應為基準溫度,而與3、75%無關,因此不符合定義。A、C、D項均將影響因子的某一特定值作為生態閾值,符合定義。故正確答案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