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定義判斷題及答案解析(2)
公務員考試定義判斷題(二)
1、誠實信用:是指要求行為人按照市場制度的互惠性行事。在締約時,誠實不欺不詐,在締約后,守信用并自學履行。
根據以上定義,下列甲的行為不違背誠實信用的是( )。
A、甲與乙惡意串通訂立買賣合同,損害甲的被代理人的利益
B、甲隱瞞自己的住宅即將拆遷的事實,而以市場價轉讓其房屋
C、甲故意泄露他人的商業秘密
D、先履行合同義務的乙未交付貨物。因此,后履行合同義務的甲拒絕交付貨款
2、公共政策是以政府為主的公共機構,為確保社會朝著政治系統所確定、承諾的正確方向發展,通過廣泛參與的和連續的抉擇以及具體實施產生效果的途徑,利用公共資源達到解決社會公共問題,平衡、協調社會公眾利益目的的公共管理活動過程。下列不符合這一定義的是( )。
A、公共政策制定的主體是政府為主的一系列公共機構
B、公共政策的目的在于確保社會朝著政治系統所確定、承諾的正確方向發展
C、公共政策是一種公共管理活動過程
D、公共政策就是政府要少花錢多辦事的各種方法與途徑
3、失眠癥:入睡困難或睡眠保持困難,且醒后疲乏,精神不振,每周至少出現三次,持續一個月以上,下列描述的情形最符合失眠癥的是( )。
A、小王兩個月來被別人發現過好幾次夢游
B、老張近幾年每天只睡三個小時
C、張小姐有五周幾乎每天晚上醒好幾次,白天沒精神
D、劉先生每逢出差就會整夜睡不著覺
4、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定或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遭受損失,而為其管理事務的行為。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無因管理的是:
A、為躲避臺風,全村人都遷移到外地,臺風過后張三回到村里,發現劉某的貴重皮衣在自家院里,隨送到皮衣店進行浸水后維修,之后據為己有
B、發生洪水,隔壁家池塘的魚沖入王某魚塘,王某悄悄的飼養一周后將魚賣入集市
C、雨天,小郭見鄰居家沒人,為其收被子
D、加工廠對買方已付款但未取走的貨物進行妥善保管
5、人的認識分為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對事物現象的認識稱為感性認識;對事物本質的認識稱為理性認識。
那么下列認識屬于理性認識的是( )。
A、太陽每天東升西落
B、物價上漲是價值規律起作用的結果
C、小麗長得很漂亮
D、書是紙做的
公務員考試定義判斷題答案
1、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強調“互惠性”、“不欺不詐”、”守信用“。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選項中甲的行為損害了被代理人的利益,不符合”互惠性“;B選項中”甲隱瞞自己的住宅即將拆遷的事實“,不符合”不欺不詐“;C選項中”甲故意泄露他人的商業秘密“,不符合”守信用“;D選項中甲的行為是合法地維護自身權益,并不違背誠實信用。故正確答案為D。
2、答案: D
解析: A、B、C三項與公共政策的定義要素相符,只有D項沒有在定義中得以體現。
3、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強調“入睡困難或睡眠保持困難”、“醒后疲乏”、“每周至少出現三次,持續一個月以上”。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中的小王夢游代表睡眠保持很好,不屬于失眠癥;B中的老張睡眠時間短,但是并沒有說他入睡困難或者醒后疲乏,不屬于失眠癥;D中劉先生的狀況并沒有每周至少出現三次,持續一個月以上,不屬于失眠癥,故正確答案為C。
4、答案: C
解析:
無因管理的關鍵詞是:沒有法定或約定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為他人管理事物。張三把劉某的貴重皮衣雖然送到皮衣店進行浸水后維修,但是最終目的是占為己有。所以,并不是為劉某保管,而是據為己有,屬于不當得利,A項錯誤。王某把沖入自家魚塘的魚悄悄的飼養一周后賣入集市,雖然有為別人的魚盡保管的義務,但是目的是為了自己利益,所以不屬于無因管理,B項錯誤。小郭在沒有任何義務的前提下,下雨天為鄰居收被子,屬于無因管理,C項正確。加工廠對買方已付款但未取走的貨物,仍然有法定的義務進行保管,所以,不屬于無因管理,D項錯誤。
5、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判斷考察定義
題目考察“理性認識”,需要關注“理性認識”的定義。
第二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強調“對事物本質的認識”。
第三步:逐一判斷選項
A、C、D都是對事物現象的認識,只有B是對事物的本質的認識,故正確答案選B。
看過“公務員考試定義判斷題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