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國考行測之常見概念辨析
時間:
楚欣2
數量關系
例如:某鎮2001年鄉鎮工業總產值是1486萬元,2002年是1763萬元。鎮長匯報時說,我鎮去年鄉鎮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277萬元,增加了18.64%。
【分析】上面的表述是錯誤的。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某鎮2002年鄉鎮工業總產值比2001年增加277萬元,增長了18.64%。
2.“倍數”與“翻番”
其次,我們來分析一下“倍數”與“翻番”。倍數是一個量與另一個量的比值;翻番則指數量翻倍。兩者都表示兩個指標之間的比值關系,但前者是算術級,后者為幾何級。例如基礎量為A,若另一量是基礎量的n倍,則另一量值為n×A;若另一量是基礎量翻n番,則另一量值為2n×A。
例如:“去年5月某景區的參觀人數為12萬人,今年5月該景區的參觀人數增長了2倍”,則今年5月的參觀人數是去年5月的3倍,即參觀人數為36萬人。
“去年5月某景區的參觀人數為12萬人,今年5月該景區的參觀人數翻了一番”,則今年5月的參觀人數是去年5月的2倍,即參觀人數為24萬人。
3.“百分數”與“百分點”
再次,我們來分析“百分數”與“百分點”。百分數也稱百分比,是相對指標最常用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是將對比的基數抽象化為100而計算出來的相對數,用“%”表示。百分點是指不同時期以百分數形式表示的相對指標,如資料分析中涉及到的增長率、比重、指數等的變動幅度。
例如: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占的比重由1992年的23.8%下降到1993年的21.2%。從上述資料中,我們可以說:國內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占的比重,1993年比1992年下降2.6個百分點即21.2-23.8=-2.6,但不能說下降2.6%。1個百分點=1%。
總之,數字是統計的語言,也是分析事物論事推理的重要依據,也是考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