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行測法律常識試題含答案(2)
公務員行測法律常識試題(二)
1、合同生效后,當事人就質量要求不明確又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應按照國家標準履行;沒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應按照( )履行。
A、地區標準
B、企業標準
C、通常標準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準
D、所有者標準
2、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對疑難、復雜、重大案件作出決定是,經過()的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
A、本院審判委員
B、本院院長
C、上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
D、上級人民法院院長
3、法律與道德的共同性體現在 。
A、它們都是社會規范
B、它們都體現一定的社會價值
C、它們都是社會調控的手段
D、它們都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
4、下列行為不違反國家規定的是( )
A、農民甲某外出打工,將其承包的耕地租給同村乙某用于挖塘養魚
B、 在承包期內,丙某將所承包的林地改作耕地,種植蔬菜和中藥材
C、牧民丁某的草場在承包期內發生沙化,遂與人合作進行采砂作業
D、某地為發展漁業,將“圍湖造田”圍墾形成的耕地重新開挖成湖
5、作為定案根據的證據應當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
A、屬于物品或痕跡
B、由當事人提供
C、經過鑒定
D、具有證明力和證據能力
公務員行測法律常識試題答案
1、答案: C
解析:
《合同法》第61條規定:當事人就合同有質量要求不明確的,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履行;沒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按照通常標準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準履行。故正確答案為C。
2、答案: B
解析: 根據《國家賠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應當自收到賠償申請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決定;屬于疑難、復雜、重大案件的,經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所以本題選B。
3、答案: ABC
解析:
在一定社會中,一般僅存在代表統治階級利益的法律;但卻可以存在代表不同階級的道德觀。故正確答案為A、B、C項。
4、答案: D
解析: 按照《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和《土地管理法》的有關規定對基本農田采取以下保護措施:凡是已經劃定的基本農田保護區,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擅自改變或者占用。如果國家重點建設項目選址確實無法避開基本農田保護區,需要占用該區內土地的,必須依法履行審批程序和審批權限,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同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簽署意見后,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在基本農田保護區內,禁止建窯、建房、建墳或者擅自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禁止將基本農田保護區內的耕地轉為非耕地。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閑置、荒廢基本農田保護區的耕地。非農業建設占用基本農田保護區內的耕地,已辦理審批手續的,1年以內可以耕種并收獲的,應當由原耕種者繼續耕種或者由建設單位耕種,1年以上未動工興建而閑置未用的,應當按照規定繳納閑置費,未經原批準機關同意,連續2年未使用的,應收回用地單位的使用權,注銷土地使用證。個人承包耕地棄耕拋荒的,收回承包經營權。1998年,中國經歷了世紀大洪水之后,中國政府認識到圍湖造田的危害,適時作出了在長江中下游退田還湖的重大決策。這是中國自從春秋戰國以來,第一次從圍湖造田,自覺主動地轉變為大規模的退田還湖,給洪水讓路。所以D項正確。因此,本題選擇D選項。
5、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題時,可以通過觀察選項直接排除,A、B、C 三項都過于具體,不足以成為基本特征,排除之后,故正確答案為 D。
本題相關知識點:
證據能力是指能否在審判中用來證明控辯雙方所主張的、并且必須由審判人員加以判斷的事實,也就是有無充當證據的資格,在英美證據法上,又稱為證據的可采性。
證明力又被稱為證據價值,它是指證據在認定事實上發生作用的力量,即證據對于事實的裁判者形成心證的影響力,包括證據的可信性和狹義的證明力兩個方面。
有證據能力的證據不一定有證明力,如被告人的口供雖然出于本人的自愿,但卻是虛假的;而沒有證據能力的證據可能具有證明力,如運用刑訊的方法獲得的真實口供。作為定案根據的證據必須既有證據能力,又有證明力。
看過“公務員行測法律常識試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