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行測法律常識題及答案(2)
公務員行測法律常識題(二)
1、根據我國憲法的規定,下列機關中,( )有權制定行政法規。
A、全國人大會
B、省級人大
C、省級人民政府
D、國務院
2、提起行政復議的申請人是( )。
A、行政相對人
B、行政機關
C、上級行政機關
D、檢察院
3、根據《行政許可法》,除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外,行政機關應當自受理行政許可申請之日起 內作出行政許可決定。( )
A、三日
B、七日
C、十日
D、二十日
4、下面關于我國憲法的內容及原則的對應關系,有誤的是( )
A、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人民主權原則
B、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基本人權原則
C、三權分立──權力的制約原則
D、依法治國──法治原則
5、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的性質是( )。
A、基層行政機關
B、基層政權機關的派出機關
C、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D、基層群眾性組織
公務員行測法律常識題答案
1、答案: D
解析: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并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故本題應當選D。
2、答案: A
解析:
《行政復議法》第9條第1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
本法第10條第1款規定:“依照本法申請行政復議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是申請人。”
第4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行政復議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申請人。”
“行政相對人”是指行政管理法律關系中與行政主體相對應的另一方當事人,即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影響其權益的個人或組織。上述法條中提到的“公民、法人或組織”都屬于“行政相對人”。故正確答案為A。
3、答案: D
解析:
《行政許可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外,行政機關應當自受理行政許可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作出行政許可決定。二十日內不能作出決定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十日,并應當將延長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請人。但是,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所以本題選 D。
本題相關知識點:行政機關作出準予行政許可的決定,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十日內向申請人頒發、送達行政許可證件,或者加貼標簽、加蓋檢驗、檢測、檢疫印章。
4、答案: C
解析:
三權分立,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則,其核心是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相互獨立、互相制衡。我國采取的是民主集中制,體現了我國憲法的“權力的制約原則”。因此本題選C。
5、答案: C
解析:
城市和農村按居民居住地區設立的居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而并非國家行政機關,其在授權情況下,可以行使部分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行政職能。
看過“公務員行測法律常識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