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行測常識歷史考點梳理
公務員行測常識歷史考點梳理
(二)勝利結束: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長征的勝利結束。
二、遵義會議
(一)時間:1935年1月。
(二)意義:
1、遵義會議清除了王明的“左”傾錯誤,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解決了當時極為重要的軍事和組織問題。
2、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地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的革命問題,是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
三、相關延伸——關于長征詩句
(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毛澤東《七律 長征》)
(二)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毛澤東《憶秦娥 婁山關》)
(三)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
四、長征意義
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長征的勝利表明,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強大隊伍,長征中紅軍表現出的對革命的必勝信念和一往直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成為激勵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前進的巨大動力。
長征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
五、終極預測——時政與歷史的結合
(一)時政事件: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于2016年10月21日在北京召開。
(二)會議主要內容
今天,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就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長征永遠在路上。不論我們的事業發展到哪一步,不論我們取得了多大成就,我們都要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在新的長征路上繼續奮勇前進。
(三)會議熱詞
1、長征精神:“偉大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2、新長征:指出,“新中國成立后,經過艱苦摸索和曲折實踐,我們開啟了改革開放新時代,邁上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長征之路。”
針對如何走好新長征路這一課題,提出了6個“必須”:
必須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必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必須把握方向、統攬大局、統籌全局;
必須建設同我國國際地位相稱、同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
必須加強黨的領導,堅持全面從嚴治黨。
公務員考試行測必備文學常識
一、先秦文學
1、儒家經典“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六經”又稱“六藝”,在“五經”后增加《樂》。
2、歷史散文有《左傳》、《戰國策》、《國語》。《左傳》、《轂梁傳》、《公羊傳》同為解說《春秋》的“三傳”。
3、《詩經》本只稱《詩》,后又以“詩三百”為代稱。著名篇目有《關睢》、《伐檀》、《碩鼠》、《七月》。
4、《戰國策》,33篇,西漢劉向根據史料編寫。屬國別體史書。
二、兩漢文學(漢賦)
1、賈誼,《吊屈原賦》,開“史論”之先河,其賦上承楚辭下啟漢賦,影響很大。
2、劉安,封淮南王。主要作品《淮南子》。“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3、司馬遷著《史記》,全書130篇,包括12本紀、8書、10表、30世家、70列傳。紀傳體通史。
4、樂府民歌和賦樂。樂府原為漢代音樂機關,后指所搜集的詩。《孔雀東南飛》是中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敘事詩。
三、魏晉南北朝文學
1、“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觀滄海》、《蒿里行》;曹丕著有《典論》;曹植的《名都篇》、《白馬篇》、《洛神賦》。
2、“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禹、應玚、劉楨。“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山濤、劉伶、王戎、向秀、阮咸。
3、諸葛亮,字孔明,別號臥龍,封武鄉侯。《出師表》。
4、干寶,《搜神記》。《干將莫邪》、《東海孝婦》都出于此。《搜神記》是我國最早的短篇小說集之一,多為志怪故事。
5、陶淵明,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謚靖節,我國第一位杰出的田園詩人。有《陶淵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飲酒》等。
四、唐代文學(唐詩)
1、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主要作品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閣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2、賀知章,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主要作品為《詠柳》、《回鄉偶書》。
3、孟浩然,襄陽人。唐代第一個大量寫山水詩的人,與王維合稱“王孟”。主要作品為《過故人莊》、《春曉》等,集為《孟襄陽集》。
4、王維,字摩詰,詩人兼畫家。與孟浩然同為盛唐田園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為《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陽關曲門飛鳥鳴澗》。蘇軾贊其作品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5、李白,字太白,人稱“詩仙”。唐代三大詩人之一。主要作品為《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等。
6、杜甫,字子美,與李白齊名,人稱“詩圣”。主要作品為《兵車行》、《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結為《杜工部集》。
7、白居易,字樂天。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者,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與元稹合稱“元白”。主要作品《秦中吟》、《新樂府》(包括《賣炭翁》等)、《長恨歌》、《琵琶行》等。
8、柳宗元,字子厚。唐代古文運動的領導者之一,與韓愈并稱“韓柳”,“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為《捕蛇者說》、《三戒》(包括《黔之驢》)。他是中國第一位把寓言正式寫成獨立的文學作品的作家。韓愈《師說》。
看過“公務員行測常識歷史考點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