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公務員考試經濟常識題及答案
江蘇公務員考試經濟常識題一
B、降低利率、擴大信貸規模屬于擴張性財政政策
C、增加稅收、減少財政支出屬于緊縮性財政政策
D、當發生通貨膨脹的時候,往往采用緊縮性的貨幣政策
2、一般情況下,銀行利率提高,股票價格會( )
A、隨之上升
B、不受其影響
C、隨之下降
D、不穩定波動
3、近年來,我國政府把治理商業賄賂擺到反腐敗工作特別突出的位置。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經營者不得采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者購買商品。商業賄賂違背市場經濟 。
A、開放原則
B、自愿原則
C、平等原則
D、互利原則
4、作為調節社會經濟運行的一種重要經濟杠桿,提高稅率通常將( )。
A、提高政府的財政收入
B、抑制投資,有利于防止經濟過熱
C、刺激消費
D、提高稅收管理的效率
5、2008年,國家房地產調控措施的出臺十分密集,除了增加廉租房、經濟適用房供應外,再加上央行加息,多個城市出現了房屋成交量下跌的態勢,房價漲幅開始趕緩。這表明( )。
A、國家通過宏觀凋控平衡供求關系
B、價格的波動通過共求關系表現出來
C、宏觀調控是資源配晉的基礎性手段
D、宏觀調控可以克服市場調節的滯后性
江蘇公務員考試經濟常識題答案
1、答案: B
解析: 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經濟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和控制貨幣供給量和利率,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包括擴大信貸規模、降低利率、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和再貼現率等,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包括適當提高再貸款利率、再貼現率以及商業銀行的存款利率等。財政政策是指根據穩定經濟的需要,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來調節總需求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和。降低利率、擴大信貸規模屬于擴張性貨幣政策,B項錯誤。故本題選B。
2、答案: C
解析: 利率上調的影響有:1、公司的貸款利率增加,財務費用增加,那么,利潤減少。 利潤減少,要維持一個合理的市贏率的話,那么只有股價下跌。2、利率上調,部分穩健型投資者會把錢存到銀行以期利息收入,這個收入是沒有風險的收入。股市上的流動的錢少,供大于求,導致股票價格下跌。利率下調作用則反之。所以,利率上調則股價下跌,利率下調則股價上漲。所以選C。
3、答案: AC
解析:
商業賄賂違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破壞市場秩序,妨礙公平競爭和資源的合理配置,影響投資環境,損害商務事業健康發展,違反了開放原則;增加企業經營成本,造成國家稅收減少和公共財產被侵吞,為假冒偽劣商品開了方便之門,違反了平等原則,直接侵害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故正確答案為A、C項。
4、答案: B
解析:
如果目前稅率處在拉弗曲線的40%以下的某處,則提高稅率,可增加稅收;相反,如果目前稅率處在拉弗曲經珠40%以上的某處,則降低稅率,可增加稅收。AD項錯誤。稅率過高會抑制消費,C項錯誤。故本題答案選B。
5、答案: A
解析:
宏觀調控(簡稱宏調)是政府實施的政策措施以調節市場經濟的運行。在市場經濟中,商品和服務的供應及需求是受價格規律及自由市場機制所影響。市場經濟帶來經濟增長,但會引發通貨膨脹,而高潮后所跟隨的衰退卻使經濟停滯甚至倒退,這種周期波動對社會資源及生產力都構成嚴重影響。所以宏觀調控是著重以整體社會的經濟運作,透過人為調節供應與需求,來達至計劃經濟之目標。故正確答案為A。
江蘇公務員考試經濟常識題二
1、股票是股份公司發給股東的入股憑證,購買股票的股東成為( )。
A、公司的債主
B、企業的法人
C、公司的所有者
D、企業的經營者
2、①把經濟資源向經濟效益好的企業集中;②始終保持市場的供求狀況趨于平衡;③使企業努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④保證企業始終獲得最高的經濟效益;⑤保證產品結構始終處于合理狀態。市場經濟是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以市場為基礎進行資源配置可以( )。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⑤
3、從交易對象的屬性及它們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劃分,我們可以把市場劃分為商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下列不屬于生產要素市場的是( )。
A、消費品市場
B、金融市場
C、勞動力市場
D、技術市場
4、在商品流通中所需貨幣量不變的前提下,貨幣流通次數與( )。
A、商品價格總額成正比
B、貨幣本身的價值成正比
C、待售商品數量成反比
D、商品價格水平成反比
5、信貸是銀行對經濟生活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一個國家如果信貸規模過大,可能造成的風險是( )。
A、投資或消費過熱
B、流通領域中的貨幣量的增加
C、企業或居民還貸困難
D、加劇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矛盾
江蘇公務員考試經濟常識題答案
1、答案: C
解析:
股票是股份公司發給股東的入股憑證,是股東取得股息的一種有價證卷。股東是指通過向公司出資或其他合法途徑出資并獲得公司股權,并對公司享有利和承擔義務的人。故本題答案選C。
2、答案: B
解析:
黨的十四大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提出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通過經濟杠桿和競爭機制的功能,把資源配置到效益較好的環節中去;運用市場對各種經濟信號反應比較靈敏的優點,促進生產和需求的及時協調,使企業努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
3、答案: A
解析:
生產要素市場是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利用的各種經濟資源的統稱,一般包括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和信息等。市場經濟要求生產要素商品化,以商品的形式在市場上通過市場交易實現流動和配置,從而形成各種生產要素市場。依據不同的生產要素,生產要素市場可分為資金市場、勞動力市場、房地產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產權市場等。消費品市場屬于商品市場,非生產要素市場,故正確答案為A。
4、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貨幣流通公式:商品價格總額/同一單位貨幣的平均流通次數=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根據馬克思的貨幣流通規律,可以看出商品流通中所需貨幣量與流通中待售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與貨幣流通次數成反比。因此,如果在商品流通中所需貨幣量不變的前提下,貨幣流通次數與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價格總額等于待售商品數量乘以商品價格水平。因此,在商品流通中所需貨幣量不變的前提下,貨幣流通次數與待售商品數量及商品價格水平都應成正比,故C、D兩項不能選,B項與之無關。故正確選項是A項。
5、答案: ABCD
解析:
信貸規模又稱“貸款規模”,是中央銀行為實現一定時期貨幣政策目標而事先確定的控制銀行貸款的指標。
如果國家的信貸規模過大,就會造成流通中的貨幣量增加,其主要手段有:降低利息率、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降低再貼現率;其目的是增加市場需求,促進經濟上行。但貨幣量一味增加的話,會造成需求不足,物價上漲過快,產生盲目投資和消費,加劇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矛盾,同時會引發企業或居民還貸困難。故A、B、C、D項正確。
看過“江蘇公務員考試經濟常識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