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題及答案
西藏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題一
C、西藏人說:我們這里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最強
D、新疆人說:我們這里氣候干燥,云雨少,晴天多,太陽輻射最強
2、“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節氣對于指導農業生產具有很強的科學性。下列反映陽歷六月初節氣的農諺是( )。
A、立夏桑果像櫻桃
B、小滿養蠶又種田
C、芒種育秧放庭前
D、夏至稻花如白練
3、“早虹雨滴滴,晚虹曬臉皮。”我國的降雨云大都是由西向東移動的,早晨看到的虹,是東方射來的太陽光照在西方的天空降雨層的水滴上形成的西虹,傍晚看到的虹是西方射來的太陽光照在東方天空降雨層的水滴上而形成的東虹。關于虹形成的天氣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西虹和東虹都預示著天空沒有降雨云了,天氣必然是晴朗的
B、西虹和東虹都是本地天氣將要降雨的預示
C、東虹是本地天氣將要降雨的預示,西虹預示著西方天空已沒有降雨云了,天氣必然是晴朗的
D、西虹是本地天氣將要降雨的預示,東虹預示著西方天空已沒有降雨云了,天氣必然是晴朗的
4、地球上的南北回歸線是( )。
A、熱帶與溫帶的分界線
B、低緯與高緯的分界線
C、溫帶與寒帶的分界線
D、極晝與極夜的分界線
5、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洋流形成原因的是:
A、地轉偏向力
B、太陽輻射
C、大氣運動
D、磁偏角
西藏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題答案
1、答案: C
解析:
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有日照時間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大小。日照時間受緯度位置和天氣狀況的影響,正午太陽高度角受緯度位置的影響。選項C,西藏位于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是我們國家太陽能最豐富的地區。那里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透明度好,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多,而且那里多晴朗天氣。 選項A,海南緯度位置低,為季風氣候,夏秋季節多受臺風影響,多陰雨天氣; 選項B,黑龍江緯度位置高,也為季風氣候; 選項D,新疆雖然干燥,云雨少,晴天多,但和西藏比還是沒有西藏太陽輻射強。
故選C。
2、答案: C
解析:
只有C項是反映六月初芒種節氣的農諺。小滿是陽歷五月底,夏至是陽歷六月底。
3、答案: D
解析:
我國的降雨云大都是由西向東移動的,早晨看到的虹,是東方射來的太陽光照在西方的天空降雨層的水滴上形成的西虹,顯然,西虹是本地天氣將要降雨的預示。而東虹是西方射來的太陽光在東方天空降雨層的水滴上形成的,看到東虹,意味著降雨層在本地的東邊,且會繼續向東移動,本地自然不會有降雨,天氣必然是晴朗的。故正確答案為D。
4、答案: A
解析:
南回歸線為南緯23°26′,是熱帶和南溫帶的分界線;北回歸線為北緯23°26′,是熱帶和北溫帶的分界線。所以A正確。
低緯與中緯的分界線是南北緯30度,中緯與高緯的分界線是南北緯60度;而低緯與高緯沒有分界線,所以B錯誤。
溫帶與寒帶也沒有分界線,C錯誤。
也不存在“極晝與極夜的分界線”這個說法,D也是錯誤的。
故正確答案為A。
5、答案: D
解析:
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洋流又稱海流,是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運動外,海水沿一定途徑的大規模流動。引起海流運動的因素可以是風,也可以是熱鹽效應造成的海水密度分布的不均勻性。前者表現為作用于海面的風應力,后者表現為海水中的水平壓強梯度力。加上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便造成海水既有水平流動,又有垂直流動。大氣運動是海洋水體運動的主要動力。陸地形狀和地轉偏向力也會對洋流方向產生一定影響。所以AC選項是正確的;風形成的原因有兩個,即地球的轉動以及地球表面受太陽加熱程度的差別,所以太陽輻射會影響到風的形成,進而影響洋流的形成,所以B選項是正確的;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
西藏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題二
1、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2、在我國古代,二姓結為婚姻,一般要經過六道程序,稱為“六禮”,包括“迎親”“納吉”“納彩”“問名”“請期”“納征”。關于六禮,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問名”在“納彩”之前
B、“迎親”是指男家迎請女家父母參加婚禮
C、“納吉”和“納征”分別指男家向女家提親及送聘禮
D、“請期”是指男家擇定完婚吉日,向女家征求同意
3、下列軍事武器裝備按發明時間先后排序,錯誤的是( )。
A、弓箭、云梯、火藥
B、火炮、機槍、沖鋒槍
C、雷達、坦克、魚雷
D、航母、導彈、原子彈
4、下列詩句未涉及秋天的是( )。
A、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B、寒菊已枯分正色,春蘭未秀借幽香
C、山明水凈夜來霜,樹樹深紅出淺黃
D、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5、下列關于二十四節氣說法錯誤的是( )。
A、雨水、谷雨反映降水現象
B、立春、春分反映季節變化
C、驚蟄、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現象
D、小滿、芒種與農作物成熟和收成相關
西藏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題答案
1、答案: B
解析:
萬有引力定律是艾薩克·牛頓在1687年于《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上發表的;日心說宇宙模型是由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在1543年發表的《天體運行論》中提出的;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提出的關于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第一和第二定律發表于1609年,第三定律發表于1619年,這三大定律又分別稱為橢圓定律,面積定律和調和定律。按照這一說法,正確的順序應該是②③①,故選B。
2、答案: D
解析:
婚”的程序為: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和親迎。納采,就是男方的父親先派媒人去女方家里提親,女方同意后,就派使者送定親禮品,正式求婚。納采結束后,使者立即詢問女方父母的名字,女子本身的名字、排行和出生年月日,回男方占卜吉兇,就是問名。問名結束后,男方占卜得到吉兆,使者就重新到女方家里,婚姻就正式地確定下來,這就是納吉。納吉結束后,男方向女方送財禮,無論貧富,財禮是不可少的,這叫納征。送完財禮后,男方派人到女方家里選定結婚日期,其實男方在占卜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結婚的日期,“請期”只是謙辭,表示尊重女方的意見。“迎親”。新婿親往女家迎娶新娘的儀式。通常是男家將婚期通知女家后,到成婚日,由新郎親自到女家迎接新娘,也有由男家派遣迎親隊伍迎娶,新郎在家等候。故答案選D。
3、答案: C
解析: 弓箭發明于原始社會,云梯一般認為是春秋時魯國公輸班(即魯班)發明,火藥發明于唐宋時期,A項時間排序正確,排除。火炮發明于中國元代末期,即14世紀,機槍發明于19世紀80年代,沖鋒槍發明于20世紀初,B項排序正確,排除。雷達發明于19世紀四十年代,坦克發明于一戰期間,即20世紀初,魚雷發明于19世紀60時代,C選項排序錯誤,當選。1917年英國海軍改裝出世界第一艘航空母艦,導彈出現于20世紀40年代,二戰后期已在實戰中使用,原子彈發明于1945年二戰即將宣告結束時,D項排序正確,排除。
4、答案: B
解析:
A 選項,“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出自宋代蘇軾《九日次韻王鞏》,“黃花”是秋菊,涉及秋天。
B 選項,“寒菊已枯分正色,春蘭未秀借幽香”出自宋人陳棣的《臘梅三絕》,臘梅在冬季開放,未涉及秋天。
C 選項,“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出自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秋詞二首》,“數樹深紅”描寫的是秋天的紅葉,涉及秋天。
D 選項,“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出自唐代詩人杜牧《齊安郡中偶題二首》,“西風”即秋風,涉及秋天。
故正確答案為B。
5、答案: B
解析:
本題考查人文常識。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開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個節氣反映了降水現象。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驚蟄指的是天開始打雷,冬眠動物復蘇,預示春天回歸;清明表明氣候溫暖,天氣清和明朗。小滿、芒種則反映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故正確答案為B。
二十四節氣: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劃分反映我國一定地區(以黃河中下游地區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現象與農事季節特征的二十四個節候。形成于春秋戰國時期。西漢時問世的《淮南子·天文訓》,則完整地記錄了全部“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的劃分充分考慮了季節、氣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
①反映季節: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②反映太陽高度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其中夏至日太陽高度角最大,白晝時間最長;冬至日太陽高度
角最小,白晝時間最短;春分、秋分白晝、夜晚時間各半
③反映寒熱程度: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
④反映降水現象:雨水、谷雨、小雪、大雪
⑤反映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白露、寒露、霜降
⑥反映作物的成熟、收成情況:小滿、芒種
⑦反映自然物候現象:驚蟄、清明
看過“西藏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