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行測考試國情社情常識
公務員國情社情常識:我國的國土概況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nèi)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云貴高原是我國的四大高原,它們集中分布在地勢第一、二級階梯上。
四大盆地: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它們多分布在地勢的第二級階梯上。塔里木盆地是中國最大的內(nèi)陸盆地,盆地中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中國最大的沙漠。準噶爾盆地呈不等邊三角形。柴達木盆地是中國地勢最高的盆地,東南多鹽湖沼澤。四川盆地是中國著名的紅土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稱,是中國各大盆地中形態(tài)最典型、緯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此外,吐魯番盆地是中國地勢最低的盆地(最低點艾丁湖-154米)。
三大平原:我國地勢平坦、面積遼闊的平原主要分布在第三階梯上,其中,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國的三大平原。
島嶼與半島:臺灣島、海南島、崇明島分別是我國第一、第二、第三大島。舟山群島、廟島群島、澎湖列島、南海諸島是我國的四大群島。浙江省是我國島嶼分布最多的省。我國的半島自北向南有遼東半島、山東半島、雷州半島。
青海湖是我國第一大咸水湖,也是全國面積最大的湖泊,東部平原的湖區(qū)有著名的五大淡水湖群,它們是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和巢湖。長江是亞洲第一大河,黃河為亞洲第二大河。我國的河流總長度達226800公里,徑流總量約為26000億立方米,相當于全世界河川徑流總量的6.8%。
公務員國情社情常識:氣候概況
我國的季風氣候十分顯著,大半個中國都受季風氣候影響。主要有溫帶季風性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氣候,還有云南的西雙版納(受印度洋西南季風的控制和太平洋東南季風的影響)等部分地區(qū)的熱帶季風性氣候。另外,中國的西北地區(qū)由于身居內(nèi)陸,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降水少。而西南地區(qū)是高原山地氣候。以秦嶺—淮河為界,以北為溫帶季風性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為幾個主要方面:(1)季風氣候明顯,冬夏盛行風向有顯著的變化,隨季風的進退,降水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變化。(2)大陸性氣候強,影響的范圍廣,冬夏兩季的平均氣溫與同緯度其他國家或地區(qū)有較大差異,冬季氣溫低于同緯度地區(qū),夏季氣溫高于同緯度地區(qū),氣溫年較差大。(3)氣候類型復雜多樣,不僅地處溫帶、亞熱帶、熱帶各種氣候帶,而且由于地形崎嶇,往往在不同范圍內(nèi)形成不同尺度的氣候差異。(4)水熱同期,利于農(nóng)牧業(yè)生產(chǎn),但氣候的穩(wěn)定性差,旱澇、低溫、凍害、臺風、冰雹等氣候災害發(fā)生的頻率高,影響范圍廣,防災減災的任務繁重。
我國氣候之最:我國最冷的地方在黑龍江的漠河鎮(zhèn);我國最熱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魯番盆地;我國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屬臺灣省的火燒寮;我國最干旱的地方當屬新疆、青海的大沙漠了;我國陽光最充足的地方是青海的冷湖。
公務員國情社情常識:資源、能源
我國位于東半球,地處歐亞大陸東部,面臨太平洋。我國的國土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但我國人均占有土地面積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世界排名第120位。因而,總的來說,我國是一個土地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水害災害頻繁的國家。水資源總量排在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印度尼西亞之后,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國的人口眾多,人均年占有量只有2500m3,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排在世界第110位,已經(jīng)被聯(lián)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家之一。據(jù)統(tǒng)計,我國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相當于世界水力資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其次為俄羅斯、巴西、美國、加拿大、剛果(金)。
我國是礦產(chǎn)資源大國,又是礦產(chǎn)資源小國。從礦產(chǎn)資源總量來看,我國堪稱礦產(chǎn)資源大國,但從人均占有資源量來看,我國卻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僅居世界第80位,如:煤炭人均擁有量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氣人均擁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因而實際上又是一個資源小國。我國是世界上稀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素有“稀土王國”之稱,而白云鄂博稀土礦是我國最大的稀土礦,約占全國總儲量的90%以上,約占世界探明礦藏量的72%。從種類上說,我國是唯一一個能夠提供全部17種稀土金屬的國家,特別是軍事用途突出的重稀土,我國占有的份額更多。我國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山西、內(nèi)蒙古、陜西、河南、山東、河北一帶,以及安徽和江蘇兩省北部,新疆、貴州、云南、黑龍江等省、區(qū)也不少。我國東南沿海各省煤炭資源較少。山西省煤的探明儲量占全國煤探明儲量的1/3,是我國重要的煤炭基地。
五大國家綜合能源基地:山西、鄂爾多斯盆地、內(nèi)蒙古東部地區(qū)、西南地區(qū)和新疆。
公務員國情社情常識:人口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約占世界的1/5。以黑龍江省黑河至云南省騰沖一線為界的東南地區(qū),面積411.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占全國的94.4%;西北一側(cè),面積548.3萬平方公里,人口占全國的5.6%。55個少數(shù)民族人口為10449萬人,占全國總?cè)丝诘?.41%。各少數(shù)民族人口數(shù)量相差較大,如我國少數(shù)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壯族有1700萬人,而赫哲族只有4000多人。超過400萬的少數(shù)民族有:壯、滿、回、苗、維吾爾、藏、彝、土家、蒙古族等。
“十二五”時期,我國將出現(xiàn)第一個老年人口增長高峰,60歲以上老年人將由1.78億增加到2.21億,老年人口比重將由13.3%增加到16%,人口老齡化進程將加快,社會養(yǎng)老保障和養(yǎng)老服務需求將大量增加。2011年7月11日,在天津召開的“7•11世界人口日”紀念大會上,國家人口計生委主任李斌指出,老齡化趨勢加快、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xù)偏高、流動人口規(guī)模不斷擴大,成為新時期人口發(fā)展的突出矛盾。國務院溫家寶2011年8月1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中國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會議確定了“十二五”時期老齡事業(yè)發(fā)展的重點任務,聽取了2010年全國企業(yè)職工基本養(yǎng)老、失業(yè)、城鎮(zhèn)職工基本醫(yī)療、工傷和生育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決算情況的匯報,要求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今年將新型農(nóng)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和城鎮(zhèn)居民基本醫(yī)療保險基金納入預算編報范圍,明年將新型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和城鎮(zhèn)居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基金納入編報范圍。
根據(jù)第六次人口普查結(jié)果:
1.總?cè)丝凇<s為13.7億。
2.人口增長。大陸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現(xiàn)役軍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增長5.84%,年平均增長率為0.57%。
3.性別構(gòu)成。總?cè)丝谛詣e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為105.20。我國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
4.年齡構(gòu)成。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6.29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的比重上升3.36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個百分點,占總?cè)丝诘?3.26%,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個百分點。
5.民族構(gòu)成。大陸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現(xiàn)役軍人的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數(shù)民族人口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長5.74%;各少數(shù)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長6.92%。
6.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為38788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為26779人。
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30413094人,文盲率由6.72%下降為.08%,下降2.64個百分點。
7.城鄉(xiāng)人口。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zhèn)人口比重上升13.46個百分點。我國居住在城鎮(zhèn)的人口為66557萬人,占總?cè)丝?9.68%。
8.東、中、西部人口。東部地區(qū)人口占31個省(區(qū)、市)常住人口的37.98%,中部地區(qū)占26.76%,西部地區(qū)占27.04%,東北地區(qū)占8.22%。
9.各省人口總數(shù)排名。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廣東省、山東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蘇省。廣東省成為中國人口最多省份。
公務員行測考試國情社情常識相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