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常識匯總 公務員考試重點常識(2)
世界地理
1、七大洲四大洋
(1)七大洲
北美洲、南美洲、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世界上最小的洲)、南極洲(豐富的煤、寒冷干燥酷風,風干冷)北極:沒有大陸的地方。
(2)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太平洋面積最大,北冰洋跨經度最多。
(3)地震帶
喜馬拉雅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震源淺:范圍小,影響程度大。震源震級增加一級,能量增加三十倍。地震屬于地質災害,臺風屬于氣象災害。
(4)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最大的裂谷是東非大裂谷。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地中海氣候。
2、氣候
(1)雨熱同期:季風氣候區(如北京)。
(2)雨熱不同期:地中海氣候:羅馬、科西嘉島等大陸西岸。
(3)不明顯:海洋氣候、熱點雨林(常年高溫多雨,如新加坡)。東京是海洋性季風氣候,屬于雨熱同期。
(4)波羅的海鹽度最低,紅海鹽度最高。死海和里海都是湖。
自然科技常識
物理篇聲現象
(1)聲的產生:聲是由物體振動產生。女生沒有喉結。
(2)聲音的傳播:真空不能傳聲。固體、液體、氣體都可傳聲。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最快,在液體中第二,氣體排第三。同一個航空倉可以直接對話。
(3)仿生技術:聲納(探測潛艇)
光
(1)光的傳播
可以在透明的物質中傳播,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影子、日食(月亮在中間)、小孔成像(墨子)等。真空中最快。
(2)光的反射
光射到介質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質。如豬八戒照鏡子、猴子撈月。
鏡面反射:入射光線平行,反射光線也平行,其他方向沒有反射光。
平面鏡的應用:① 水中的倒影;②平面鏡成像; ③ 潛望鏡。
球面鏡的應用:哈哈鏡。
① 凸面鏡:發散。機動車后視鏡、街頭拐彎處的反光鏡。② 凹面鏡:聚焦。應用:太陽灶、手電筒反射面、天文望遠鏡。透光:不透光是面鏡,透光是透鏡。凸透鏡:老花鏡、放大鏡、顯微鏡和目鏡。
凹透鏡:近視鏡。
(3)光的折射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池水“變淺”、筷子“彎折”、水中人看岸上樹“變高”。
(4)光的散射
光束通過不均勻媒質時,部分光束將偏離原來方向而分散傳播,從側向也可以看到光的現象。
雨后天晴,天空呈青蘭色就是因為輻射中青蘭色波長較短,容易被大氣散射的緣故。
紅光波長長,散射能力弱,穿透力強,因此紅光作指示燈,可以讓司機在大霧迷漫的天氣里容易看清指示燈,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沒看到太陽就天亮。
海市蜃樓:是一種因光的折射和散射而形成的自然現象。光纖是全反射。
物態變化
(1)熔化和凝固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吸熱)。
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放熱)。
(2)汽化和液化
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吸熱,兩種方式--蒸發、沸騰)。
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叫液化(放熱,方法--降低溫度、壓縮體積;用途--縮小體積,便于儲存和運輸)。
(3)升華和凝華
①升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升華吸熱。例:冬天冰凍的衣服干了,燈絲變細,衛生球變小。
②凝華: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現象,凝華放熱。例:霜,樹掛、窗花。
壓強和浮力
(1)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速度越快,壓強越小)
應用:飛機的升力——飛機前進時,由于機翼上下不對稱,機翼上方空氣流速大,壓強較小,下方流速小,壓強較大,機翼上下表面存在壓強差,這就產生了向上的升力。——因此,飛機起降時逆風向有助于飛機的起飛和降落。
屋頂被掀翻原理:上面空氣流速快,壓強小,屋內氣壓大,屋內壓強把屋頂掀開。輪胎車胎是圓的可以減少摩擦。輪胎內打氣是緩沖作用。
(2)浮力
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受到的液體或氣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地中海鹽度小(吃水深),紅海鹽度大(吃水淺)。化學篇空氣
(1)空氣組成:主要由氮氣和氧氣組成。
(2)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項目:CO、SO2、NO2 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PM2.5)等。
(3)目前環境污染問題:臭氧層破壞(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防紫外線);溫室效應(CO2、CH4 等);酸雨(NO2、SO2 等):我國以硫酸雨為主;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4)保護:加強大氣質量監測,改善環境狀況,使用清潔能源,工廠的廢氣經處理過后才能排放,積極植樹、造林、種草等。
水
(1)水資源
海洋:含量最多的物質--水,最多的金屬元素--Na(食鹽)。
(2)硬水與軟水
硬水(含物質多):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水垢比較多。
軟水: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
鑒別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產生或泡沫較少的是硬水,泡沫較多的是軟水。
硬水軟化的方法:蒸餾、煮沸。水壺水垢多說明硬水。
長期使用硬水的壞處:浪費肥皂,洗不干凈衣服;鍋爐容易結成水垢,不僅浪費燃料,還易使管道變形甚至引起鍋爐爆炸。
(3)水體富營養化
(氮磷鉀)含磷化學物質進入水體,出現如赤潮(水體富營養化)這樣的現象。水體富營養:微生物增長,赤潮。水葫蘆、黃河大鯉魚是外來物種入侵。常見氣體用途
(1)氧氣(O2): 燃燒。供呼吸(如潛水、醫療急救);支持燃燒(如燃燒、煉鋼、氣焊)。
(2)二氧化碳(CO2):不支持燃燒(用途:滅火),不能供給呼吸(為呼出氣體主要成分);干冰(二氧化碳的固體形態)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碘化銀)——升華吸熱。天然氣無色無毒的氣體,可以發生爆炸和窒息。天然氣泄漏不能關電和打電話。
(3)一氧化碳(CO):煤氣中毒元兇--吸進肺里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使人體缺少氧氣而中毒。——不溶或僅微溶于水,所以在煤灶上放水不能防止煤氣中毒。
(4)氮氣:惰性保護氣(化性不活潑)、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凍。
(5)稀有氣體(He、Ne、Ar 等總稱):很難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稱惰性氣體。
(6)保護氣、電光源、激光技術。
燃料和能量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混合物、均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業的糧食”(主要含碳元素);燃燒排放的污染物:SO2、NO2、CO、煙塵等。
(2)石油:“工業的血液”(主要含碳、氫元素);汽車尾氣中污染物:CO、未燃燒的碳氫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鉛化合物和煙塵。
(3)天然氣:氣體礦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較清潔的能源。三峽是最大的水電站。水電、火電、核電。
兩種綠色能源:沼氣(主要成分為甲烷CH4)、乙醇(俗稱酒精,化學式:C2H5OH)。
氫氣是最理想的燃料(燃燒僅生成水)核能源的同元素是氕氘氚。海里有可燃冰。
下一頁更多有關“公務員考試重點常識”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