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聯考行測技巧速覽之常識判斷
(1)南巡講話:提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提出“三個有利于”標準: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核心)、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計劃、市場是資源配置的方式,和社會性質無關;重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標志鄧小平理論的最終成熟和形成。
(2)1980年建立的經濟特區(4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目前中國有6大經濟特區,還包括:1988年海南島;2010年喀什(面積最大)。
2.中國入世十周年
(1)2001年12月11日,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第143個成員。
(2)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十年來,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
(3)中國現為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經濟體是美國,之后依次為中國、日本、德國、法國、巴西。
(4)2011年12月,俄羅斯正式加入世貿組織。
3.十七屆六中全會
(1)主題:《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3)創作生產更多優秀作品是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標志。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基本任務。發展文化產業是的重要途徑。
(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地位和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靈魂)指導地位,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主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精髓),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基礎)。
二、法律常識
1.國家機關體系
(1)全國人大:最高權力機關;修改憲法、制定基本法律;人事任免;決定省級區域設置。
(2)全國人大會:全國人大的常設機關;解釋憲法、法律,制定法律;非突發性權力(總動員)。
(3)地方人大及會:地方權力機關;制定地方性法規或自制條例、單行條例(自治地方人大),人事任免;和上級人大為業務指導關系。
(4)國務院:行政機關;制定行政法規;和省級政府為領導關系。
(5)最高法院:司法機關、審判機關;和下級法院為監督關系。
(6)最高檢察院:司法機關、法律監督機關;和下級檢察院為領導關系。
(7):國家元首;公布權、任免權、外事權、授予榮譽權。
(8)中央軍委:軍事機關;無任期屆數限制。
2.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
(1)性質:復議是行政機關內部監督和糾錯機制,是行政行為;訴訟為人民法院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的外部監督。
(2)審查范圍:復議審查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合理性;訴訟只審查合法性。
(3)受案范圍:復議為具體行政行為并且可以附帶審查部分抽象行政行為;訴訟僅受理具體行政行為。
(4)復議機關(管轄法院):一般為上級主管部門和同級政府,如被申請人為省級機關則本級為復議機關,如為垂直領導機關如海關、國稅等則為上級主管部門;被告為海關、省部級單位為中院管轄,其他為基層法院管轄。
(5)審理依據:復議的審理依據法律、法規、規章;訴訟審理依據為法律、法規,可參照規章。
(6)結果:行政處罰顯失公正法院才會判決變更;復議不在此限。
三、經濟常識
1.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1)通貨膨脹,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紙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引起物價全面持續上漲,紙幣貶值,經濟秩序混亂,生活水平下降。對策:主要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和量入為出的財政政策,控制貨幣供應量與信貸規模。
(2)通貨緊縮,正好相反,引起物價下跌,影響企業與投資的積極性,市場銷售困難,影響經濟的長遠發展。對策:主要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投資力度,擴大內需,擴大出口。
(3)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2.中國經濟
(1)核算指標:國內生產總值(GDP)、國民生產總值(GNP)
(2)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社會優撫
(3)貨幣政策:通過央行管理和調控貨幣供應量及其結構,調控存款準備金率、利率、再貼現率、發行政府債券、匯率等。類型為擴張性貨幣政策、緊縮性貨幣政策、中性貨幣政策。
(4)財政政策:稅收、財政補貼等促使宏觀經濟總量變化。類型為擴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平衡性財政政策。
3.國際經濟
(1)三大自由貿易區: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
(2)世界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世貿組織(WTO)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B)。
四、文化
1.世界遺產名錄
2011年,第35屆世界遺產大會將“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1)目前,中國被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世界遺產項目已達41項,其中文化遺產26項,自然遺產8項,自然和文化混合遺產4項,文化景觀遺產3項,世界遺產總量位居世界第三,僅次于意大利(47項)和西班牙(43項)。
(2)26處文化遺產分別為: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郭煌莫高窟,長城,秦始皇陵及兵馬俑,明清皇宮,武當山古建筑群,曲阜孔廟、孔府及孔林,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布達拉宮,蘇州古典園林,平遙古城,麗江古城,天壇,頤和園,重慶大足石刻,皖南古村落,明清皇家陵寢,龍門石窟,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云岡石窟,吉林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澳門歷史城區,安陽殷墟,開平碉樓與古村落,福建土樓,嵩山“天地之中”古建筑群。
(3)8處自然遺產分別為:中國丹霞地貌,中國三清山,中國喀斯特,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三江并流,黃龍,九寨溝,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4)4處文化與自然遺產分別為:泰山、黃山、武夷山、峨眉-樂山大佛。
(5)以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3處) :廬山、五臺山、西湖。
2.中國古代大事記
夏商與西周:①夏:家天下。②商:青銅器興盛,遷都于殷(河南安陽)。③西周:定都鎬京 (西安) 。
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分割):①春秋五霸:齊桓(春秋第一個霸主)、晉文、楚莊、闔閭、勾踐。②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秦商鞅改革。
一統秦兩漢:楚漢之爭;劉邦建西漢;呂后專權;文景之治;漢武帝(張騫、史記);王莽篡漢;綠林軍起義;光武中興(劉秀建東漢);黃巾起義。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后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炎稱帝;317,司馬睿在建康建東晉。
南北朝并立:南朝,公元420-589,宋齊梁陳;北朝,公元386-581,北魏(孝文帝改革)、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隋唐五代傳:①隋:大運河、趙州橋、科舉制度;②唐:玄武門之變;貞觀之治;武則天(武舉和殿試);開元盛世;安史之亂;黃巢起義。
宋元明清后:①宋:北宋--杯酒釋兵權;澶淵之盟;王安石變法;靖康之變;蘇軾。南宋--岳飛抗金;辛棄疾。②元:忽必烈建元稱帝。③明:燕王之變、建都北京;鄭和下西洋、永樂大典;土木堡之變;張居正改革。④清:康乾盛世;四庫全書;太平天國;鴉片戰爭;洋務運動;甲午中日戰爭;維新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丑條約;辛亥革命。
五、科技常識
1.中國載人航天計劃
(1)第一步:無人、載人飛船(神一至神四:無人上天;神五至神六:載人上天)
(2)第二步:空間交匯對接(神七航天員空間出艙,天宮一號和神八、神九、神十空間對接探索)
2011年9月29日,我國自主研制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后準確進入預定軌道。中國是第三個掌握此技術的國家。 |
11月3日,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首次空間交會對接。 |
天宮一號運行軌道所處大氣層的特點:存在電離層,可反射無線電波。 |
中國衛星發射中心: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以及籌建中的文昌衛星發射中心 |
(3)第三步:空間試驗站(長期性航天空間站,輔助其他航天工程開展工作)
2.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制開發的區域性有源三維衛星定位與通信系統(CNSS),是除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2011年7月27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將第九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 |
2011年12月,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表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在2020年形成全球覆蓋能力。 |
2012年3月,我國正式推出全球首款“北斗+GPS”雙系統車載導航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