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務員法律知識訓練題及答案
浙江公務員法律知識訓練題(一)
C.交通管理機關行使交通違章處罰權
D.公安機關執法時先做出處罰決定,再進行調查取證
2.甲與乙分別就一項相同的發明創造向專利局申請專利,請問專利局應按照什么原則來處理此類事項?( )
A.申請在先 B.完成在先 C.使用在先 D.一體對待
3.甲購買了乙一輛二手貨車,甲付清了全部貨款,乙讓甲直接把車開走,二人還沒有去辦理過戶手續。甲開上貨車回家的途中,不了發生交通事故,車輛發生損壞。請問,下列說法哪個正確?( )
A.甲已取得該車的所有權,應自己承擔損失
B.甲沒有取得該車的所有權,應此有權要求乙返還車款
C.乙沒有與甲一起去辦理過戶手續,應承擔部分民事責任
D.甲和乙之間的買賣合同未生效,因為雙方沒有辦理車輛過戶手續
4.某市天然氣公司中,要求安裝與使用該公司天然氣的用戶必須購買指定品牌的天然氣爐具,否則不予安裝,甲公司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 )。
A.知情權 B.損壞求償權 C.人身與財產安全權 D.公平交易權
5.馬某去某服裝店購買服裝,挑選了很多后,均覺得不太滿意。服裝店老板嫌馬某試穿了好多套衣服卻一套也不買,遂發出抱怨,并強迫馬某必須購買其試穿過的某件衣服。店主的這一行為侵犯了馬某的( )。
A.財產安全權 B.損害求償權 C.維護尊嚴權 D.自主選擇權
浙江公務員法律知識訓練題答案
1.【答案】D。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處罰法》中第七十八條規定公安機關受理報案、控告、舉報、投案后,認為屬于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應當立即進行調查;認為不屬于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應當告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投案人,并說明理由。第九十四條規定公安機關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作出治安管理處罰的事實、理由及依據,并告知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依法享有的權利。公安機關在作出處罰決定前,應該先進行調查取證,所以D選項的描述違反了合法性原則。故本題選D。
2.【答案】A。解析:《專利法》第九條規定:同樣的發明創造只能授予一項專利權。但是,同一申請人同日對同樣的發明創造既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又申請發明專利,先獲得的實用新型。專利權尚未終止,且申請人聲明放棄該實用新型專利權的,可以授予發明專利權。兩個以上的申請人分別就同樣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專利權授予最先申請的人。所以,專利權的授予依據的是先申請原則。故本題選A。
3.【答案】A。解析:《物權法》第六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本題中貨車是動產,動產的轉讓應當以交付來判斷是否已將無權轉移,本題中的貨車乙已經向甲交付了貨車,所以貨車的物權已經歸甲所有,車輛損壞應該由甲自己承擔。故本題選A。
4.【答案】D。解析:《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條 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第十條 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所以,本題中某天然氣公司要求消費者使用某品牌的天然氣爐具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公平交易的權利。故本題選D。
5.【答案】D。解析:《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條規定: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第九條規定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題中店主要求馬某必須購買其試穿過的衣服的行為,違反了馬某自由選擇商品的權利。故本題選D。
浙江公務員法律知識訓練題(二)
1.甲為乙駕校學員,某日甲乘駕駕校接送車去駕校學習途中,因路滑接送車發生側翻,把甲壓成重傷。甲的人身損害應由( )承擔。
A.甲 B.乙 C.甲和乙 D.汽車司機
2.下列關于不作為犯罪的認定錯誤的是( )。
A.甲在車間工作時,不小心使鐵鉆刺入乙的心臟,甲沒有立即將乙送往醫院而是逃往外地。醫院證明,即使將乙送往醫院,乙也不可能得到救治。甲不送乙就醫的行為構成不作為犯罪。
B.甲盜伐樹木時砸中他人,明知不立即救治將致人死亡,仍有意不救。甲不救助傷者的行為構成不作為犯罪。
C.甲帶鄰居小孩出門,小孩失足跌入糞塘,甲嫌臟不愿施救,就大聲呼救,待乙聞聲趕來救小孩時,小孩死亡。甲不及時救助的行為構成不作為犯罪
D.甲亂扔煙頭導致所看倉庫起火,能夠撲救而不救,迅速逃離現場,導致火勢蔓延財產損失巨大。甲不撲救的行為構成不作為犯罪
3.甲偷走了一輛停放在某超市門口的越野車,半路上卻發現后排座位上有一個嬰兒,便將嬰兒拋棄在荒郊野外,結果嬰兒被餓死。甲的行為構成( )。
A.盜竊罪、故意傷害罪 B.盜竊罪、故意殺人罪
C.侵占罪、遺棄罪 C.侵占罪、虐待罪
4.某日,甲無證駕車在路上遇到仇家乙帶領的一伙人持刀堵截砍殺,遂趕緊倒車逃避,但在倒車過程中碰撞并碾壓車后行人丙,致其右腿碎裂截肢。甲的行為構成( )。
A.緊急避險 B.交通肇事罪 C.防衛過當 D.故意傷害罪
5.甲為貪圖便宜,明知是贓物卻仍從盜車賊手中購買多輛電動摩托車,繼而轉手倒賣從中漁利1萬多元。甲的行為構成( )。
A.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 B.盜竊罪
C.非法經營罪 D.搶劫罪
浙江公務員法律知識訓練題答案
1.【答案】B。解析:《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單位工作人員執行單位的工作造成侵權的由單位承擔侵權責任。所以,甲乘坐乙駕校的車造成的損害責任,應該由駕校承擔民事責任。故本題選B。
2.【答案】A。解析:不作為犯罪是刑法理論上的一種分類,指的是行為人由于法定或職務原因,應該實施救助的行為,但是有實施救助的能力,卻不去救助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A選項中甲由于不小心將鐵鉆刺入乙心臟將乙致死,事后醫院證明,即使當時救助也不能將其救活,那么就是說乙在車間時已經死亡,所以乙的死亡是由于甲的先前的行為導致,和乙的不作為沒有因果關系,甲不是不作為犯罪。故本題選A。
3.【答案】B。解析:甲偷走越野車的行為構成盜竊罪;而甲在半路發現嬰兒后將其拋棄在荒郊野外,甲明知嬰兒由于在荒郊野外沒有人救助會死亡,還故意為之放任嬰兒死亡結果的發生,構成間接故意殺人罪。故本題選B。
4.【答案】A。解析:《刑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甲的行為符合緊急避險的構成要件,所以甲實施了緊急避險行為。故本題選A。
5.【答案】A。解析:《刑法修正案(六)》第十九條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生產的收益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尤其徒刑,并處罰金。本題中甲明知是犯罪所得,卻代為銷售,自己從中謀利,甲的行為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故本題選A。
浙江公務員法律知識訓練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