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選考試政治知識訓練題附答案詳解
四川公選考試政治知識訓練題(一)
C.質量互變規律
D.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規律
2. “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提出這一物質定義的是:( )
A.費爾巴哈 B.黑格爾 C.列寧 D.馬克思
3.赫拉克利特認為萬物的本原是火,世界是按規律燃燒著、照規律熄滅著的一團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的這一觀點屬于:
A.客觀唯心主義 B.主觀唯心主義
C.樸素唯物主義 D.機械唯物主義
4. 鄧小平同志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上,胡錦濤發表重要講話。胡錦濤在講話中深切緬懷了鄧小平同志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勛,鄧小平同志把畢生心血和精力都貢獻給了黨和人民的事業,貢獻給了中國人民.贏得了全黨、全國人民的衷心愛戴,也贏得了各國人民的普遍尊敬,這主要體現了( )。
A.個人價值是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統一
B.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社會存在和社會發展的基本保障
C.偉人的個人活動不受社會發展規律的制約
D.個人對社會的物質貢獻比精神貢獻更重要
5.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名言所包含的哲理是( )。
A.個人價值融于社會價值中
B.人的自由是相對的
C.人的發展具有歷史階段性
D.社會發展要以人為本
四川公選考試政治知識訓練題答案
1.【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哲學常識。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和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揭示了發展和聯系的本質,其它規律范疇都是對立統一規律的進一步補充和展開。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規律。因此,正確答案選B。
2.【答案】C。詳解:考查哲學常識。“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提出這一物質定義的是列寧。所以答案選C。
3.【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哲學知識。樸素唯物主義,是指用某一種或幾種具體物質形態來解釋世界本原的哲學學說,是唯物主義發展的最初歷史形態。它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把世界的本原歸根為某一種或幾種具體物質形態。赫拉克利特關于世界本原是火的觀點,屬于典型的樸素唯物主義。所以,本題答案選擇C項。
4.【答案】A。詳解:胡錦濤對鄧小平同志的深切緬懷主要體現了個人價值是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統一,B、C、D三項無論是否是胡錦濤同志講話中所體現出的,這三句話本身就不正確。所以答案為A項。
5.【答案】A。詳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天下人都憂愁之前憂愁,在天下人都開始享樂之后享樂。把個人的憂樂與天下人的憂樂系在一起,把個人的價值融于社會價值之中,所以A項為正確答案。
四川公選考試政治知識訓練題(二)
1. 溫家寶說:在經濟困難面前,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這句話表明:
①人的主觀能動作用是巨大的
②精神狀態決定著事物的發展進程
③信心、信念、意志是成功的必備要素
④有了信心就可以不受客觀條件的制約而戰勝困難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2 . 下列成語全部蘊含辯證思維的是()
A.居安思危 仰觀俯視 藏器待時
B.群龍無首 水火不容 生龍活虎
C.否極泰來 革故鼎新 禍福相倚
D.周而復始 剛柔相濟 龍吟虎嘯
3.北京市放眼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依據其深厚的文化積淀、強勁的科技創新能力和豐富的人才資源,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合理規劃,積極建設數字娛樂示范基地、“798”藝術區等多個特色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這一做法堅持的原則是( )。
A.主觀與客觀相統一 B.分析與綜合相結合
C.辦事情要抓住重點 D.一分為二地看問題
4.西方流傳的《帝國亡于鐵釘》一書中有一道民謠寫到:鐵釘缺,馬蹄裂;馬蹄裂,戰馬蹶;戰馬蹶,騎士跌;騎士跌,軍團削;軍團削,戰士折;戰士折,帝國滅。馬蹄鐵上一個釘子的脫落和丟失,本是初始條件下的十分微小的事物,是一個細節。我們誰也不會誤解為一個馬蹄上的鐵釘的脫落會使一個帝國滅亡,但我們可以認定,一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細節,其長期的、持續的、連鎖的、未來的效應卻事關一個帝國的存亡。 這段文字說明的是( )
A.細節的放大效應 B.細節的預測功能
C.成大事者不是不拘小節 D.質量效應
5. 下列古諺、古訓不蘊含同一哲學原理的一組是:( )
A.鄭人買履;按圖索驥;邯鄲學步;對牛彈琴
B.魯侯養鳥;張冠李戴;良莠不分;指鹿為馬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水滴石穿;防微杜漸
D.入山問樵,入水問漁;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凡事要好,須問“三老”;百聞不如一見
四川公選考試政治知識訓練題答案
1.【答案】A。詳解:本題側重考查政治常識①正確;②說法太過于絕對;④項原文中沒有體現,因此,本題答案選A。
2.【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哲學原理。辯證思維是唯物辯證法在思維中的運用,唯物辯證法的范疇、觀點、規律完全適用于辯證思維。辯證思維是客觀辯證法在思維中的反映,聯系、發展的觀點也是辯證思維的基本觀點。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即對立統一思維法、質量互變思維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維法。C選項否極泰來、革故鼎新、禍福相倚均體現了對立統一思維法。所以本題選C選項。
3.【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政治常識。本題考查學生對“一切從實際出發”原則的理解能力。“根據從不同地區的特點合理規劃”體現了一切從實際出發,達到了主觀與客觀的統一,B、C、D雖表述正確,但均不是材料表明要堅持的原則。因此,本題答案選A。
4.【答案】A。詳解:本題側重考查哲學常識。細節的放大效應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各種因素相互作用而導致結構性放大效應;一種是細節的累加而導致累積性放大效應。細節的放大應要求我們在工作中要防微杜漸,不要因為事小而漠視之,不要因為其細而忽略之。否則,積久成弊,最終導致災難性的后果。題干敘述正是符合了細節的放大效應。所以,本題答案選擇A。
5.【答案】D。詳解:本題側重考查哲學原理。
A項,鄭人買履,指只知生搬條文而不考慮實際情況;按圖索驥,比喻做事死守教條,而不懂得變通;邯鄲學步,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長處失去了;對牛彈琴,比喻說話不看對象,對外行說內行話或對不講理的人講理。這四個成語均說明了一個哲學原理,即做事情要實事求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B項,魯侯養鳥,說明好的愿望必須符合事實,如果只有主觀愿望而違背客觀實際,好事便會變成壞事;張冠李戴,比喻弄錯了事實或對象;良莠不分,比喻好人壞人混雜在一起,難以區分;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這四個成語均說明一個哲學原理,即從客觀情況出發,實事求是。
C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比喻要實現遠大的目標,須從小事逐步做起;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比喻大的災難或損失往往是由微小的隱患逐漸釀成的;水滴石穿,比喻只要有恒心,堅持不懈,事情總會成功;防微杜漸,在壞事剛剛露出苗頭時就加以防備和制止。這四個成語均說明一個哲學原理,即量變引起質變。
D項,入山問樵,入水問漁,指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經歷最艱苦的實踐,就不能取得真知;凡事要好,須問“三老”,體現的是經驗來自實踐的原理;百聞不如一見,表示親眼看到的遠比聽人家說得更為確切可靠。入山問樵,入水問漁、凡事要好,須問“三老”,主要說明的是經驗的重要性,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百聞不如一見,主要強調的是實踐的重要性,所以D項不蘊含同一哲學原理符合題意。
四川公選考試政治知識訓練題附答案詳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