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選干部考試基礎知識之政治知識—政治經濟學(2)
時間:
未知2
政治知識
6.價值規律
價值規律是商品運動的基本規律。其主要內容是: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進行交換。它的表現形式是: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在市場上,發生價格與價值相背離主要是市場上的商品供給和需求不平衡引起的。
7.貨幣與資本的區別
資本是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它體現著資本家剝削工人的關系。因此不是一切貨幣都是資本,只有那些能夠自行增殖、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貨幣才是資本。
作為商品交換媒介的貨幣與作為資本的貨幣,具有本質的區別:
(1)流通公式不同:商品流通公式是商品-貨幣-商品(W-G-W),資本流通公式是貨幣-商品-貨幣(G-W-G')。
(2)貨幣在流通中的職能不同:在商品流通中,貨幣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執行著流通手段等職能;在資本流通中,貨幣主要作為一種增殖的手段,即獲得剩余價值的手段。
(3)流通目的不同:商品流通公式表明,商品生產者是為買而賣,其最終目的是獲得使用價值,滿足自己的需要;資本流通公式表明,資本家是為賣而買,目的是為了獲得剩余價值。
8.勞動力成為商品的條件和勞動力商品價值的內容
(1)勞動力成為商品的條件
勞動力是一切社會生產不可缺少的要素,但是,勞動力成為商品卻不是歷來就有的。勞動力成為商品必須具備以下兩個基本條件:
①勞動者有人身自由,有權支配自己的勞動力;
②勞動者沒有足夠的生產資料,為了謀生,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
(2)勞動力商品的價值
勞動力商品與一般商品一樣,同樣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就是勞動,而勞動創造價值。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商品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包括三個部分:
①維持勞動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
②勞動者養活其家屬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
③勞動者的教育和培訓費用。
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具有特殊性,它是價值的源泉,它不僅能創造價值,而且能創造出比勞動力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在資本主義社會里,資本家看中的正是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的特殊性。
9.資本的本質
在現實生活中,資本總是表現為一定的物,如貨幣、機器、廠房、原料、商品等,但這些物不能說它們在任何時候都是資本,只有當它們成為資本家榨取工人剩余勞動的手段時,才成為資本。馬克思關于資本的本質概括起來說主要有三個要點:
(1)資本是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
(2)資本是一個歷史范疇,它體現資本家剝削雇傭工人的剝削關系;
(3)資本是一種運動。
10.剩余價值的本質和來源
剩余價值就是雇傭工人創造的新價值中超過勞動力價值而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那部分價值,它直接體現著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關系。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實質是為了攫取剩余價值。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一方面是生產使用價值的勞動過程;另一方面是價值形成過程。資本主義生產的時間實際上分為兩部分: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與之相對應,勞動也分為兩部分:必要勞動和剩余勞動。用于再生產勞動力價值所必要的勞動時間叫必要勞動時間,在這個時間內耗費的勞動叫必要勞動。超過必要勞動時間以外的延長了的那部分勞動時間叫剩余勞動時間,在這個時間內耗費的勞動叫剩余勞動。剩余價值正是產生于這部分勞動時間,因此剩余價值是剩余勞動時間的凝結,是物化的剩余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