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專業一流高校排名
序號 | 學校名稱 | 評估結果 |
1 | 北京大學 | A+ |
2 | 清華大學 | A+ |
3 | 浙江大學 | A+ |
4 | 國防科技大學 | A+ |
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A |
6 | 北京郵電大學 | A |
7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A |
8 | 上海交通大學 | A |
9 | 南京大學 | A |
10 | 華中科技大學 | A |
11 | 電子科技大學 | A |
12 | 北京交通大學 | A- |
13 | 北京理工大學 | A- |
14 | 東北大學 | A- |
15 | 吉林大學 | A- |
16 | 同濟大學 | A- |
17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A- |
18 | 武漢大學 | A- |
19 | 中南大學 | A- |
20 | 西安交通大學 | A- |
21 | 西北工業大學 | A- |
22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A- |
23 |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 A- |
24 | 中國人民大學 | B+ |
25 | 北京工業大學 | B+ |
26 | 北京科技大學 | B+ |
27 | 南開大學 | B+ |
28 | 天津大學 | B+ |
29 | 大連理工大學 | B+ |
30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B+ |
31 | 復旦大學 | B+ |
32 | 華東師范大學 | B+ |
33 | 東南大學 | B+ |
34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B+ |
35 | 南京理工大學 | B+ |
36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B+ |
37 | 合肥工業大學 | B+ |
38 | 廈門大學 | B+ |
39 | 山東大學 | B+ |
40 | 湖南大學 | B+ |
41 | 中山大學 | B+ |
42 | 華南理工大學 | B+ |
43 | 四川大學 | B+ |
44 | 重慶大學 | B+ |
45 | 西南交通大學 | B+ |
46 | 重慶郵電大學 | B+ |
47 | 解放軍理工大學 | B+ |
48 | 北京師范大學 | B |
49 | 天津理工大學 | B |
50 | 山西大學 | B |
51 | 河北工業大學 | C+ |
52 | 沈陽建筑大學 | C+ |
53 | 遼寧師范大學 | C+ |
54 | 上海理工大學 | C+ |
55 | 上海海洋大學 | C+ |
56 | 常州大學 | C+ |
57 | 浙江理工大學 | C+ |
58 | 浙江師范大學 | C+ |
59 | 溫州大學 | C+ |
60 | 福建師范大學 | C+ |
61 | 南昌大學 | C+ |
62 | 鄭州大學 | C+ |
63 | 武漢科技大學 | C+ |
64 | 湖南科技大學 | C+ |
65 | 廣西師范大學 | C+ |
66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 C+ |
67 | 貴州大學 | C+ |
68 | 昆明理工大學 | C+ |
69 | 長安大學 | C+ |
70 | 青島大學 | C+ |
71 | 西安郵電大學 | C+ |
72 | 北京工商大學 | C |
73 | 河北工程大學 | C |
74 | 石家莊鐵道大學 | C |
75 | 中北大學 | C |
76 | 東北電力大學 | C |
77 | 長春工業大學 | C |
78 | 上海師范大學 | C |
79 | 安徽工業大學 | C |
80 | 江西師范大學 | C |
81 | 山東財經大學 | C |
82 | 河南理工大學 | C |
83 | 鄭州輕工業學院 | C |
84 | 湘潭大學 | C |
85 | 華南農業大學 | C |
86 | 西安理工大學 | C |
87 | 西安工業大學 | C |
88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C |
89 | 三峽大學 | C |
90 | 揚州大學 | C |
91 | 大連大學 | C |
92 | 廣東工業大學 | C |
93 | 中央民族大學 | C- |
94 | 沈陽理工大學 | C- |
95 | 黑龍江大學 | C- |
96 | 上海海事大學 | C- |
97 | 江蘇科技大學 | C- |
98 | 華僑大學 | C- |
99 | 東華理工大學 | C- |
100 | 江西理工大學 | C- |
101 | 大連海事大學 | B |
102 | 長春理工大學 | B |
103 | 哈爾濱理工大學 | B |
104 | 燕山大學 | B |
105 | 華東理工大學 | B |
106 | 上海大學 | B |
107 | 蘇州大學 | B |
108 | 中國礦業大學 | B |
109 | 河海大學 | B |
111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B |
112 | 浙江工業大學 | B |
113 | 安徽大學 | B |
114 | 中國海洋大學 | B |
115 | 中國地質大學 | B |
116 | 武漢理工大學 | B |
117 | 暨南大學 | B |
118 | 深圳大學 | B |
119 | 西南大學 | B |
120 | 蘭州大學 | B |
計算機專業簡介
計算機專業通過基礎教學與專業訓練,培養基礎知識扎實、知識面寬、工程實踐能力強,具有開拓創新意識,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教育、開發和應用的高級人才。
計算機學科的特色主要體現在:理論性強,實踐性強,發展迅速按一級學科培養基礎扎實的寬口徑人才,體現在重視數學、邏輯、數據結構、算法、電子設計、計算機體系結構和系統軟件等方面的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術基礎,前兩年半注重自然科學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拓寬面向。后一年半主要是專業課程的設置,增加可選性、多樣性、靈活性和方向性,突出學科方向特色,體現最新技術發展動向。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可從事計算機多媒體作品設計開發工作、動畫設計與制作工作、網絡系統設計和測試技術員、網絡工程監理員、網絡應用軟件的開發與維護技術員、網絡管理與維護人員等。
從事行業:
畢業后主要在新能源、計算機軟件、醫療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 新能源
2 計算機軟件
3 醫療/護理/衛生
4 互聯網/電子商務
5 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
從事崗位:
畢業后主要從事項目經理、售后技術工程師、技術支持工程師等工作,大致如下:
1 項目經理
2 售后技術工程師
3 技術支持工程師
4 網絡推廣
5 項目合同經理
大學生走計算機行業的方向從就業角度:目前軟件行業程序員是比較缺的崗位。這個行業人才難培養。難留住。所以是個相對而言還算是好找的工作。但是很多大學生這個領域就業難。難在學校學習的基礎知識。而很多單位要求學生可以做東西的。所以出現這樣斷層。目前學軟件的學生即使有的學校教的全都會出現滿街轉著找工作。一直在找工作的途中的現象。
我個人認為解決問題也不難。學習基礎知識是必須的,這個是做程序員應知應會的東西。基礎學習會。建議讓學生學習數據庫方面的知識。用編程的語言調用數據庫。框架我覺得學校是很難教的了。就是老師會。時間上我看也費時。所以個人建議讓學生知道自己去學習框架。現在框架也有這編程的思想。很有意思的東西。最后建議給學生分配些任務。和企業需求相關的東西讓學生做出來。這樣對 學生也算是一種鍛煉
從學習角度來講:要培養一個程序員,短則一年左右,長則三五年來頭,和很多知識的學習都一樣。沒有精力的投入是不行的。要踏實的基礎,更要有很多鉆研的精神。語言是作為程序員應知應會的工具。但是如果學藝不精,走向社會也很難立足。當下的學生條件是非常優越的。網上有很多視頻教程,家里要有臺電腦都不是什么問題。學習條件優越。要學習精通一門課程基本問題不是很艱難。
第二點 網絡方向。
目前不知道學校有沒有條件讓學生接觸到路由器之類的實體硬件設備。
上次去學校看到學生學習linux和oralce,我感到很欣慰。回到正題個人建議讓學生按照ccna的要求來學習。最好是在學校能學習到cisco的東西。
現在市場上這樣的高端人才還是比較吃香的。有技術哪里都吃得開!
對學生來說 如果能拿上ccna的證書。那就更好不過了!就業方面基本沒有問題。如果想有好的發展還是想ccnp,ccie方向努力。
第三點平面方向和影視動畫方向
我上次去和朋友聊天。人家給ps工作的同事工資還是不錯的。一技之長能做好。工作什么的都不是問題!photoshop學習來簡單上手比較快的。但是就業壓力也會增多。干這個工作的除非技藝超群。否則也就是能找個工作而已!
個人認為影視動畫這方面也是一個專業里的專業學科。如果沒有學習到一定程度,也不會有高工資高待遇。這個方向主要是學習3Dmax,maya等軟件。也要會些after effect等后期處理軟件。
第四 數據庫方向
如果想找個一般點的工作。會oacle,會存儲過程。就行。如果想待遇好點的,最好是有個oap或者oca的證書。
數據庫方向分兩個1數據庫管理,2數據庫開發。
計算機就業面很廣,但是和學習的很多專業一樣。不深不精通,哪里都是混飯碗的。要發展還是要找對一個方向。很多不是計算機的專業學生因為對互聯網和游戲的喜愛。偏向愛好計算機專業。盲目的選擇,學習的東西最后也沒有大的用處。走到社會很難立足。希望不管哪個專業的同學。有自己的專業特長。和社會多接觸。了解社會需求的技能。并且在出校前鍛煉出來。這才是最好的選擇。
計算機專業最好的高校介紹
清華大學,簡稱“清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為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亞洲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清華—劍橋—MIT低碳大學聯盟成員,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
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始建于1911年,因水木清華而得名,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建校的資金源于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46年遷回清華園。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清華大學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后成為多科性工業大學。1978年以來逐步恢復和發展為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