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國十大師范大學排名
排名 | 學校名稱 | 省份 |
1 | 北京師范大學 | 北京 |
2 | 華東師范大學 | 上海 |
3 | 華中師范大學 | 湖北 |
4 | 東北師范大學 | 吉林 |
5 | 西南大學 | 重慶 |
6 | 陜西師范大學 | 陜西 |
7 | 南京師范大學 | 江蘇 |
8 | 首都師范大學 | 北京 |
9 | 華南師范大學 | 廣東 |
10 | 湖南師范大學 | 湖南 |
2024師范類哪些學校值得選擇
1、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是由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全國所有師范大學中唯二的一所985師范大學,學校前身為1902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北京師范大學辦學歷史非常悠久,在全國大學排名中位居第19名,同樣也是我國最好的師范類大學。
2、華東師范大學
除了北京大學外,另一所985師范大學就是華東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是由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在全國大學排名中排名第31名,辦學實力尤為突出,是全國排名第二的師范類大學;
3、華中師范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是由教育部直屬的211師范大學,在全國大學排名中排名第47名,擁有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3個,國家重點學科9個(含培育學科1個),湖北省優勢特色學科(群)5個,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22個。
師范類專業有哪些
1.主要有數學、漢語言文學、英語、日語、物理、計算機等專業;需求相對差一些的專業主要有俄語、生物學、地理學、幼兒教育、教育管理、經濟管理、經濟地理與城鄉規劃、環境學等專業。
2.師范類專業包括:教育學、中文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數學教育、生物學教育、人文教育、科學教育、文秘教育、物理學教育、化學教育、英語教育、小學教育、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技術學、藝術教育、言語聽覺科學、漢語言文學教育、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現代教育技術、應用電子技術教育、地理學教育、政治與法律教育、美術教育、政治法律教育、科學教育、物理與教育技術學、小學師資教育、歷史學教育、生物教育、歷史教育、初等教育、綜合文科、綜合理科教育、市場營銷教育、教育英語等專業。
師范類什么專業就業前景好
從整體上講,師范類外語人才社會需求量較大,這使得師范類院校的外語畢業生就業較為容易,甚至不少外語院校的畢業生也去搶師范生的飯碗。這是因為傳統的英語教育是中學教育和大學教育,現在英語教育的年齡不斷往前移,從以前的中學移到現在的小學、甚至幼兒園教育,所以對于師范類英語人才的需求還會保持一定的增長。
從我們現有的師資來看,受過良好教育的英語教師還是非常缺乏的。目前,我國中小學空缺外語師資近乎五十萬,且大都在素質上存在一定問題,合格率不足一半。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教育研究中心組織的2003年中小學優秀外語教師出國留學全國統一選撥考試中發現:參加考試的英語教師得高分的人數極少;150分值的試卷能拿到100分以上的幾乎是零。這說明目前我國中小學外語教學不僅是缺英語師資,而且師資水平令人擔憂。
一些新情況值得關注。一是用人需求向重點大學集中、向研究生集中,一些地方院校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度增大;二是高校畢業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崗失業人員、中學畢業生、農民工等的搶占,一些低端崗位被占領;三是研究生就業率出現下降的趨勢;四是近年來待就業畢業生有增加的趨勢;五是社會的有效需求趕不上高校畢業生的快速增長,以及東部一些中心城市限制人口政策的出臺。
高校畢業生就業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從地區看,東部省市吸納了全國50%以上的高校畢業生,而西部不足20%;從學科專業看,工科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專業就業形勢較好,而一些文科專業就業出現困難。
職導網職場導師,某名企人力資源總監曾先生分析,大學生就業難的現象至少要持續至2015年我們需要做的: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壓迫著我們這些大學生,唯有不斷的補充自己,為自己充電,在走進社會之前就用非常強大的知識及社會經驗武裝自己,才能用立于不敗之地,希望廣大的學生朋友們能夠認清這一點,多了解社會的需求,對癥下藥,及時的補充自己薄弱的環節,不要被壓力嚇倒,而是戰勝它!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整個社會對高等學校畢業生的要求進一步擴大,近些年,我國高校大規模擴招,大學生就業市場出現了新的形式,為了更好的了解當前的就業心態,以便為廣大同學在求職時提供更好的參考意見,我們特別組織了這次“大學生就業前景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以及剛離開校園走向工作崗位的師哥師姐,被調查的四十人中,根據他們所選擇的答案,主要反映出了幾個問題:1圖高職位,2薪酬障礙,3選擇地域,4眼高手低,5缺乏主見沒有明確的目標。
針對師范類專業,我們調查了就業形勢以及國家政策,并調查了師范類學生就業前景和就業狀態。
我們隨機采訪的幾十名學生,關于他們對畢業以后的打算,關于對就業程序的了界,關于他們對職業和新酬的期望以及袼褙己就業的畢業莊的工作情況反映了以下幾個問題:
一、圖高職位
應屆畢業生剛離開校園,常常被許多公司在招聘中美其名曰的“銷售經理”,“客戶主任”所吸引。有些學生往往被這樣的觀念束縛:“我是學管理的,是管理人的,怎么甘心從基層做起呢?”這種想法往往限制了他們自身在企業里的發展。其實一般而言,大學畢業生就業也應該從基本做起。在一兩年工作期間,表現出你的天分和前能,被管理曾認可,才會把你放在愛管理崗位。事實上,專業技術人才從事管理,往往更加到為。凡事要從基本做起,如果脫離了企業運行的過程,變得浮于表面,難以忍受平淡,那對個人的職業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二、薪酬障礙
大學生付出的勞動該值多少錢?調查中,本科生一般都把自己的薪酬要求定在1000~1500元。與以往的應屆生應聘要求起薪2000元以上的狀況在招聘會上不復存在。但在校學生中一般要求1500~3000元。其實,即使學校最優秀的畢業生,能在短時間內轉換成優秀員工的人也很少。心態不正確。異想天開,甚至有嚴重的幼稚病,是畢業生的一大通病。
一個剛剛畢業的走入社會的年輕人,應該帶著學習的態度去對待工作,專業在好,經驗你總缺乏吧,看不起試用期是不對的,時期使用期不是你吃虧。而是公司給你發工資培訓。即使是經過比較系統的培訓在上崗,也是以服務質量為代價的。而那些求過職的同學,面對一個月的試用期800元轉正1000元,面對合租住房,伙食費,交通費,通信費,水電費,等必要的開支每月至少700元。明知著點工資難過活,也只能接受,畢業聲太多,就業壓力大,走出校門,生存第一位,什么遠大志向,專業對口,發展前景暫且顧不得。了,很多大學生接受低薪、無社保、無合同的工作,為此,不少大學生坦言:“寒窗數十年,耗盡父母血汗錢換來的只是讀書無用?!钡托狡占盎粌H使我們難找自信,也讓更多的企業陷入用入誤區,人才浪費形成惡性循環。
三、選擇地域
基層就業前景廣闊,從現實來看,去基層就業無疑是大學生的一條出路,但調查中發現,雖然就業形式非常嚴峻,可大學生還是更愿意把就業目標鎖定在城市。據網上統計,2006年4月,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在全省公開招募,303個名額吸引了1000大學生報名,錄取比例3:1。雖然這個數字并不少,但和3月31日剛啟動的2007年度公務員招錄比例相比仍然相差甚遠,據統計,省直等機關單位1680個招錄名額吸引了23萬考生,部分熱門崗位招錄比例甚至達70:1。
有的同學表示,十幾年寒窗苦讀,好不容易來到省城,如果還要回到縣市,心里覺得憋屈,去了農村,人生地不熟,要在農村干一番事業實在太難了,甚至不知道去了那里能干什么該干什么,也不想在農村待一輩子,畢竟讀書這么多年,在城市發展也許更有作為,有的說;如果有機會到社區當干部或者去農村大半個村官倒是愿意試一下,如果是一般的辦事人員的職位就沒興趣了。夢想在城市也是一大問題。
四、眼高手低,缺乏工作效益
某一藝術設計學生,本科四年,實習期月薪600元上班沒幾天就要求加薪,老板問為什么,他說錢不夠用,可是在一個月中,他創意的五件作品都沒有被客戶采納,而同時入職兩年的一位中專學歷的畢業生的作品被客戶全部采納。
企業用人的目的是什么?是為自身創造價值,我們無奈所做的一切都應當滿足企業的要求,符合企業的標準,而不是首先滿足自己的愿望一位的追求職位提升,工資增長,沒有考慮到表現,老板欣賞做事到位的人,凡事得過且過,從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么永遠無法達到成功的頂峰。
五、缺乏主見,沒有明確的就業目標
第一次擇業準確性很小,從學校方面來講,盡管高校都有就業指導服務,但由于校方對學生接觸社會的引導不夠,并沒有很好的就業橋梁,畢業生“好”的機會相對較少。初涉職場,大學生要明白,頻繁跳巢,起點永遠是“零”。要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真正明白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好得成長策略可以協助畢業生一步一腳印地積累成長實力,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我們作為師范類專業的學生,對于未來的就業有著當老師和不當老師兩種可能。目前,我國教育政策的調整,民辦學校和職業學校大量興起。這使得師范生就業機會增加,從國家免費師范生政策的實施也可以看出,中西部對師范人才的需求很大,很多非師范類專業應聘教師職位的情況也逐年遞增,對于其它高校畢業生而言,師范類畢業生就業形勢一直較好。致使一些師范類畢業生主動擇業意識淡薄,缺乏危機感,就業觀念陳舊,熱衷于條件好,收入高,工作環境舒適的大城市和發達地區,這種就業觀念需要轉變,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區,在那里展現風采,實現人生價值。
面對非師范生可以考取教師資格證,雖然他們競爭力不一定比師范類畢業生強,師范類畢業生憑借著專業背景,四年科班訓練與未開職業有一個明確的規劃和目標,扎扎實實學本事,打基礎,此外,“先就業,后擇業”的前提應該是大學畢業生對自己在學術水平,個性特點,人際溝通等方面素質有全面有全面客觀認識,并對自己的職業選擇有科學,長遠規劃的基礎上,從大形勢出發做出明確選擇,然后在自己認同并且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工作。
師范類高校的非師范專業在數量和規模上都壓過了師范專業。像首師大這樣的北京市師資培養基地,目前師范專業僅占44%。各類合格人才的培養也是師范類高校的培養目標,學生們就讀師范類高校,一般選擇有3種:
①畢業后要當老師:這些學生一般在三年級時,進行教育學科版塊的培養,修教育學、心理學、教師技能等課程,并進入教學實踐環節,這些課程的學分是獲得教師資格證的必要條件,申請教師資格證時便很容易了。但是即使選擇教師教育培養的學生,畢業后仍可選擇不當老師。
②畢業后不當老師:
想從事其他職業的學生可以不選修這些課程,并進行其他職業實踐環節。就業時,可自由選擇職業。沒選教學課程但畢業時想當老師:這部分學生可在最后一學期補選這些課程,申請教師資格證,仍可有當老師的資格。
雖然很多地方實行教師資格證制度,但是,師范院校學生在行內就業時仍保持優勢。據了解,北師大就業率95.47%,首師大師范專業就業率95%以上,小學教育專業高達100%。有關專家分析,近幾年民辦學校、職業學校大量興起,為師范院校學生就業拓寬了市場。因此,想當老師的師范生就業前景依然看好。
加入WTO以后,與國際間的貿易往來增多,越來越多的電子商務需要掌握外語的高素質人才。往年英語四級的標準現在已變成了英語六級,不少用人單位在招聘中要求用英語填寫簡歷,或進行英語對話,而且懂外語又有其他技能的外語類畢業生更受歡迎,這無疑給外語類畢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廣闊的空間。外資企業對外語類畢業生的需求穩步增長,但要求也更高,特別是熟悉中外文化,同時掌握金融、法律、計算機、通信等應用技術的外語畢業生就業尤其看好,這要求在校的外語專業大學生們必須由“單一型”向“復合型”人才轉變。據我們對外語院校畢業生流向的調查分析,外語院校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是國家機關及其所屬單位,如外交部、文化部、廣播電影電視部、外經貿部、國家安全部等中央部委以及各部委所屬公司或新聞出版(如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新華社等)機構、圖書情報機構、各省市的外事機構等。另外,國有企業也有一定的需求量。外語院校的畢業生一般可以在以下一些單位和部門的崗位上發揮作用:
1、大專院校的在校學生;
2、中小學的教師和管理人員;
3、外資企業的翻譯和管理人員;
4、中外合資企業的翻譯和管理人員;
5、產品出口企業的翻譯和管理人員;
6、外貿企業的翻譯、管理和營銷人員;
7、旅游公司的翻譯、導游和管理人員;
8、涉外賓館飯店的翻譯、管理和營銷人員;
9、政府機關、外事、金融保險、咨詢服務等單位工作的相關人士
師范最吃香的專業是什么
師范類-學前教育專業
現如今,人們對孩子幼兒階段教育是相當的重視,因而學前教育這個專業的需求也是會不斷增多的,這個專業也不愁就業。
師范類-數學專業
據教育部預測,未來五年,我國高中教師數量將達到116萬人,其中數學、語文等基礎學科教師需求量最大。廣東省很多市縣甚至出現數學老師短缺的情況。對全國37個大中城市人才市場的統計分析顯示,數學老師非常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