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在廣東省大學排名
中山大學在廣東省大學排名
中山大學在廣東排名是第1,排名第二的則是華南理工大學。其他排名信息請看下表:
地區排名 | 學校名稱 | 星級排名 | 辦學層次 | 全國排名 |
1 | 中山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5 |
2 | 華南理工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4 |
3 | 暨南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39 |
4 | 華南農業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54 |
5 | 深圳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56 |
6 | 華南師范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57 |
7 | 南方科技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83 |
8 | 南方醫科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11 |
9 | 廣東工業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25 |
10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43 |
11 | 廣州醫科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44 |
12 | 廣州大學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145 |
13 | 汕頭大學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148 |
14 | 東莞理工學院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149 |
15 | 廣州中醫藥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153 |
16 | 廣東財經大學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244 |
17 | 廣州美術學院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268 |
18 | 廣東海洋大學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293 |
19 |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301 |
20 |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306 |
21 | 五邑大學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334 |
22 | 惠州學院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334 |
23 | 廣東金融學院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334 |
24 | 廣東醫科大學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340 |
25 | 深圳技術大學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346 |
中山大學歷年排名情況
中山大學2021年的全國排名是第15名,2020年的全國排名是第14名,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山大學歷年全國大學排名情況。
序號 | 學校名稱 | 發布時間 | 全國排名 |
1 | 中山大學 | 2022 | 15 |
2 | 中山大學 | 2021 | 15 |
3 | 中山大學 | 2020 | 14 |
4 | 中山大學 | 2019 | 10 |
5 | 中山大學 | 2018 | 9 |
6 | 中山大學 | 2017 | 12 |
7 | 中山大學 | 2016 | 10 |
中山大學簡介
中山大學由孫中山先生創辦,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作為中國教育部直屬高校,通過部省共建,中山大學已經成為一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綜合性大學。現由廣州校區、珠海校區、深圳校區三個校區、五個校園及十家附屬醫院組成。中山大學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努力成為全球學術重鎮。
中山大學具有人文社科和理醫工多學科厚實基礎,不斷追求學術創新,以國際視野開放辦學,現已形成了“綜合性、創新性、開放性”的特色。學校堅持,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以“德才兼備、領袖氣質、家國情懷”為人才培養目標;以“面向學術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基本導向;樹立了“三校區五校園”錯位發展、合力支撐的發展思路。學校正在努力推進由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變,由常規發展向主動發展轉變,由文理醫優勢向文理醫工各具特色、融合發展轉變。現在,中山大學正站在新的起點上,為建設成為“國內高校第一方陣、世界一流大學行列”的一流大學而努力奮斗!
現有院士(含雙聘)20人,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入選者138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64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9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8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入選者40人,高層次人才數量居國內高校前列。
高考分數下來怎么報考學校
了解自己分數在城市的排名
盡管高考志愿難填,但還是有規律可循。專家建議,拿到“一分一檔表”后,考生首先要從中尋找自己的高考成績,看看全省與自己同分數的考生共有多少人,再看在這個分數之上,全省還有多少考生。這就可以了解到一條重要信息:全省今年究竟有多少考生比自己的考分高?有多少競爭對手?自己在全省排名中處于一個什么分數段?
明確錄取幾率,仔細對比位次
了解自己的排名后,考生不可直接拿自己今年的成績硬套往年的錄取結果,應以今年自己的位次值與往年的同位次值考生相對比 (即對比往年、今年“一分一檔表”中的信息)。
統籌兼顧,還要看其他因素
在“一分一檔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之后,到底該選院校,還是選專業?專家建議,院校和專業的選擇還是要看考生個人的意愿。要結合自身情況,如興趣愛好、未來的理想等,同時結合高校的學科和專業設置情況、地理因素、校園的文化氛圍、院校對相關科目要求等選擇。
值得注意是,考生在尋找自己的位置時,除了考慮高校往年錄取的最低分,還要看他們錄取的平均分,以及錄取專業分數線。因為每個高校專業設置不同,熱門專業的分數往往高出學校提檔線很多。熱門專業和冷門專業錄取的分數差距也很大,有些相差幾十分。
高考志愿填報注意事項
1、明確學習方向,正確處理好選學校與選專業關系
高考填報志愿的實質就是根據自己的高考成績選擇學校和專業。從近幾年考生錄取的實際情況看,能夠實現“喜歡的學校”+“喜歡的專業”的并不多,許多考生填報志愿時往往陷入“優選學校還是優選專業”的矛盾之中。那么,學校與專業怎么選擇呢?對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不同批次的院校應有不同選擇。
2、拓寬信息渠道,全面準確地掌握填報院校和專業信息
在高考志愿填報前,考生要掌握全面、準確的信息。這是填報志愿的基礎,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密切關注教育部陽光高考、教育考試院、招生信息港這三個招生考試機構官方網站發布的信息。根據自己所報考的類別,收集相關院校的具體招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