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QS亞洲地區大學排名Top20公布
2023排名 | 2022排名 | 院校 | |
1 | 2 | 北京大學 | 中國(大陸) |
2 | 1 | 新加坡國立大學 | 新加坡 |
3 | 5 | 清華大學 | 中國(大陸) |
4 | 3= | 香港大學 | 中國香港 |
5 | 3=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 新加坡 |
6= | 7 | 復旦大學 | 中國(大陸) |
6= | 6 | 浙江大學 | 中國(大陸) |
8 | 14 | 韓國科學技術學院 | 韓國 |
9 | 8 | 馬來亞大學 | 馬來西亞 |
10 | 10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大陸) |
11 | 11= | 東京大學 | 日本 |
12= | 11= | 香港中文大學 | 中國香港 |
12= | 16 | 延世大學 | 韓國 |
14 | 9 | 香港科技大學 | 中國香港 |
15 | 13 | 高麗大學 | 韓國 |
16 | 15 | 京都大學 | 日本 |
17 | 18 | 首爾大學 | 韓國 |
18 | 17 | 成均館大學 | 韓國 |
19 | 19 | 臺灣大學 | 中國臺灣 |
20 | 21 | 東京工業大學 | 日本 |
新加坡院校八年來首次未能獲得本榜第一并且稱霸前三。在擁有 10 所以上院校進入排名的國家和地區中,韓國的前 20 所大學排名最為集中。其一流大學韓國科學技術學院排名第八,近五年來排名最高。在學術聲譽和雇主聲譽指標中,日本有 2 所高校進入前 5,東京大學在這兩項指標中都名列前茅。印度在研究生產方面表現出色,有三所高校在教師論文數量方面躋身前 5。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的研究影響力指標表現優異,都各自有 2 所院校進入論文引用數量前五。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高校的國際師生數量占比都很高。馬來西亞院校的國際學生數量也很多。
怎么看待這個排行榜
因為國外的大學排行榜他們所依據的指標跟國內的大學排行榜的指標是不一樣的。
所以國外的這些大學排行榜往往都是國外的大學都是最好的,而國內的大學總是達不到很好的名次。
當然這并不是說國內的大學就比國外的大學好,但是也并不意味著國內的大學就比國外的大學差。
就像QS世界大學排行榜當中排名最高的清華大學也沒有進入前20,北京大學更是連前30都沒有進入,另外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學校連前50都沒進入。
但實際上,你說他們的辦學實力真的不如國外那些大學嗎?
我覺得并非如此,從某個方面來講的話,可能清華大學的實力已經非常強的。
而且在第1輪雙一流建設當中,不少高校已經宣布建成了世界一流大學,但是后來有的學校又對這個消息予以了否認。
所以說實際上,最主要還是一個評價機制相關的問題,對于今后的學校排名評價是一個很關鍵的一個內容。
無論是QS世界大學排行榜,還是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排行榜,或者是有我國軟科科學發布的軟科世界大學排行榜,實際上每一個排行榜它所側重的地方都不一樣。
所以很難說哪個大學排行榜好,哪個排行榜不好。
除此之外,我們國內還有像武書連大學排行榜、校友會大學排行榜等等,各種各樣的排行榜。
我覺得總體來講,這些排行榜的話,只能做一個基本的參考,如果一所學校在這些排行榜當中的名稱每次都比較高,那說明這個學校辦學水平很高。
如果他只是在某一個排行榜當中排名高,但是在另外一個排行榜當中排名又比較低,那說明學校的辦學水平還有待提高。
總體上而言,這些排行榜只能是作為一個基本的依據,而不能作為做決定的關鍵因素。
QS世界大學評分標準
本次QS世界大學排名共采用了六個指標:
學術聲譽40%:
基于超過94000名學者的調查問卷反饋;
雇主聲譽10%:
根據超過44000名雇主關于大學與畢業生就業水平的調查答復;
單位教員論文引文數20%:
衡量學術研究的影響力,通過五年內大學研究論文的引用總數除以大學的教師數量得出;
師生比例20%:
代表教學規模,將學生人數除以教職員工人數得出,可以用來參考各個大學的班級規模;
國際教師比例5%:
QS的兩個國際化指標之一,它衡量的是大學中非本國教師的比例;
國際學生比例5%:
QS的兩個國際化指標中的第二個指標,它衡量的是大學中非本國學生的比例,這也可以表明大學吸引世界各地人才的能力。
QS亞洲地區大學排名解讀
TOP100高校中,中國高校占據40所,韓國16所,日本13所,馬來西亞8所,印度7所,其他國家入選數量在5所以下。
QS發布的2023亞洲大學排名中,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高校表現依舊強勢。北京大學位居第一,新加坡國立大學緊隨其后位居第二,清華大學位列第三,此外位居前10的大學還包括:香港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馬來亞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亞洲排名概覽
首次進入亞洲前100的高校中,哈薩克斯坦國立大學排名最高,第44。
新加坡院校八年來首次未能獲得本榜第一并未能稱霸前三。
在擁有10所以上院校進入排名的國家和地區中,韓國的前20所大學排名最為集中。其一流大學韓國科學技術學院排名第八,近五年來排名最高。
在學術聲譽和雇主聲譽指標中,日本有2所高校進入前5,東京大學在這兩項指標中都名列前茅。
印度在研究生產方面表現出色,有三所高校在教師論文數量方面躋身前5。
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的研究影響力指標表現優異,都各自有2所院校進入論文引用數量前五。
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高校的國際師生數量占比都很高。馬來西亞院校的國際學生數量也很多。
越南高校提升最大,55%院校排名都有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