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作文關于奉獻的作文
造物主創造了生命,使得世間有了活力。生命在歷史的長河中繁衍,綻放了絢麗奪目的光彩。
生命自產生起就是為了精彩而存在。塞內卡說過:“生命如同寓言,其價值不在長短,而在內容。”生命只有煥發光彩,方不辱沒生命的意義。
歷史長河中,無數英烈為了使生命變得精彩而做出了生與死的抉擇。屈原為了使自己的生命變得精彩投入了淚羅江中;一代大俠荊軻,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而血灑咸陽殿;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清”千古絕唱而流芳百世的文天祥,為了生命的精彩躺倒在蒙古人的大刀之下;“一腔碧血勤珍重”的鑒湖女使秋瑾為了生命的精彩,命喪清狗之刀下。無數的英雄兒女,不甘平凡,舍生取義,使生命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生命需要精彩,精彩燃燒出生命的輝煌。巴斯德說:“生命在最危險的環境中,方是真正的生命”。
小草生長在瓦礫之中,才顯出它生命的精彩;蒼松矗立于絕壁之上,才顯出它生命的精彩;駱駝奔走于沙漠之中,才顯出它生命的精彩。只有精彩的生命才能在宇宙之中永生不滅。生命有意義才會精彩,精彩的生命才會有意義。凡高的一生融入了向日葵,把藝術的精華留給了人類,他的生命是精彩的;貝多芬的一生奉獻給了音樂,用生命之曲喚醒人類,他的生命也是精彩的;馬克思把他的一生奉獻給了共產主義事業,他的生命也是精彩的;孔繁森把他的一生奉獻給了蘭考人民,他的生命同樣是精彩的……巴金說過:“寒冷寂寞的生,不如轟轟烈烈的死。生命如果沒有意義,那么盡早就結束它”。小草把綠色獻給春天,使它的生命變得精彩;清泉,把它的甘醇流淌入干渴者的心田,使它的生命變得精彩;紅日,把它的溫暖傳遞到嚴寒的隆冬,使它的生命變得精彩。
花開不是為了凋謝,而是為了結果,結果也不是為了終結,而是為了更生。生命亦是如此!
高一作文關于奉獻的作文篇2
也許,自那個時代起,雷峰,這個普通的名字,貫穿著恒遠的精神,開始影響著整個中國,影響著每一代人的成長。
即使雷峰的生長環境,工作環境,以及他的實際,我們都是從書本上獲得的,但是我們依稀能感覺到雷峰當年的模樣,因為雷峰的精神被廣為傳頌,便成了一種現象,一種自覺的,助人為樂的社會現象。
經常想起雷峰種.種故事,在我的孩提時代,就經常聽老人們說起,雷峰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一個多么普通的軍人啊,能夠做出如此不普通的事跡。雷峰,你讓我為之敬仰。我要向你學習。螺絲釘,多么微小的一個零件,但是他卻蘊含著無限的力量。我愿永遠做一顆螺絲釘,我希望我可以像雷峰一樣,每一次的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負疚,人生生命是有限的,可是,我們為群眾的服務是無限的,我希望我可以像雷峰一樣,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的服務上!
但我不知道發生了什么。我們社會發展著、進步著,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裕,我們的精神,或者說我們的奉獻、愛心、幫助卻越來越貧瘠。雖然我們的周圍常常會有這樣或那樣形式的互助、捐贈行為,甚至福利事業在經濟推動下,發展得蒸蒸日上,如火如荼。但是,如果沒有經濟的促動,也許我們的奉獻、我們的愛心就會大打折扣,現實的我們已在越來越優越的物質生活里淡化和忘卻了一種精神:無私!
討論無私實則已上升為一個社會范疇,且實在無法在我們365天的行為當中嚴格界定無私的標準。但我希望,每年的3月5日,無論學校組織,還是學生自發,都有一些無償行為。雖然微不足道,不外乎跑去街頭清洗護欄、去福利院慰問孤殘兒童等,但每到3月5日,每到春上柳梢的三月陽春的這個普通日子,或多或少做了些事情。與此同時,在我們心里,也或多或少積累了一種潛在的互助、奉獻理念。
3月5日伴著雷鋒這個名字,和雷鋒無私奉獻、一心為民的精神,悄悄來到每個人當中,讓我們感受著一種內涵。今年,今天,3月5日,清晨黃昏的校園一如繼往的朗朗讀書聲,我又看到了那人們已經淡化和忘卻的精神。
有人會說,雷峰,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傻子。
那么我便要說:我愿意,用我的一生,將這個傻子的形象,詮釋得更加美好!
高一作文關于奉獻的作文篇3
有人贊美青松的挺拔堅強;有人贊美紅梅的不畏嚴寒;有人贊美翠竹的高尚品格;有人贊美小草的生命頑強……是誰讓它們受人贊美,是泥土是樸實無私無人在意的的泥土。其實,最應該受人贊美的也是泥土,他默默無聞的為他人付出。
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像泥土一樣無私奉獻的人。有這樣一名清潔工,我至今都不知他的姓名,但是,我仍然清楚地記得他那種無私的品質。
那是一個寒假,天非常的冷,正逢新年,我頂著寒風去外婆家拜年。我一出門,陣陣刺骨的寒風迎面而來,還好我穿了一件厚厚的棉襖,不然準被凍成大冰塊。一路上到處是鞭炮的響聲,行人們都被這熱鬧吸引住了,從來也沒有發現,在街道一旁的角落,那條臭氣熏天的水溝旁,蹲著一個正在毫無怨言清理水溝里堵塞垃圾的人。就是因為水溝堵塞,無法排水,我住的這棟樓排水管老溢水上來,是家里一股臭味。我好奇的走上前去。突然,一陣刺鼻難聞的臭味撲面而來,我趕忙后退了幾步。后來,又見這位阿姨,一直在水溝旁,不是都沒有皺過眉頭一下嗎?想著想著,我還是不由自主的走了過去。只見這位清潔工阿姨只穿了一件薄毛衣,圍著圍巾,戴著工人手套,大約十四幾歲的女子,正拿著鏟子鏟弄著垃圾。他用力用鏟子鏟起垃圾倒在身旁的一個鐵桶里。因為水溝堵塞的厲害,里面的垃圾用鏟子不行,只好摘下手套去挖。阿姨忍受著臭味,埋頭苦干著,在這冷天里,豆大的汗珠從她臉上流了下來。手破了,她也來不及看,依然保持著一個姿勢一直在挖水溝,經過了不懈努力,水溝終于通了。阿姨的衣服、褲子、手套和圍巾全臟了,她一邊小心翼翼地戴上手套,一邊開心的笑了。第二天,我回到家,發現家里空氣清新了許多,鄰居們也都高興的不得了,可是,又有誰會知道有一個不留姓名的人,為了左鄰右舍在大冬天里挖水溝呢?這時,我又想起了那位阿姨,她那美麗,燦爛的笑容是多么無私啊!
其實,在社會上,還有許多像泥土一樣的人,他們一直在默默無聞的付出自己,不求會報。我想,這些為人類做出奉獻的人,不同樣偉大嗎?不同樣與花草樹木一樣值得稱贊嗎?她一個不留姓名的奉獻者,我要贊美你,贊美泥土,贊美她這個默默付出的人,我要永遠記住你!
高一作文關于奉獻的作文篇4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從古至今人生的意義在于奉獻。奉獻,是一種美德;我們為人要善于奉獻,只有奉獻了,付出了,才會領悟到其中的樂趣。奉獻,是一種境界,一個人如果學會了奉獻而不奢求回報,那么他的境界就上升了一個層次。一個人學會了奉獻,就等于他掌握了一種自我提高的方法。
奉獻是什么呢?我是這樣理解的:奉獻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獻身精神;奉獻是“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的默默無聞;奉獻是“采得百花蜂成后,為誰辛苦為誰甜?”的高尚品質;奉獻是“隨風潛入夜,瑞物細無聲。”的無私奉獻;奉獻是,如果你是一棵大樹,就撤下一片陰涼;奉獻是,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一分綠意。這就是奉獻,既簡單又復雜。它簡單,卻讓你怎么也說不清;它復雜,卻又只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奉獻只在一念之差。科學家鮑爾?海斯德是美國一位研究蛇毒的科學家。他小時候看到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萬人被毒蛇咬死,就決心研究出一種抗蛇毒藥。他從15歲起,就在自己身上注射微量的毒蛇腺體,并逐漸加大劑量與毒性。
這種試驗是極其危險和痛苦的。每注射一次,他都要大病一場。各種蛇的蛇毒成分不同,作用方式也不同,每注射一種新的蛇毒,原來的抗毒物質不能勝任,又要經受一種新的抗毒物質折磨。他身上先后注射過28種蛇毒。經過危險與痛苦的試驗,終于有了收獲。他一共被毒蛇咬過130次,每次都安然無恙。海斯德對自己血液中的抗毒物質進行分析,試制了一些抗蛇毒的藥物,已救治了很多被毒蛇咬傷的人。如果他當時選擇了放棄,那么就會是另外一個結果。
李春燕,27歲,是貴州從江縣大塘村鄉村醫生。三年前李春燕衛校畢業后嫁給了大塘村一個苗族青年成為一名鄉村衛生員并且在自己家里開設了一間衛生室。
大塘村是一個苗族村寨,只有她一個鄉村衛生員,有2500多名苗族村民,生活極其貧窮。人們向來缺醫少藥,過去,村里沒有醫生,得病了,除了苦熬,就是請鬼師驅鬼辟邪,或是用‘土辦法’自己治療,死了,誰也不知道是啥原因。現在,大家已經逐漸習慣了生病去李春燕那兒打針吃藥,有了初步的醫療保障。李春燕,嚴格地講不能稱作醫生,只能叫做‘衛生員’,因為她沒有編制,不享受國家的工資和其它待遇。由于工作環境差、入不敷出,我國的大部分鄉村衛生員已改行或外出打工去了。李春燕也遇到過相同的問題,鄉親們來看病,沒有錢付藥費,只能記賬賒欠。2015年初,一直賠本經營衛生室的李春燕決定關掉衛生室,和丈夫一道去廣東打工。當他們正準備出門的時候,聞訊而來的鄉親們正好趕到。村民們掏出皺巴巴的一元、兩元錢遞給李春燕:“李醫生你走了,我們可怎么辦?這是我們還你的賬,不夠的我們明天把家里的米賣了,給補上。”李春燕于是沒有離開。這是李春燕留在這艱苦的地方做鄉村醫生以來想放棄的一次。
她是一位醫生,雖然她從來沒有機會穿上白大褂,甚至被人在醫生的前面還要加上赤腳這兩個字;她是一名醫生,但是不像很多醫生那樣,不愁自己的衣食,她一個月也許能收入600多塊錢,但是買藥以及買相關的一些東西卻要花出900多塊錢,虧空300多,欠債也就越來越多;她是一名醫生,自然被患者所需要,但是跟其他的醫生比她的患者似乎對她更加需要,這該是一名怎樣的醫生?
鮑爾?海斯德、李春燕她們雖然辛苦,但他們快樂。“為人們奉獻”他們不只把他們當做一種信念,而是賦予了很大的行動。
奉獻可以使饑寒交迫的人得到食物;可以使渴望知識的人得到知識;可以使……
奉獻并不在于大小,只要你善于留意,你就會變成奉獻者。讓我們繼續發揚中華民族“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偉大精神。20_讓我們為社會出一份力,城市會變得更美好。
高一作文關于奉獻的作文篇5
“給,重要比拿的快樂。”這是高爾基奮斗了一生的經驗之談。那么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幸福的真諦在于奉獻。
馬克思在平困之中度過,但卻創造了共產主義,成為了蒼穹中一顆耀眼的明星,引導著我們發展,前進。如果我們的事業是為全人類而造福那無論他是多麼的艱難,我們也不會感到疲倦。這正如卡爾一樣。
翻開歷史的扉頁,有多少奉獻者的腳印啊。且不說那些歷史的偉人,也不說那驚天動地的名人,但說那童第周夫婦,雖處貧困但卻依然堅持研究,寫出了一片片優秀的論文,發表了一條條優秀的理論,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共產黨,奉獻給了中國推進了中國的發展。
也許我們做不到像他們那樣,但我們依然可以去奉獻。有這樣一位老人,十一年,每天三十公里的路程,只為去喂那紅嘴鷗。這也是一種奉獻。奉獻無論大小,無論對象。
那么我為什么會感到幸福呢?像馬克思,童第周夫婦和那位老人,因為他們看見活預見了他們所風險的對象在獲得他們所提供的幫助時會感到幸福,并會感激他們到那時他們就會覺得幸福了。那些只是索取的人,他們終有一天會被謾罵聲所包圍,被仇視的眼光所包圍,最后成為不幸。就像希特勒等一樣。那是一終端暫且無路的幸福,到頭終將成為不幸。而當你去奉獻時,你所得到的見不是那一點點自私而可憐的幸福。
奉獻所得的幸福,不是物質上的,而是一種樸實而崇高的精神上的幸福。試問,奉獻的奉獻有誰會忘記;試問童第周夫婦的奉獻有誰會不偉大;喂鳥老人的奉獻有誰會說不崇高。來試想看看,假如每一個人都去奉獻那不正是共產主義社會所憧憬的未來嗎?到那時每個人都會感到幸福了。
張海迪雖被病魔纏身,但他感覺到了幸福;燕妮雖舍去了財富,但她感覺到了幸福;雷鋒雖奉獻了一生,但他感覺到了幸福……
確實是這樣的,獲得幸福很容易,只要我們去奉獻;確實是這樣的,給,總要比拿的快樂;確實是這樣的,幸福在于奉獻。
高一作文關于奉獻的作文篇6
一次捐助,三種方式。極少數人選擇援助非洲難民,小部分人選擇捐助成績優異的學生完成畢業,極大多數人選擇捐錢買復印機共同使用。
這其實只是一份調查,調查的人群是美國某所大學的大學生。
不難發現,更多的人還是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對自己更為有利的捐助方式。更確切的說,在無私奉獻和獲益捐助中,更多的人選擇了后者。
世風日下,連這一種給予也漸漸地變了味。它不是酒,不會需要等待發酵后才會醇香。
但是有時候給予的人又不得不做出眾多的考慮。
叢飛,一個歌手,同時也是一個熱心捐助的愛心人士。
但在03非典后,叢飛的演出機會銳減,生活也拮據起來,更不用說捐助了。但是這時候發生了很讓外人匪夷所思,同時讓叢飛心寒的事件。那就是一些山區受資助的學生家長打電話詢問學費。有些家長在電話中說:“你不是說好要將我的孩子供到大學畢業嗎?他現在還在讀初中,你就不肯出錢了?這不是坑人嗎?”
當受捐助的人把別人對自己的幫助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并沒有心存感激的時候,捐助人本身怎么會對自己的這么一份公益行為有再大的信心?
現代人的心漸漸變硬了。
古代人也有過類似的告誡,“有錢能使鬼推磨”、“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等等。這些話也給人們敲響了警鐘,別輕易相信別人。幫助別人不但沒有落著好,反而還反手濕了鞋的事也不是沒有過。
一位大學生在下水營救十幾次后,終于因為體力不支,搶救無果而成了殘廢。事后,不僅他的肉體上飽受煎熬,心靈上也從未獲得過安慰。因為,他所救的人中沒有一人前來看望他。
受捐助者心懷鬼胎,捐助者有的也是居心叵測。
炫富女郭美美近期在網上曝光,慈善界掀起軒然大波。她利用自己所謂的慈善事業,真正的目的在于炒紅自己。拿著奉獻當幌子,她這一招讓很多人鄙夷,亦不敢在輕易相信什么紅十字了。自己的錢是否真正到了需要幫助的人手里,沒有看到的確誰都不好說。
人們內心的功利化才是無私奉獻轉變為獲益捐助的根本原因。在做什么事情的時候,更多的先考慮自己,其實也無可厚非。但是在捐助這件事上,我們最應該想的難道不是怎么捐更緊急,怎么捐更能實現錢的價值么?
摒棄功利化,還原奉獻的本來面目,不僅是捐者,亦是被捐者該做的事。
高一作文關于奉獻的作文篇7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
人生,因奉獻而美麗—奉獻,使得小草汲取雨露的甘甜,為遼闊的田野吐露一抹青翠;奉獻,使得花蕾接收陽光的溫暖,為廣闊的平原綻放一抹絢爛。大自然擁用有生機而氣象萬千,人類社會因傳承奉獻而美好溫馨。
他,猶如春天的風,吹遍中華大地的每個角落;他,猶如雪天的暖,喚醒人們忙碌現實中迷惘的心靈……是他,雷鋒。又到三月,憶雷鋒;正值青年,做雷鋒!
雷鋒,以他英勇的身軀奉獻著,為了人民,為了民族,為了國家,他始終奉獻著,始終活在我們心中。雷鋒,永遠是我們學習奉獻精神的榜樣!
奉獻,通俗的說就是助人為樂。當然,助人為樂要有一種忘我的奉獻精神。
助人為樂,就是善良的人懷著道德義務感,主動給他人以無私的幫助,并從中獲取快樂。這是中華美德的體現。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有了助人為樂的品德,就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品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因此,我們應大力提倡和發揚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
奉獻,是“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美麗;奉獻,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豪情;奉獻,是“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在人間的”氣概。
奉獻,不一定偏偏幫助有困難的人。對父母長輩盡一份孝心,其實也是一種奉獻。
我們的孝心可以是一句關心,一段溫馨的祝福,一次輕輕的親昵……我想,大多數人都能做到吧。只要我們在生活中時時關心父母,父母就能感受到子女對他們的孝心。如果我們家庭溫馨和睦,那么就是為構建和諧社會出了我們一份力,發了一點光。
奉獻,可以使一根小小的火柴,燃亮一片心空;奉獻,可以使一片小小的綠葉,傾倒一個季節;奉獻,可以使一朵小小的浪花,在海洋中飛濺……
身披一衣燦爛,心系一份執著,帶著奉獻上路,將踏出一路風光!
高一作文關于奉獻的作文篇8
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
——題記
奉獻是每個人都懂的道理,但又有幾個人會用行動來詮釋奉獻的含義?
奉獻要用華麗的語言來修飾,來描繪,一個人要想奉獻,需要的是行動。奉獻,不需要做什么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奉獻在平凡的小事中最能體現,奉獻,需要堅持,需要不辭辛勞。
你是否留意過生活?白天車水馬龍,來來往往的人絡繹不絕,在一天的繁華喧鬧過后,留下數不盡的垃圾,但你是否發現,當你第二天早晨醒來,街上又恢復了往日干凈整潔的容貌,這一切都是清潔工含辛茹苦,默默打掃的成果。
然而,清潔工在生活中不被人尊重,清潔工這份職業更是被人嫌棄,但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工作在這個崗位上,并無絲毫抱怨,并無對老天的不滿。
一次偶然間,我遇見了一位老清潔工,他已年過六旬,正是在家享福的年紀,同齡人不都在家中享受兒孫滿堂的樂趣。我心生好奇,問道:“老爺爺,你年紀這么大了怎么還來打掃衛生啊?”老爺爺笑著說道“我啊,就是閑不住,現在要保護環境,我反正在家也沒事情干,打掃環境衛生既美化了城市又鍛煉了身體,何樂而不為呢?
打掃衛生看似多么不起眼的小事,卻體現了老爺爺的奉獻精神不為名不為利只為了大家,這是最淳樸的貢獻。
事實上,生活在各個崗位的人都在奉獻,老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醫生,終日在充滿藥味的地方,用雙手,用智慧挽救他人;警察,終日風雨無阻,為人們提供安全的生活保障……他們,雖常被人們忽略,但卻任勞任怨,奉獻著自己。這是最平凡的奉獻。
從古至今,有多少人用生命,用行動來演繹著奉獻,鄧稼先“兩彈元勛”,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莫言“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們用自己的青春、智慧與耐心和那百折不撓的毅力,為祖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做出了貢獻。這是驚天動地的貢獻。
奉獻,有很多種形式,只要你做了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對國家有益的事,那么你就做到了奉獻。奉獻不在于時間,不在于金錢,而在于貢獻。
讓我們不要空喊口號,用行動去奉獻,去證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