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為話題的征文十篇
我和我的家鄉為話題的征文篇1
我的家鄉——秦皇島。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說起桂林和陽朔秀麗的山水,人們就會有一絲心動,想走近它……但是我的家鄉——秦皇島與桂林不相上下。不服氣的我來跟大家介紹下我美麗的家鄉,一起來感受秦皇島的美!
秦皇島市位于東北地區、冀東北部。簡稱秦,又稱港城,河北省地級市。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中國海濱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因秦始皇求仙駐蹕而得名。秦皇島曾協辦過北京亞運會和北京奧運會,是中國協辦過奧運會和亞運會的地級市。它面積不大,風景卻如詩如畫。
首先來給大家介紹秦皇島地名由來。古時候有人給始皇出主意:“若想萬壽無疆,為什么不尋些長生不老的仙藥呢?”秦始皇聽后便把酒朝拜仙山。后來,人們在秦始皇站立的小島的巖石上,立碑為記,碑刻“秦皇求仙入海處。”而這美麗的小島,幾經滄桑,漸漸與陸地連在一起,人們為它起名叫“秦皇島。”這時有人問我“我想去秦皇求仙如海處。可它的地點在哪兒呢?”別著急,聽我講。秦皇求仙入海處位于秦皇島市海港區東南部,夏秋兩季更宜游玩。
秦皇島有一座名山——祖山,它位于秦皇島青龍縣境內,由于渤海以北、燕山以東諸峰都是由它的分支綿延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命名。其峰天女峰,海拔1428米,略遜于泰山。登上天女峰,東觀日出,南追帆影,西望長城,北俯群山,美景盡收眼底,這些卻是泰山所沒有的。游人回來說祖山有奇險的山景和明秀的水景,當代詩人臧克家老先生以“畫境詩天”贊之。然而祖山卻名不見經傳,或許它的美正是要我們去發現、去印證。走在綠蔭長廊里夏天感覺不到炎熱,避暑勝地。
介紹完秦皇島的山,下面我來介紹秦皇島的水。當你漫步走在棧道上,聽著浪濤聲迎面吹來的海風。讓你頓時忘掉一切煩惱……海邊看日出這是我的最愛。都說太陽是從大海上升起的,我卻半信半疑。決定去海邊看個究竟。果真,太陽公公從家里探出頭來,它就像一位畫家,把周圍的天空畫的絢麗多彩。畫完畫后太用公公就背著包高高興興地“上班”去了,大海看見太陽公公“上班”高興不已。便使出渾身力氣讓海面上的波濤更加洶涌,迎接初升的太陽和新的一天。
我和我的家鄉為話題的征文篇2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熟悉的旋律響起,瞬間淚目,讓人不禁聯想到屬于家鄉的那些溫情時刻。對于中國人來說,“家”永遠是最割舍不掉的情結。
在杭州,有一個我們熟知的“明珠”,正是因為有了它,杭州變得繁華起來,也讓我更愛我的家鄉杭州。這顆明珠是什么呢?沒錯,它就是杭州那清澈美麗的西湖。又是什么才讓我更愛我的家鄉呢?,就是西湖美麗的身影和西湖的四季……
西湖,一個聞名于世的活潑,它是“天堂”的代名詞,如果你來過杭州,領略過西湖的四季,就會知道,西湖是一個多么接近天堂的地方。
春天:西湖和天空交印著,春風徐徐,吹來一幅美麗的畫卷。“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幾只野鴨在西湖上嬉戲著,柳樹甩著它那長長的辮子,輕輕地拍打著水面,鴨子們游在桃花的倒影里,游在柳樹陰里,也游在游人們的心里。
我的家鄉多么“柔軟細膩”,如詩如畫。
夏天:荷葉蓋滿了西湖,一簇簇粉紅的荷花給西湖添加了幾絲詩意。“荷花開后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荷花開了,西湖有了點綴,更美了。你還時不時可以看見賣蓮蓬的人站在湖邊吆喝。湖下各色的錦鯉在蓮葉下竄動。蓮葉何田田的上面是粉色的荷花,下面是流竄著的鮮紅,銀白和金黃,它們跳躍著,對游人的喂食趨之若鶩,像一個個撒著嬌的孩子。
我的家鄉又多么活潑頑皮,熱情飽滿。
秋天:秋天的西湖成了樹的海洋,高矮錯落的樹木在西湖邊織成一匹錦緞,紅的,黃的,綠的,比百花爭艷更為大氣。尤其是北山路上的法國梧桐樹,到了秋天這里好像成了它們的天下,一陣秋風吹過,落葉鋪天蓋地地落下來,行人在秋風的包裹中品味它的浪漫,車子嘩啦駛過,卷起一大片地上的葉子,那種被現代化碾碎的落葉雖然帶著凄美,可是仿佛也是它對世界最后的回味。“楚樹雪晴后,蕭蕭落晚風。”這就是秋的詩意。
我的家鄉多么五彩繽紛,多情浪漫。
冬天:人們趨之若鶩的景色便是斷橋殘雪,可是現在西湖邊那么大的人流量,已經不能造就斷橋殘雪的奇景了。可是,大家根本不用泄氣,冬天的西湖處處都是景色,無論是披著白褂子的遠山,還是那近處的亭臺樓閣,都好像多了一些傲骨,要是你現在帶著畫筆,隨便一揮筆就是一幅水墨畫。我不禁想起了張岱的《湖心亭看雪》,“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在這樣的景致中,我們成了天地間最微不足道的看客了。
我的家鄉多么俠骨柔腸,天人合一。
我深深的愛著你,杭州的四季,四季的杭州。
我和我的家鄉為話題的征文篇3
我們的祖國歷史悠久、地域遼闊、山河壯美。有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有磅礴大氣的北京故宮,有雄險秀奇的三山五岳,有山色空蒙的杭州西湖,更有享譽世界的萬里長城。今年暑假,爸爸媽媽帶我探訪了祖國的雪域高原——西藏。在西藏這片遙遠、神秘的土地上,天空碧藍如鏡,雪山皚皚鼎立,雅魯藏布江奔流不息……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圣象天門。
圣象天門,顧名思義,是一頭天然形成的巨大石象,靜靜佇立于納木錯北岸,與念青唐古拉山脈遙相呼應。在當地傳說中,是為納木錯和念青唐古拉舉行結婚典禮所修建的圣門。而它身邊的“女神”納木錯,作為西藏三大圣湖之一,雖說是湖,卻有著不輸大海的壯美景色。粗望時,湖面宛如一塊巨大的藍寶石熠熠生輝;再細看,由湖岸到湖中央,從透明、淺綠,至淺藍、深藍,層層暈染,好似一匹美麗的綢緞,又宛如那夜空中炫目的北極光。
待我們爬上高崖,便把整個水灣的美景盡收眼底。頭頂蒼鷹翱翔,腳下懸崖危立,圣象的象鼻探入湖面,仿佛正在汲取圣湖之水;浩瀚碧波上星星點點,似有萬千星辰跳躍;遠處念青唐古拉雪山遙遙相望連綿不絕。這一刻,我被眼前的景色深深震撼,古老的傳說故事在腦中不停盤旋,時間好像變得很慢很慢……
小小的我,也算走過萬水千山。我曾到過古典文藝的意大利,見過熱情似火的西班牙,踏過漫天飛雪的北海道,賞過燈火輝煌的夜巴黎,但在我的心目中,祖國的壯闊風景才是最美麗的!這只昂首挺胸的中國雄雞,是我心中最璀璨的瑰寶。國慶假期來了,讓我們背起行囊,去發現、去領略祖國更多的大好河山吧!
我和我的家鄉為話題的征文篇4
“世間有佛宗斯佛,天下無橋長此橋。”在我的家鄉有一座歷史悠久的橋——安平橋。它既有“臥龍”的雄姿,又有“長虹”的氣勢,令人心馳神往。
兒時的我曾隨家人多次去過安平橋,然而這座名橋給我留下的印象并不美好——抬眼望去,都是烏黑渾濁的水,水面見不到藍天,見不到白云,我看到的就只是一些翻著肚皮的魚兒……微風輕拂,苦澀腐臭的味道撲鼻而來。那時的我總是納悶:這難道就是馳名海內外的安平橋嗎?
時隔四年,當我回到安海老家,爺爺約我去安平橋散步,想起記憶中的安平橋,我連連拒絕。爺爺笑著說:“安平橋已經有了巨大的變化,現在成了一個風景迷人的公園了,不信一起去走一趟。”于是我便半信半疑地跟著爺爺出門了。
來到公園,只見那幾彎小石徑,曲折蜿蜒向前,兩旁鮮艷的花朵密密麻麻,順著枝條開得嫵媚,開得熱烈。走上石橋,極目遠眺,只見悠悠安平水,清清淺淺的水輕漾著,倒映著藍天白云。湖深處水色碧綠,幾只水鴨和不知名的鳥兒,悠然自得地游弋在水面嬉戲、覓食,與這古老的安平橋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宛如一幅動態的水墨畫。橋畔蘆葦隨風晃蕩,鳥鳴聲不絕于耳,熙熙攘攘的游人,漫步在古老的石板橋上,品茗著千年古韻……
夕陽西下,華燈初上,我和爺爺依依不舍地離開公園。路上,爺爺告訴我,我們祖國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道上闊步前進,不僅在經濟上成績驕人,環境保護上也不甘落后,全國各地青山綠水工程都在實施,聚焦生態水域治理。而我們晉江市也積極開展環保“霹靂一號”行動,推行“河長制”,打造天藍、地綠、水清、岸美的美麗家園……
我和我的家鄉為話題的征文篇5
我的家鄉是一個景色很好的地方。離我家不遠處,有一個很神奇的湖,這個湖叫龍池湖。這湖還有一個傳說呢!我說給你們聽吧!
很久以前,有一個農夫上山砍柴,在砍柴的路上,他發現有一個蛋在不遠處。這個蛋非常大。農夫覺得很奇怪,便把它帶回家了。回家后,他準備燒飯,可發現米沒了,便把在路上發現的蛋放在那里,去睡覺了。
過了一會兒,他準備看一下剛才撿的那一個蛋,一看,他驚呆了,那里有許許多多的米,永遠也吃不完。他打開錢包一看,發現他的錢快沒了,于是,他為了證實一下,就把蛋又放到了錢包里,他便出去了。
果然,他回來的時候,錢包里的錢變多了。一天,他去打水,發現家里的水快沒了,便把蛋再次的放進水里。這次,水變的越來越多,永遠也不會停止了。淹沒了他的家,也淹沒了他們的那個村莊,最后變成了一個無人不曉的龍池湖。
聽了這樣一個神奇的傳說,使我更愛我的家鄉。如果你是一個來到這兒游玩的人,聽了這樣一個神奇的傳說,你也一定會愛上這里。
我和我的家鄉為話題的征文篇6
我的家鄉在四川,那里有許多許多的景區,讓人一看就賞心悅目,那里有美麗壯觀的峨眉山,有秀麗的九寨溝,還有色彩繽紛的光霧山。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就近的光霧山吧。
光霧山一年四季都能旅游,進去之后,有一座大山映入眼簾,這座大山奇大,上面的綠色植被覆蓋了整座大山,看起來郁郁蔥蔥。
我們到了第一站“喊泉”。是因為它很大,里面的水清澈無比,一喊回聲蕩漾在山間,可是喊泉卻水柱突出,水飛濺在我們身上,剎那間,我全身都打濕了,我對媽媽說:“喊泉好好玩啊”,“那肯定的”。媽媽肯定的回答。
接下來,第二站“觀光船”。我們乘上了觀光船,觀光船底是透明的,真怕我們隨時掉下去。媽媽安慰我說:“別怕,下面隨時都有救生員”。雖然這么說,我還是好怕的。看到下面水清澈得連小魚都能看得見。又忘記了害怕。
第三站,飛天魔毯。飛天魔毯其實就是跟過山車差不多,只是造型不太一樣,我在玩的時候,就像狼一樣喊著:“太爽了”,聲音隨即被疾風帶走你,回蕩在別的地方。
第四站,也是最后一站,‘穿花洞’,一枝枝……哦不,不應該用一枝枝,其實什么詞都不需要用,因為它本來就是長在石壁,一分鐘之后,我就出來了,出來之后,我還在回憶,洞中的景象,簡直太美了,五顏六色的花一起開放,簡直可以用‘爭奇斗艷’這個詞來形容。
不知,你喜歡四川嗎?喜歡四川的光霧山嗎?如果感興趣,就來四川游玩吧!
我和我的家鄉為話題的征文篇7
朋友,你認識我的家鄉嗎?我想,你很可能不認識,陽為它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山村,既沒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稱。也沒有蘇杭二州的奇景。可是,它卻以它那特有的愛,默默無聞地哺育著一代又一代的家鄉人民。
我的家鄉坐落在白山腳下。這座低矮的小山沒有什么奇花異草,更沒有什么珍禽異獸。也許因此而得名“白山”吧!可是盡管如此,無論春夏秋冬都成了我們的樂園。
春天,它是最早春的角落。毛茸茸的小草,五顏六色野花,青翠欲滴的松葉。高大挺拔的白楊……每逢假日,伙伴們便手拿柳枝,趕著自家的大鵝來到這片“圣地”,我們躺在柔軟草地上,仰望藍天。噢!那藍藍的天,綠綠的地,我們的心醉了哼著無調的小曲,那美好的遐想啊,就像那飄忽不定的白云。夏天,那剛勁挺拔的白楊伸展自己的身軀,為我們搭起了一個碧綠的大涼棚,為我們遮光蔽日。小伙伴們在樹蔭下玩耍、游戲。秋天,整座小山變成了一位金發披身的美麗少女。那些不知名的,紅艷艷的,黃澄澄的,吃起來又酸又甜。冬天,它則變成了一個銀白色的世界,小伙伴們在山坡上堆雪人,打雪仗,追逐著,那歡暢的笑聲把樹枝上的雪都震落下來了。
站在山頂上,眺望遠方。一座通往公路的白山大橋橫臥在昭太河上。岸邊碧綠的樹蔭映照在水底,一條條細長的小魚兒,自由自在地嬉戲、游耍。夏天,我們在河邊樹下玩水;冬天,我們在河上滑冰。
家鄉山美,水美,人更美。在我的家鄉,自私的觀念是極少存在的,我們和睦得像一個大家庭。每當春播、秋收時,大家總是你幫我,我幫你。每天一到晚上,左鄰右舍的人們就聚集在一起,下棋,講故事,看報紙,這是我們一天中最難得的時光。
我和我的家鄉為話題的征文篇8
小時候,爸爸媽媽問我“你是哪里人啊”,我都會大聲回答“杭州人啊”;長大后,我知道,在寧波慈溪有一個山清水秀的小山村——任佳溪,那是我的家鄉。
那里有細波蕩漾的靈湖水庫,有僅僅一腳橫寬的田埂,還有著百年歷史的上香古道。在那里,仍然有潺潺的小溪從山道流落,溪邊的野花兒靜靜綻放,霞光斜斜地照射著整個山村。湛藍的天空飄著幾朵流云,就仿佛一條條小魚在漫漫天河中嬉戲。紅磚黛瓦刻畫著歲月斑駁的痕跡,時常會有綠枝紅花調皮地倚靠在墻頭,人一經過,就有鳥兒冷不丁“唧——”地一聲從枝頭飛起。
我跟著爺爺一前一后走在村里的石板路上。“阿強,個是儂孫囡啊?”“唉喲,阿強孫囡噶大啦!”沿路,一個又一個村民不停地打著招呼。我一路“爺爺、奶奶、大伯、叔叔”打著招呼,盡管這些人我一個也不認識,但耳畔響著他們親近熟稔的口氣,我的笑容也不由自主地放大。
夕陽西下,我跟著爺爺來到鴨塘,只見他將竿子輕輕一揮,口中喚著“嘍嘍嘍——”,鴨子大軍仿佛聽到了號令,排隊上了岸,抖了抖身上的羽毛,大搖大擺向前走去。我也學著爺爺劃竿喊號子,反而把鴨子隊伍嚇得變了形。爺爺仿佛漫不經心地揮著竿子,那竿子畫著流云,畫著野花,畫著這片陪伴了他六十多年的美麗山村。
湛藍的天空、金色的田野、溪邊的野花,還有爺爺背著手、微微傴僂的背影,在我眼中構成了一幅深沉的油畫。無論我是在杭州或是在上海,甚至在國外,我都忘不了。
我和我的家鄉為話題的征文篇9
我的家鄉在富陽,那里山清水秀,稱得上是魚米之鄉。從出生開始,我便沒離開過富陽。望著窗外日益變化的家鄉,心中涌起無限回憶……
那時候,我還是個整天“掛”在大人身上的小屁孩。爺爺經常抱著我在街上走來走去,去買菜,去逛夜市,去買衣服……印象中的達夫路,房子還是矮矮的石頭堆成的小房子,路也有點崎嶇不平,兩邊有很多小店,說是小店其實就是路邊攤,布置也十分簡單:幾張桌子,一把躺椅,一把遮陽避雨的傘,再在桌子上擺上要賣的東西。小店賣的東西都很多,有文具、零食、衣服、頭飾、甚至是蔬菜等等。每次經過,我都會偷偷買一包糖,一邊走,一邊吃,走到家門口就把包裝紙往口袋里一塞,裝作什么事都沒有發生過,坦坦蕩蕩地走進了家門。因為買的次數多了,小攤上賣零食的叔叔阿姨們大多都認識我。
現在的我已經長大,達夫路也已經變得繁榮,走在路上,一眼望去,沒有路邊攤,沒有石頭小房,只有門禁,和房子連在一起的磚頭店,平坦光滑,絲毫沒有以前的樣子。
說起富陽,最有名的應該是鸛山旁的富春江了。江水清澈,天晴時看著波光粼粼,起風時掀起陣陣波紋,下雨時激起點點漣漪。兩岸旁碧綠的樹,崎嶇的路,江面上行駛龐大的游輪,小巧的漁船,路邊的盞盞燈光,天空的點點星光,江面的片片船光。從遠處看去江面和天空融為一體,和諧寧靜,一到這個時候,我就會跑到路邊,站在欄桿旁,望著江面,腦中卻浮現了,元代詩人吳師道的“詩江霏山氣生白煙,忽如飛雨灑我船。”
我畫過許多和富春江有關的畫,因為年紀小,看上去畫的不是特別好,只有一根曲折的線條代表山,幾根波浪線代表水,還有一個圓圓的太陽。再大一點起來我就開始給畫上色,綠的山、藍的水,紅的日,畫工粗糙但已經有了情景的樣子。現在,我長大了,又畫起了富春江,層巒疊翠的山峰,碧波蕩漾的江水,光芒籠罩的紅日。
秀美的富春江,春夏秋冬展示著其美輪美奐的風景,為我的畫和我的家鄉增添了獨特的韻味,日復一日的畫著相像的畫卻不感厭煩,也許這是對富春江的熱愛,也許這是對家鄉的感情!畫一分不減,情一成不變。漫步江邊,遠遠地看著富春江上的點點漁船,那么恬靜。
我和達夫路,我和富春江,我和我的家鄉,相處的和諧而又美好。我和家鄉的路和水經歷的種種事跡,我都銘記在心,我愛我的家鄉,一個景色秀美的魚米之鄉——富陽!
我和我的家鄉為話題的征文篇10
“借問揚州在何處,淮南江北海西頭。”淮左名都,竹西佳處,就是生我養我的家鄉。我家住在瘦西湖畔,我最愛在晚飯后和媽媽在湖邊散步,聽媽媽講揚州的故事。
揚州一名出自《尚書·禹貢》中“州界多水,水波揚也”。《春江花月夜》就寫在曲江,江流、月色、白云、沙渚、扁舟融為一體,人生命運欲語還休。從“煙花三月下揚州”,到“二十四橋明月夜”,都不能不讓人感慨“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水和月成為揚州夢的主題。從文章太守到蘇軾的醉揚州,再到紅橋雅集、揚州八怪。揚州的一山一水、一花一木都充滿了人文氣息。揚一益二,揚州的輝煌一度留在那些詩詞中,留在精美的園林里。
揚州園林眾多,風格獨樹一幟。瘦西湖一座蓮花橋,一座白塔就引人遐思無限,小金山和釣魚臺遙遙相望,二十四橋月影婆娑;何園中西合璧的家居環境成就了瓊瑤阿姨的很多電影,更被譽為晚清第一園;個園小巧玲瓏,假山別出心裁……
我常常在媽媽的故事里追憶,卻更喜歡現在的揚州。城市花園、體育公園比比皆是,城市書房和各種博物館讓我流連忘返。我去過朱自清的故居,在清幽的小巷中,四方的院落,高高的書架,寧靜中聽得見時間的聲音。我去過繁忙、充滿生機的東關街,有古代的園林、古老的商號、烈士故居,還有充滿了煙火氣的各種小攤,過去和今天在這里交織,卻出奇地和諧。我喜歡,不!我更熱愛現在的揚州。它的繁榮不像過去,僅僅屬于皇家、官員、鹽商和文人,如今它的繁華屬于生活在這里的每一個揚州人。
我是個地道的吃貨,揚州小吃當然是我的最愛。揚州人愛吃早茶,有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生活習俗。從皮薄肉厚的三丁、五丁到蒸餃,還有揚州特有的翡翠燒麥等,再來份肴肉、燙干絲,或者配著揚州醬菜喝點粥。家常早餐一般是餛飩或是陽春面,里面用揚州本地的蝦籽醬油。揚州菜特別見刀功。文思豆腐羹最有特色,將豆腐切成細絲不散,還有大煮干絲。揚州河鮮很美味,我最愛外公做的大燒馬鞍橋和清炒蝴蝶片,各種口味的河蝦百吃不厭。揚州的獅子頭也很出名,更不必說世界聞名的揚州炒飯。我特別喜歡揚州鹽水鵝,味道鮮美,別的地方吃不到。
我愛揚州,是因為我的媽媽。每次散步,媽媽提到揚州,眼睛里都發著光,說到揚州的風光名勝、小吃和特色產品更是如數家珍。每每提到曾經因為在外地工作,思念家鄉,媽媽都很高興地說,在家真好。我也覺得揚州真好,家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