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南高考報名人數再創新高
隨著時間進入4月,距離高考也就兩個月的時間,隨著而隨著高考的日益臨近,各省市參加今年高考的考生人數也隨之浮出了水面。據悉,今年省高考報名人數增長到73萬人再創歷史新高!
2024年湖南高考報名人數再創新高
4月1日,湖南召開2024年全省教育考試招生工作會議。據悉,今年我省高考報名人數增長到73萬人,比上年增加了5萬人,創下歷史新高。
“十三五”以來,湖南高考報名人數逐年遞增,從2016年的40.2萬增加到2022年的65.5萬。對于湖南高考人數不斷增加,湖南將繼續擴大教育資源供給,進一步加強農村和脫貧地區支持,繼續實施面向農村和脫貧地區招生的國家專項、高校專項和地方專項“三大計劃”。同時,持續開展基層專業技術人員定向招生培養。2024年起,我省普通高校專升本、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中考)將實行省級統考。
為確保考試公平公正,我省將進一步建立健全從考試命題、制卷,到試卷流轉保管環節,到組考、評卷與成績管理等各個方面的規章制度,確保每一個環節都有章可循、有矩可依。同時,加強內部監管,嚴把選人用人關,建立健全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機制,考務培訓做到務必要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
同時,我省將切實規范考試招生管理,從嚴把好考試招生的每一關,嚴格執行招生計劃,加強錄取現場管理,維護考試招生秩序。加強對中學的監管,嚴肅查處高中教師違規誤導考生、有償招生、買賣生源等違規行為。對于高校在招生宣傳與生源組織、自命題考試組織、招生錄取等工作中發生違規違紀行為的,省教育廳將視情況取消相關高校評獎評優資格、扣減招生計劃、停止招生的處理。
此外,我省還將重點清理規范社會機構,針對社會機構違規組織生源,連哄帶騙聲稱“包進”“包過”,甚至對高校“明碼標價”,騙取考生高額費用,嚴重侵害學生家長利益、損害教育形象的行為堅決予以根除;對于造謠傳謠、發布虛假信息牟利或故意干擾考試招生秩序的非法行為堅決查處。
高考報名人數的增加有什么影響
報名人數的增加對錄取率的影響。
每年參加高考的報名人數一般來說最低的錄取控制分數線是一個重要的節點,他一般都比計劃的數量要多而且其數量大約是計劃數量的1.2倍左右也就是說,如果哪一年的報名人數有增加的情況,那么分數線也會隨著升高。
報名人數的增加對計劃數有影響,也就是對于錄取的影響。
計劃數是指各省市招考部門招生人數的計劃,也就是每年大概需要招考多少人,每一年的計劃人數都是有一定的限額的,但會根據實際的情況有所調整,但是這個調整的幅度是非常有限的,不會發生太大的變數。
2024高考報名流程有哪些
1、報名申請:考生須在各縣(區)規定時間內到指定的報名點申請報名,并按照規定交驗戶口簿、二代居民身份證(有效期限應在當年6月9日后)、畢業證書(應屆畢業生由所在學校統一提供學籍表或名冊)或同等學力證明等材料原件,并留存復印件作為考生紙質檔案材料。
2、信息采集:各報名點使用“江西省普通高考報名信息采集系統”(連接身份證閱讀器、攝像頭)直接讀取考生第二代居民身份證上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別、民族、出生年月、身份證號碼、身份證照片等),并同時通過攝像頭在高考報名專用背景布前現場拍照,采集考生的圖像信息。
3、領取密碼:考生完成報名申請、材料交驗、現場信息采集后,領取考生號和網上報名密碼,報名密碼由考生本人妥善保管,確保安全保密。
4、網上報名:考生本人憑考生號和網上報名密碼自行登錄,認真瀏覽相關事項,并簽訂《考生誠信考試承諾書》,按規定要求如實填寫《報名登記表》,不得漏填和虛假填報。沒有上網條件的考生可到報名點進行網上報名。
5、現場確認:完成網上報名后,到現場進行確認。
錯過高考報名時間怎么辦
如錯過高考報名時間,可補報,各地區高考報名后,將安排普通高考報名工作,具體時間和方式主要以當地教育局的文件為準。
補報時前來參加補報的考生須出示本人身份證,至常住戶口所在縣(市)、區)招生辦報名及現場確認,具體補報時間請關注當地招生考試機構。大部分省市,高考將有補充報名政策。
高考報名是存在補報情況的,但并不是每個省份都有,比如湖南、河北,一般規定“報名結束后,原則上不再接受補報名”。四川、福建、吉林等省一般都會組織高考補報名。
但請注意,補報名并不是每年都有的,并且,每個省的補報名時間不一樣,補報名對象也是有限制的。因此,錯過報名的同學一定要時刻關注所在省份教育考試院的相關文件,注意補報名時間和相關事宜。
2024高考報名需要什么材料
1、高考報名考生本人的二代身份證、戶口簿原件和復印件;
2、符合省高校招生相關照顧政策的考生需提供證書(證明)原件和復印件;
3、往屆生和社會考生須出具高中畢業證書或同等學力證明;
4、戶籍在外省借讀的考生須提供外省省級考試機構出具的在有效期內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或高中會考的成績證明;
5、隨遷子女高考報名須出具身份證明(考生本人二代身份證、戶口簿原件和復印件)、穩定住所證明(考生本人或其監護人的房屋產權證、房屋買賣合同、租賃合同,或考生和其監護人在本省的暫住證(居住證)等證明材料的原件和復印件)、監護人就業證明(監護人在本省的就業單位或所在社區(村委會)出具的就業證明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