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第一次小語種聽力考試下月8日舉行
北京高考第一次小語種聽力考試下月8日舉行
12月26日,北京教育考試院發布通知,本市高考第一次小語種聽力考試于2023年1月8日進行。考生應于1月7日12時前24小時內完成一次抗原或核酸檢測。
考試院介紹,本市高考小語種聽力考試實行一年兩考。第一次考試于2023年1月8日進行,第二次考試于6月8日進行。聽力考試滿分30分,取兩次聽力考試的最高成績與其他部分試題成績一同組成高考外語科目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考試院提示,考前考生應避免前往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考前7天,考生開始按照學校(報名單位)要求進行健康狀況監測,每日進行體溫測量,如實填寫《北京市2023年高考第一次小語種聽力考試考生健康承諾書》。凡出現發熱(體溫≥37.3℃)、咳嗽等呼吸道癥狀和與疫情相關的其他情況應及時向學校(報名單位)報告。考生應于1月7日12時前24小時內完成一次抗原或核酸檢測。檢測結果以及健康承諾書于1月7日12時前按要求交學校(報名單位)。
考生須服從考點統一安排。考試當天,考生憑身份證和準考證,提前40分鐘到達考點。主動接受考點校身份驗證、身體健康監測和對隨身物品等進行的必要安全檢查。考生進入考點必須全程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級別口罩,不得因佩戴口罩影響入場身份識別,其中陽性或有疑似癥狀的考生須全程佩戴N95/KN95口罩。開考前35分鐘,考生持身份證、準考證進入考場,對號入座,并將身份證和準考證放在桌子右上角以便核驗。考試開始前15分鐘后,考生不準進入考點。
除相關證件、2B鉛筆、黑色字跡簽字筆和無封套橡皮外,考生不得攜帶其他任何物品進入考場。考生嚴禁攜帶各種通訊工具(如手機等具有發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設備等)、電子存儲記憶錄放等設備,以及涂改液、膠帶、修正帶等物品進入考場。
考試院提示,根據疫情形勢發展變化,相關要求或有調整,考生要以最新通知為準。
哪種小語種最適合自學
西班牙語舌顫音是基礎,會舌顫音的話,兩天就可以搞定語音,不過重音不易掌握。語法上和法語十分接近,動詞時態豐富,較難掌握。名詞分陰陽性且有規律可尋,沒有格,復數變化規律簡單,適合有一定音樂細胞的人學習。
講西語的國家和地區有20多個,從這兩年中國培訓市場來看,西班牙語是升溫最快的,一方面是美洲國家留學市場的開放,另一個方面是市場對西語人才有了更多需求。
西語國家大部分集中在拉丁美洲,受西方文化和經濟的影響較大,對中國經濟依賴性并不強,西語人才需求也相對穩定,西語就業前景在未來幾年大概不會再有什么特別明顯的優勢。
小語種前景如何
小語種雖然在語言結構上有諸多的不同,但在就業渠道上有很強的共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就業領域(單純為了興趣學習的除外):
1、政府公務員
2、高校教師
3、新聞傳媒機構
4、外企和中外合資企業
5、各省市外辦
6、外貿公司
7、旅游公司
8、留學培訓機構
9、文化傳播公司
10、自由職業者。
總的來說,影響小語種就業形勢的差異,主要有三個因素:
1、學習這種語言的人數
2、講這種語言的國家數量及經濟情況
3、中國與這些國家的關系(包括地緣和政治經濟)
什么語種好就業
阿拉伯語
出名難學的語言,如果大家看到我之前的文章相信還有印象,這是一個學了讓你每天看到第二天日出的專業。。其次,阿拉伯語就業很多時候也需要外派。然而穆斯林國家對女生有諸多限制,很不方便,企業也不會給女生太多機會。
法語
提起法語,我們腦海中浮現出的就是浪漫兩個字,其實相比于浪漫,用嚴謹形容法語更為貼切,聯合國把英語作為第一發言語言,把法語作為第一書寫語言。同樣法語作為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被廣泛的應用在國際性社交和外交活動中應用。
法國素有“設計王國”之美譽,其設計水平位居世界第一,時裝設計、珠寶設計、室內設計等諸多領域更是影響著世界。法國是國際高檔品牌的中心,其強勢的奢侈品管理專業就業前景非常好,也比較適合女生,工資收入也非常高,同時也比較體面。
俄語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俄語的前景應該是越來越好了。畢竟一帶一路沿線的中亞地區都是俄語國家。主要的問題是外派環境不太適合女生。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前年考央視時俄語和阿語頻道都沒有招滿,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態。就業形勢比較樂觀。
葡萄牙語
最后說說我力薦的葡語。葡語其實是個大語種,覆蓋了包括葡萄牙、巴西、安哥拉、澳門等四大洲、八個國家的2.5億人口。葡語和西語非常像,同屬于拉丁語系,看懂文字不費吹灰之力。只要把發音規則學會了就相當于掌握了兩種語言,性價比超高。(我在央視的同事們有不少就是因為在巴西駐站的經歷,說得一口流利的葡語)。
哪個小語種最好學
一提到法德西意這些小語種,大部分初學者會覺得入門難。那到底學哪個好呢,四個語種之間的異同在哪?
1.字母:
法語:26個字母。寫法和英語相同,但發音不同。部分字母帶特殊音符,如é, è, ê, ?等,通常用來調節發音和區分語義,并不計入基本的26個字母之列。
德語:30個字母。其中26個字母寫法與英語相同,但發音不同。再加4個特殊字母?, ?, ü, ?。
西語:27個字母。其中26個字母寫法與英語相同,但發音不同。再加1個特殊字母?。
意語:21個字母。其中元音字母e和o有細分的開口音與閉口音,但都屬于口型上的細微差別,不構成發音上的難點。
另有5個外來字母j, k, w, x, y,不包含在意大利語21個字母中,只出現在個別外來單詞中。從這個角度看,掌握字母的難度差別不大,西語意語可以相對少記一些東西。
2.大舌音、小舌音:
法語德語有小舌音,西語意語有大舌音,初學者可能都會覺得難。但其實并不需要對它們有太多執念。
比如法語,因為有小舌音的存在,所以有同學覺得說法語和吐痰有的一拼,但其實并沒有那么夸張。小舌在哪兒?面對鏡子,張開嘴巴,喉嚨深處那個小小的、垂著的部分,就是小舌頭。小舌音也稱作“顫音”,舌尖抵住下牙齦,舌頭后部略微抬起,氣流通過小舌顫動,聲帶也振動,這樣小舌音就發出來了。其實發不出小舌音也不要緊,法國人日常對話中并不十分強調"r"的發音,有時只是一帶而過。如果你實在發不出的話,建議可以用其他方法代替。比如,發漢語拼音"h"的音并振動聲帶。嗯,跟我說:“喝!”
至于西班牙語、意大利語里的大舌音,有人天生就會,一點就通,簡直像是開了外掛;而有人會感覺大概一輩子都發不出了,簡直悲傷逆流成河。對于并非天生就會的同學來說,大舌音確實需要長期練習。但實在發不出的話,也別因此放棄西語或意語哦。我會說有些西班牙人或意大利人也發帖自我吐槽,說發不出大舌音嗎?
還是跟大家說說怎么練習吧(嗯,發不出大舌音雖然不是什么羞恥的事情,但就這樣自暴自棄也不太好,對吧)。大舌音其實就是我們說話時舌頭的顫動。首先,放松你的口腔和舌頭,千萬不要緊張,舌頭也千萬不要緊繃,要完全處于放松狀態下;第二步,把舌頭的位置擺放正確:舌尖輕輕抵在上齒齦的地方。這樣我們口腔里就形成了一個“空槽”空間;第三步:嘴型一定要正確,這樣發起來會方便很多:嘴巴咧開,就好像門牙咬住一根筷子的感覺,然后用盡力氣往外吹氣,慢慢就會找到感覺了。
3.發音規則與特點:
法語是一門發音很規范的語言。學完拼讀規則之后,能根據規則讀出單詞,哪怕不知道意思的詞匯。換句話說,在看懂一篇文章的含義之前,就已經可以把文章朗讀出來了。但和西語、意語完全見字即讀的情況相比,法語里需要記憶的特殊規律會稍微多一些。比如輔音字母如果位于詞尾,那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不發音的, Paris 詞尾的s 就不發音;但也存在詞尾輔音發音的情況,比如外來詞,借詞,和l c q f r 這5個字母在詞尾的情況。
再從發音特點上看:通俗形象點講,說法語要噘著嘴。因為法語里圓唇音比較多,15個元音里,有9個是圓唇音。按復旦法語系某一位老師的說法,就是嘴要噘成“小雞屁股”的樣子(笑)。另外,法語單詞的重音一般在最后一個音節上,但并不十分強調。相比單詞的重音,法語更注重句子的語音語調。
而在德語中,一個字母或字母組合可能會對應幾種不同的固定讀法。需要掌握的常見字母組合有eu, u, au, ei, ie, ch, sch, ung, qu等。只能說德語需要記憶的發音規則比較多,特例的話還算OK,并沒有多到嚇人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