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技巧及操作方法
高考志愿填報志愿的技巧
1、考前填志愿是常用的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是根據模擬考試、考生平時成績和高考前的狀態來確定。通過模擬考試讓考生明確當前自己在本地區所處的位置,再根據這個位置來選擇相應水平的學校。
這種根據現在預測未來的方式不僅僅是考學生的硬件——分數,還考學生的軟件,如自信、冒險、自我評估能力。而且,每位考生判斷是不同的,機會是相等的,因此某學校某專業的報考人數就不會產生過于集中或過于稀少的現象。不同層次的高校都能錄取到滿意的新生。
但心理保守和發揮超常的學生可能會吃虧。考前填志愿有兩個弊端。一是影響最后階段的復習。因為志愿填報事關個人前途,同學們愿花工夫分析、研究,不可避免地對復習造成影響。二是盲目性大,失誤較多。
2、考后估分報志愿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考試情況來估分,再由教育部門劃定估計分數線,考生依據估計分數線填報志愿。
由于,考生估分存在誤差,估分劃的線又有偏差,那么估分填報的志愿相差就較大了。但這種方法可以避免干擾學生考試前的復習。
這種方法對于學習成績中等尤其是平時成績不大穩定的學生較為有利,但估分后填志愿,一般會為自己留有余地,把志愿降低一點,且對估分過高或過低的考生,所造成的負面影響較大,使不少考生錯失自己心儀已久的學校。
高考志愿怎樣填報
第一步:考生查詢高考成績和在全省物理或歷史科目類的“位次”。
第二步:根據往年的“逐分段統計表”,分別找到往年同“位次”對應的大致分數(簡稱“等位分”)。
第三步:按照“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的原則,在等位分的基礎上上下浮動一定的分數,結合往年投檔分數線,初步選定備選院校。
第四步:縮小志愿范圍,考生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職業規劃、喜歡的專業、想去的城市等信息,對備選院校進行進一步篩選。
第五步:進行備選院校排序,精選“沖、穩、保”院校和專業,確定初步志愿選擇。
第六步:考生認真查閱擬報院校招生章程、選科要求、招生計劃等情況,對院校志愿進行調整,確定最終志愿。這一步驟,重點關注院校專業錄取規則和專業錄取條件,逐一檢查自己是否符合院校的身體要求、語種要求、單科成績、選考科目要求等。
第七步:正式填報志愿,考生需準備好考籍號、身份證號、密碼和動態口令卡4樣東西,在規定時間登陸高考志愿填報網址,根據系統顯示的頁面,選擇院校專業組和專業志愿,確認無誤后提交保存。
高考志愿填報的方法
1、線差法
線差法就是比較考生線差與院校線差來填報志愿的方法。其中,考生線差是高考成績與省控線的差值,院校線差就是錄取平均分與省控線之間的差值。考生的線差超過院校的線差均值,則錄取的幾率就比較大。
2、位次法
位次法是指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績分科類排名或位次來選擇填報志愿院校,如果考生的排名等于或大于所選院校或專業前幾年錄取考生的排名,擬報院校才有錄取機會。平行志愿模式下,高校招生錄取是從高到低按照排名來進行的。
3、線差為主,位次為輔
線差法適合各個層次的考生,不管是重點批次,還是普通批次。排名法在層次靠前的考生中更適用,并不適合所有層次的考生,越往后面這種方法的失效程度越高。所以應該以使用錄取平均分線差均值篩選學校為主,以位次法為輔。
怎樣報志愿錄取率高
第一,自己的成績和排名。
志愿服務的第一原則是從自己的分數和排名開始。參考往年高校錄取分數和考生排名,避免填報志愿導致撤檔。
第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
考生要根據自己分數的位置,明確自己可以選擇的學校,然后整理自己的興趣、愛好、城市喜好、就業趨勢等。并選擇與其分數和選擇方向相匹配的學校。考生和家長要認真閱讀目標學校的《招生章程》和計劃數,了解自己在科目上的要求,是否存在專業水平差異,調整政策,是否存在單科要求等。并再次匹配。
三是認真填寫,規避風險。
你可以填寫6個志愿者。所以志愿者之間一定要有一個合適的梯度,不能把所有高校的志愿者都填成熱門大學。要按照“沖-沖”“穩-穩”“保-保”“墊-墊”來設計,冷熱結合,增加換擋成功的概率。
高考志愿填報指南
1、高考志愿填報冷熱門專業要兼顧,戰術多樣。這里主要介紹兩種:一種是及時跟進,對那些處在朝陽行業和處在上升階段的專業,未來發展空間巨大的要采取及時跟進的戰術;另一種是人棄我取,對那些長期被人冷落的專業要采取人棄我取的戰術,當然要把握好火候,原則是有轉機跡象時再參與。
2、高考志愿填報選擇專業要和人生規劃聯系起來。要充分考慮到未來就業、發展前途、考研(微博),甚至出國深造等。報考志愿時強調個人興趣愛好,當你的興趣愛好與社會發展相一致時,這時便是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