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的具體流程
根據興趣能力明確專業方向,志愿填報之前,考生要對自己的興趣、能力和性格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一個專業的就業率再高,如果自己不感興趣,就很難憑借理性和毅力學好,有時連畢業都成問題,因此考生一定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專業。
二、仔細閱讀招生簡章
招生章程主要內容包括:高校全稱、校址、層次、辦學類型等,在有關省(區、市)分專業招生人數及有關說明,專業培養對外語(課程)的要求,經批準的招收男女生比例等,可見招生簡章里面的信息介紹很關鍵,不可輕易忽視。
三、確定志愿專業及院校
在充分了解相關信息后,經過仔細認真的思考,也可以與其他人溝通咨詢,最后選定幾個適合自己且自身符合條件的院校及專業。
四、登錄網站
網上填報志愿要在省招辦指定的網上進行,登錄指定網頁,打開瀏覽器,輸入網報網址。指定網頁一般會印制在準考證上面,或者打省招辦電話咨詢。
五、輸入用戶名密碼
用戶名是考生準考證上的14位報名號數字,第一次登錄網上報名系統的初始密碼是身份證號碼,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后即可登錄網上報名系統。
六、填寫基本信息并修改初始密碼
考生應仔細閱讀網上填報志愿的流程和注意事項,了解操作流程和相關要求以后再進行下一步的操作。填寫住址、電話等重要信息。考生在第一次登錄網上填報志愿系統時,一定要修改初始密碼,如果不修改,就會自動返回到上一步,無法繼續往下操作。
七、填報志愿
進去頁面之后點擊“填報志愿”,按自己的成績選擇不同的批次,進行填寫。填寫后最好再核對一遍,這一步尤為重要。
八、保存志愿
在填完信息后,一定要記得保存志愿,只有點擊“保存”,才會存到網報系統中,沒保存就相當于沒有填。
九、復查志愿
在填寫保存之后,可以點擊“查詢志愿”來查看報考的學校,大家可以隨時注意自己排名的情況,以防滑檔。
高考志愿填報怎么填
第一步,根據位次確定大學,由于每年考生人數、試題難度、高校招生計劃都可能有變化,每一年的院校高考錄取分數線會有波動,但是排名是相對穩定的,因此考生最好采用排名法對自身報考進行定位。
第二步,根據興趣能力明確專業方向,高考志愿填報之前,考生要對自己的興趣、能力和性格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一個專業的就業率再高,如果自己不感興趣,就很難憑借理性和毅力學好,有時連畢業都成問題,因此高考考生一定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專業。
第三步,優選目標志愿,所謂優選,就是在前兩步圈定可以報考的院校和專業后,進行組合取舍。這一步需要考慮的是如何讓自己的志愿更穩妥,確保每個院校的每個專業都心中有數。
第四步,根據往年錄取數據做好排序,在填報高考志愿時,考生應該將最想上、預計“門檻高”的院校放在前面,將高考志愿錄取幾率大的院校放在后面,也就是為報考設保底院校。
把握“沖穩保”大原則,“沖一沖”不要盲目亂沖,“穩一穩”要重點考慮專業及自己比較滿意的高校,“保一保”要選好保底學校,避免“高分低就”。
2023高考填報志愿有哪些技巧
對于想要優先選擇專業的高考志愿填報技巧:
1、高考成績不太理想的考生,可供選擇的學校層次相差不大時,應該將報考的重心、重點轉向選擇專業上。
2、在所報專業和就讀學校發生矛盾時,應該優先考慮專業。因為升學最終是為了就業,選擇一個畢業后能用得上、更容易就業的專業,比選擇學校更重要。
3、學校各方面情況差不多時,優先考慮專業。現在有的高校實行按大類招生,同學入校后到大二或是大三才選專業,在這種情況下可優先選擇學校。
高考志愿填報技巧
1、高考成績出來之后,這個位次基本都可以知道了,然后對比以往三年的位次表,以此來確定適合自己的專業和報考范圍。
2、對比往年的投檔錄取表,主要看每一個學校的專業錄取分數和位次,重點看最低分,還要看平均分和最高分。對比學校位次,選擇自己要選的學校和專業。
2023年高考填報技巧
1、應開放平行自愿梯度
目前,高考報志愿大多是平行志愿。在填報高考志愿時,拉近同一批高校不同志愿者之間的梯度非常重要。因為平行志愿者是依次歸檔的,如果你的高考志愿都是沒有區別的學校,那么你很可能會在所有的志愿都歸檔后面臨不被錄取的情況,然后退出歸檔。只有一次機會填寫志愿表格。我們應該考慮志愿之間的梯度,以確保我們能夠被錄取。
2、服從調整,增加入場機會
如果您在填寫高考志愿時未勾選“需進行專業調整”,那么一旦注冊專業招生滿,您將失去校內調整的機會。但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你服從專業調整,你也可能被調到你不喜歡的專業。至于是否轉讓,我們應該綜合考慮。無論我們想上大學還是追求自己喜歡的專業,我們都必須做出一個好的選擇。
3、不要盲目追求熱門專業
每年高考時,我們最關心的是什么專業好。有許多家長和考生盲目追求熱門專業而不考慮個人興趣。結果,當他們上大學時,他們發現自己一點都不喜歡自己。此外,由于申請人數眾多,熱門專業往往層出不窮。如果你的成績不是很高,不要盲目追求熱門專業。
志愿填報不懂得怎么填報的話會有掉檔風險,得道高考志愿填報系統整合了全國兩千多所高等院校的,通過“院校查詢”、“專業查詢”、“歷年錄取查詢”等欄目,助力精準報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