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檔和退檔二者有什么區別
1、滑檔就是你填報的院校投檔分數線太高,超出了你的高考成績,你填報的志愿沒有能夠被投檔進報考的院校。如果你填報的所有志愿都是這種情況,沒有一個能夠投檔進去,你在這個批次就滑檔了,只能填報征集志愿了。
2、退檔是說你已經達到了一個志愿的投檔分數線,被投檔進了一個院校,但由于你填報的專業都是好專業,分數要求太高,你沒有被填報的6個專業錄取,而你又沒有填報專業服從調劑,你就會被這個學校退檔。退檔后,你在這個批次就不能再被投檔了,只能填報征集志愿了。
滑檔和退檔的意思
1、退檔的意思
一般來說,當學生填報相關志愿過后,所填報的院校便會調取該考生的檔案。如果院校在調取檔案后發現,考生報考的專業分數要求比較高,分數不滿足專業要求,那么學校便會選擇退檔處理。
除非學生在報考時選擇了服從調劑,那么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分數做出規劃調整,將學生安排到相應的專業之中。否則的話,學生就只能被報考院校退檔。而退檔之后,他們便不能再報考同批次的院校。
2、滑檔的意思
所謂的滑檔,指的便是考生在報考心儀的院校后,由于分數與學校要求相差太多,以至于學校沒有辦法對該考生進行調檔。如此一來,考生便會被下一志愿的學校調檔,可如果分數依舊很低,無法滿足報考專業條件,那么他便會繼續被下一學校選擇。
這樣的情形并叫做滑檔,如果學生分數實在太差,所報考的院校全部滑檔,那么便無法再報考同批次的院校,只能另做選擇。
志愿如何填報好
1、城市選擇:不適合的城市最好不選
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城市在很多家長眼中都是孩子應該的首選,因為如果能在這些城市讀書,不但可以得到最好的教育及學習資源,同時就業機會也更多。
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但卻有一個問題:問題是我們自己和孩子究竟是不是有這樣的實力?
這些城市的高校要注意"三高"——分數高、要求高、消費高。
所以學生和家長應該多衡量,減少冒險。
如果城市選定,那么就要規避兩個志愿填報的"坑"
2、學校選擇:避免在坑里跳來跳去
第一"坑"看名字確定大學,比如很多同學和家長看到交通大學的時候,就會和鐵路、公路不自然的聯想在一起。
這就是在填報志愿之前,家長和考生沒有研究過高校情況,拿到"大本"以后,憑感覺憑眼緣填報,這樣就只能看名字了。很有可能錯過自己可以去的更適合的大學。
第二"坑"是牢記心里的"名校情結",所有考生和家長都在意學校的名次,一出口就是要去名校。想去名校目標是對的,可理想和現實還是有區別的。985、211大學雖然有一兩百多所,但分配到各省的招生名額就很有限了,冷靜地分析一下,學生的分數在省內競爭力再做決定。
3、專業選擇:冷靜選擇熱門和冷門
選專業選熱門,避免冷門,這里其實是有問題的,我們所說的熱門冷門其實是變化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選擇專業的時候盡量避免選擇的時候是熱門,畢業的時候變為冷門,這里比如計算機、新基建、醫護、中文專業目測都會有很長時間的熱期,可以根據孩子喜歡選擇。
同樣不論是冷還是熱,都應該了解專業的具體含義,針對一個專業,我們要清楚這個專業的一些詳細情況,比如學什么,就業的崗位有哪些,適不適合自己的孩子以后發展等。不要一味地去追求所謂的熱門,還是該回歸學生自身,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
先選專業還是先選學校
如果你是高分考生,這樣有實力可以在院校和專業上都選,即選好院校又選他認為好的專業;如果你成績中等,建議還是以選院校為主,盡量進一個實力強的院校;對于分數稍微低一些的考生,就應該以選擇專業為主,從就業角度去考慮,尤其是一些專科層面的,這個批次的考生,盡量考慮專業,學一個自己擅長的,或者適合自己的專業,將來的就業渠道或者就業的壓力就會小一些。
選好學校的好處是名校光環,就業具備優勢,院校教師資源、校招企業等資源更好,留學、獎學金待遇等更好一些。選擇好專業的好處有專業對口,學習動力更強,可以滿足自己的學習樂趣。
高考填報志愿技巧
①除提前批次外,批次越靠后,錄取控制線會逐步降低,前一批次若不能錄取,后續批次還有錄取的機會;
②一本B類院校與2A院校之間的整體實力水平,很難分出高低;
③不能以“錄取批次”來區分院校的層次與整體實力;
④考生達線不一定被錄取,上線考生中有20%的虛額。
注:如果想了解關于志愿填報的詳細信息,可以點擊進入“得道高考志愿填報”,得道高考志愿填報系統可以科學評估所有能上的大學以及被錄取的概率,方便我們后續志愿填報選擇學校參考。